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华烟情结

10-17 作者:意中

国人将茅台酒定义为国酒由来已久,一瓶1958年出产的54°茅台酒,现今已经拍卖到了121万元,是当时4.2元售价的近30万倍。而据专家预测,其涨势不可遏制。意中将中华烟认定为国烟,相信认同者不乏其人。

第一次见识中华烟,应该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期,意中还没上学,是听别人说的,没亲眼见过。中华烟售价1.4元一盒,没人买,只能拆开按7分钱一支买。那时人们吸的经济烟8分一盒、握手牌1角4分、葡萄牌2角3分、迎春牌2角7分。流传着一套吸烟档次的说法是:省中华、市牡丹、一般干部迎春烟、普通工人两毛三、家庭妇女一毛四。说的是只有省级干部才吸中华烟,普通工人吸葡萄烟,家庭妇女吸握手烟。

真正看见中华烟是七十年代中期,每年春节各家各户可以凭购物卷买五盒香烟,其中一盒甲级四盒乙级,甲级可以买一盒带过滤嘴香烟,其中就有中华烟在内,售价7角1分。有一年家里买了一盒中华烟,除夕吃年夜饭时打开了,看着那雪白的过滤嘴,闻着那略带清香的烟丝味,震慑于中华烟高贵与不菲的价格,意中连触摸一下的勇气都没有了。

第一次拥有了中华烟大概是1978年寒假过后,初中同学送给意中四盒不带过滤嘴的中华烟。该同学的父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黑龙江省第23军后勤部高级军官,中华烟是同学一支一支从父亲烟盒里抠出后又重新装盒的。

此后的十几年里,中华烟有些消声灭迹似的,只有父亲偶然提起,那是因为他有个徒弟的父亲是省军区司令员,经常请父亲吸中华烟。那段时间,外烟充斥香烟市场,良友、万宝路、长建、希尔顿、三五、骆驼等等,不一而足,但意中从来不吸。国产的云南烟占据了主导地位,大重九、阿诗玛、红梅、红塔山是首选。1986年意中结婚用的高档烟就是大重九与阿诗玛两款。那时流行的国产烟档次是:一云二茶三中华。一云,就是云烟;二茶即是茶花牌香烟;中华烟仅排名第三。直到1988年的一天到市财政局办事,好朋友请意中闭眼品尝一支香烟,十几岁保存在记忆深处的中华烟那股清香赴面而至,虽然比印象中清谈了许多,但也惟有中华烟才有的清香,是其它烟所不具备的。意中得意地判断,象中华烟,但清香味没有原来浓了,让朋友钦佩不已。之后的不长时间,烟酒就放开供应了。95元一条的中华烟、95元一瓶的茅台酒都摆上了货架。因受了中华烟清香的勾引,意中一个暗示,马上有人送给意中4条中华烟4瓶茅台酒,烟是想要的,酒是捎带的。

拿到中华烟,意中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撕开一盒,注目欣赏着那一层雪白,好一阵没动。过了一会,俯下身去,用鼻子去嗅那股清香。然后,才点燃一支,深深地吸了一口。一品味,有些不对,清香不如原来的可以理解,连刚尝过的都不如就有问题了。那时的假货较少,国营商场绝没有假冒伪劣。意中带着中华烟,又专门去了趟财政局,拿出自己的中华烟让对方品尝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后来弄清楚了,朋友的中华烟是出口香港的,上面印着“香港政府忠告市民,吸烟危害健康”字样。把朋友剩的几盒中华烟拿回来吸了,自己的被束之高阁了。这4条中华烟断断续续吸了有四、五年,基本是揣在兜里请朋友吸,主要是让夜大的小同学享用了,自己只吸红塔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此后的十年,意中极度排斥中华烟,朋友有专门吸中华烟的,在酒桌上相遇,人都刻意离他们坐得远远的。

1998年,意中出任电子大厦总经理时,中华烟一度兴起,招待客人有时也用中华烟,但意中从来不吸;偶尔有人送几条,都送给连襟、哥哥办事用了。别说尝尝,连瞧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意中虽然不喜中华烟,但中华烟仍然以一枝独秀的势头冲天而起,独霸市场。其它类的香烟,时有价格、销售量领先一段时间,但都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昙花一现而已。如熊猫牌,从800元一盒露面,一路狂跌;极品云烟从百元降到20元等等,只有中华烟一路走高,价格持续上涨且经常供不应求。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因机缘巧合,意中在无意间尝试着吸过一些中华烟后,慢慢地又有些喜欢这个品牌了。虽然清香不再浓郁,但有总胜于无。可惜的是,此时的意中已经退休离岗,远离了吸中华烟的交际圈子,家里也不再有成条的中华烟储量,中华烟还是与意中渐行渐远了。

现在,意中可以怀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各种包装的中华烟,软包的、硬包的、铁盒的、十支的、五支的、二十支的、十二支的、每支都带包装的。形形色色、林林种种、玲琅满目,常引发意中的思考,为什么中华烟历经这么多年能经久不衰?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烟叶的选择上保持产地不变,使其基本质量得以保障;其次就是成功的品牌战略。在国家不允许香烟做广告的情况下,厂家充分利用了开国领袖毛泽东极喜中华烟的名人效应,这个名人的档次以及他老人家真实的传闻,是其他任何名人所不能与之比拟的,这个排他的唯一性造就了中华烟的唯一选择性;再就是包装设计庄重大方、气度不凡。中华烟率先选用了天安门、华表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做包装图案,使其唯一性得以延伸。

关于香烟,现在又有一个说法,吸烟分三个档次,第一档次是有什么烟就抽什么烟;第二个档次是别人送什么烟就抽什么烟;第三个档次是抽什么烟别人就送什么烟。第一档是自己买烟,是什么消费水平就抽什么烟,第三档是抽什么烟别人就送什么烟。曾听某个有些实权的朋友讲过,一开始不好意思在别人面前抽中华烟,觉得档次太高影响不好,于是,送烟的人看他抽什么烟,以为他就喜欢那个牌子,就送他当时抽的那种。后来看同级别的都抽中华烟,他也抽,马上都给他送中华烟了。

关于烟的流行语言,意中至此已经举了三段话。按照“事不过三”的原则,意中本不应再说了。但为了说明问题,得破破例。有人说,买得起中华烟的抽不起,抽得起的从来不花钱买。这是一定时期的一种特殊现象。对此,早有公议,意中不去评说。意中想说的是,这种现象,虽然现在仍然存在,而且一定的时期还会长期存在。但抽中华烟已经不仅仅是这类人群的专利了,更多富起来的人们,已经用自己勤劳的收入品尝中华烟了,而且,这个群体会越来越大越众多。

意中进不了消费中华烟的行列,但并不影响对其的钟爱;更乐意看到更多的富人烟民加入中华烟行列,使“国烟”成为更多国人的最爱。

如此,才不枉意中撰写此文的初衷,才不枉意中对中华烟的喜爱,才能了了意中中华烟的情结。

二零一二年二月二日正月十一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