首部系列广播剧《柳林醉》(《追梦之旅》三十七)

02-03 作者:方舟

1985年4月12日,《宝鸡报》文艺版刊登了一条消息: “根据西凤酒的历史传说故事编制成的五集系列广播剧《柳林醉》,近期将同广大听众见面,这是宝鸡人民广播电台立足本地搞广播文艺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全剧故事生动,情节曲折,各集都用富有我市历史特色的主题歌为序曲。”消息后面附有五集的题目:第一集携酒升天,第二集赐酒退敌,第三集醉倒群蝶,第四集东湖衔杯,第五集万国飘香;并附有各集内容简要介绍。这月的中下旬,这部优美广播剧就通过电台中午的长书连播时间连续播出,剧中高昂大气的主题歌“西凤酒香入云霄,衔杯却赞柳林豪。五味俱全真纯美,赢得海内誉声高”, 很快就传遍了西秦大地城乡的街头巷尾。

宝鸡电台作为一个地市级电台,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如何联系本地实际,利用各种宣传形式,为经济建设服务。担任台长以来,我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我想,宝鸡市最有名的产品就是西凤酒,它为中国最早的四大名酒之一,曾为周恩来总理所赞赏。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宣传不到位,知名度上不去,市场销路仍然有限。我随即找到西凤酒厂厂长、我的老朋友冯志祥联系,商议如何把西凤酒的历史宣传出去。冯厂长提出:西凤酒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足可以制作一部电视剧了。我说:“那好!咱们就以此为主题联合制作一部系列广播剧怎样?”他高兴地说 :“好!你们核算一下需要多少制作费用,这笔费用我们出。”我说:“广播剧的名字叫……”“我们的厂址在柳林镇,广播剧名字就叫《柳林醉》吧!”冯志祥脱口而出。就这样一锤定音,具体编剧制作由电台负责。

为制作好这部广播剧,我组织了一个强有力的班子,主要由台文艺部主任、资深记者杨长屏和文艺编辑买备负责编辑和组织工作,由江戈编剧,市话剧团出演员,市歌舞剧团负责作曲和演唱。西凤酒厂大力协助,提供历史资料。我对剧组提出的要求是:这是一部货真价实的艺术剧,不是简单的广告剧。剧情要优美,艺术色彩要浓郁,一些优美的历史传说,如萧史弄玉吹箫引凤、雍城野民盗杀宝马、秦穆公赐酒解毒、亭子头醉倒蜂蝶和才子苏东坡东湖衔杯等,都要利用艺术形式展示出来,主题歌要有盛唐气派,雍容、大气、豪迈。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努力,一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系列广播剧终于制成,经过专家和西凤酒厂领导审查,都很满意,播出以后也达到了预想的效果。

这年4月,全国地市台广播文艺节目交换会在西安召开。这部广播剧以其精美的艺术形式和怡人的艺术效果,吸引了与会人员,有60多家电台复制了全剧。据以后反馈消息,其中50多家电台进行了播放,受到了听众的广泛欢迎,在一段时间内,“西凤酒香入云霄”的歌声响遍了大半个中国。

同年的国庆前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广播剧大联赛,参赛广播剧一百余部,播出以后从艺术水平和播出效果综合评价,《柳林醉》都拔得头筹,荣获特等奖。这部剧对宣传西凤酒、提高西凤酒的知名度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在回忆《柳林醉》的制作中,我难以忘怀的是杨长屏同志。他是解放战争时期就参加革命的老干部,已年近花甲,而且身患多种疾病。可他为了编好剧本,还是不避严寒,多次深入西凤酒厂车间和档案室,和工人交谈,查阅资料。剧本写好后又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改写,以求完美。《柳林醉》制作完毕后,他还主持了宝鸡电台史志的编写工作,也圆满地完成了任务。2018年,他年满92岁时安然离世。(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柳林醉》是我们台制作的首部具有宝鸡特色的文艺节目,以后我们还制作了多部宣传宝鸡光辉历史和名优产品的长书和广播局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反映周武王东征伐纣的神话评书《封神演义》和反映西部佛都法门寺的长书《法门寺轶事》,以及反映大散关、钓鱼台、五丈原等景点历史故事的广播剧,在全国都产生了一定影响。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