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你,美丽的家乡

09-29 作者:春韵1963

戚庆良

我的家乡在小兴安岭林都伊春,这里一年四季分明,春有春的韵味,夏有夏的清凉,秋有秋的壮美,冬有冬的别致。

儿时,我家乡的那条小河,伴随着童年的记忆一幕幕地在眼前闪现。群山环绕之下,青山绿水之中,那小河潺潺的流水环绕着家乡的山山岭岭,它宛如一条巨龙盘卧在河面上,蜿蜒曲折缓缓地向东流敞,流进我们的心田。

小河的两岸风光旖旎、绚丽多姿,一片北国之景象。小河在大桥和岸边房屋和大自然植物的衬托下,随着微风涟漪的荡漾,恰似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小桥流水人家”的精美片断。只见河边绿树倒映,花红柳绿,尤其是长长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婀娜多姿,像舞女的腰是那么的优美和自然。当柳枝倒垂在水面之上时,画着粼粼的波纹,水鸟站在枝条上不时地叽叽喳喳欢叫着,清澈的流水声,像乐队伴奏的轻音乐乐曲悠扬悦耳。

抬眼望去,一座用木头搭建的木桥横跨在河上,承载着家乡南北两岸的交通。我的家离大桥很近,大约五分钟右左的路程即可到达。我非常喜欢过桥,每天都要来回地走过几敞,时而在桥上游玩,时而高兴地把刚刚采栽的山野花丢在桥下水中,让潺潺的流水将花飘送到远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随着时间的推移,1963年6月我出生在我的家乡----翠峦。在我十几岁的时候,我家一共九口人,除兄妹五人外,还有我姨和舅舅,一家九口人住在了30平方米的拉合辫房屋中,随然房子光线很暗,地面潮湿,人多拥挤,但快乐的生活至今难忘。直到1970年进行住房改造大会战,我们家住上了砖瓦房,看上了电视机。那是一间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有南北两扇窗户的房子。清凉夏日,凉爽的夏季风吹来,送来缕缕清香,我从北窗遥望远处那条小河和木桥,还有那婀娜多姿情的柳,构成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峻美画卷。(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现如今,随着国家棚改政策的实施,家乡建设日新月异,经济快速发展,旅游景区景点凸显,呈现了栋栋高楼平地起的新景象。每当我们沿着新修建的环城公路和胜利大街观看靓丽的城市之景时,我们会欣慰的感到家乡充分利用国家棚改政策,在10年间共规划建设了14个棚改小区和“四横四纵”网格化交通格局及小区植树绿化工作成果,优美别致的景色、现代化的城镇建设、转型发展的可喜成果时时地吸引着我们。旅游景区景点建设迅猛,巍峨壮观的兴安湖水库、绿海般的扶育河红松原始林、依山傍水、环境清幽的么河月亮湾景区,密林阡陌间的么河快乐山庄、清凉夏日体险漂流乐趣的翠峦河漂流如约般展现在我们面前。南山和西山脚下的抗联遗址老营盘的日本侵华罪证遗迹纪念碑,时刻昭示着人们勿忘国耻、勇于奋进。在西山脚下保险坝处,我们隔岸远望可看到去年总书记来到我区考察调研后,区委、区政府为了加大绿色化转型发展步伐,新建成的200栋木耳大棚扶贫创业基地,远看那一栋栋木耳大棚一字排开,犹如一串串银链,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充分展示了我区转型发展的成果,照耀着峦城的希望。我们还可以来到经开区展示厅,重走总书记考察路,进一步坚定信心、为绿色化转型发展,建设安居乐业美丽幸福新翠峦鼓劲加油,做出新贡献。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