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放的生命
怒放的生命
——献给敬业 奉献 吃苦耐劳 以室为家的地质实验人
吴明云
时间倒回2006年10月10日。
在省地勘院的院子里,一座略显破旧的小二楼伫立在院子的东北角。墙皮有些脱落,微微晨光中,像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建筑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又像一位年迈的老人讲述着一段段不为人知的故事。
早上6:30实验室廖主任便开车来到了小二楼前,这是她二十多年来一贯的工作作风,早早到达实验室准备一天的工作。廖主任打开房门,走进了实验室,望着实验室内到处摆放的样品,心中一阵欣慰。这些天,实验室承揽了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有铁路的,有公路的,还有水利的,大家忙得不亦乐乎。而廖主任又是一个对工作及其负责的人,她严格要求实验室人员在加班工作的时候,必须把质量放在首位。她还要求每个实验人员都是“全能手”,从制样,压缩,剪切,颗分,界限含水率,出报告,都必须独立完成,而且要当天完成当天的工作量。任务繁重,可所有实验人员都毫无怨言,大家干的热火朝天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廖主任刚走进压缩室,就听见一阵“咔咔”声,原来是上夜班的马师傅正在卸砝码。马师傅专门负责晚上的压缩,读数工作,早上七点交班。七点后白天再接着压缩。看到马师傅忙碌的身影,廖主任脸上露出了笑容。“马师傅,昨晚的压缩数据有异常吗?”马师傅停下来,对廖主任说:“没有异常,大家开的环刀都很合格。”马师傅笑了,廖主任也笑了。
廖主任又习惯性地走进了剪切室,颗分室,界限含水率室一一查看情况。工作台上被擦拭得干干净净,量筒,液塑限联合测定仪,颗分筛子等有序地摆放在那里,地面上也被清理得干干净净。看到这里,廖主任不由得点头。是的,这些人跟了自己这么多年,早已经养成了自律,认真,严谨的实验态度。哪能让人挑出毛病呢?
她又走进了制样室,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是小玥。小玥是个二十出头的小姑娘,性格沉稳,做事稳中求细,对工作一丝不苟。别看她刚来实验室两三个月,但对实验步骤和要求已经了如指掌,只是不像老师傅那样熟练。因此,小玥常常早起晚归,中午也不休息,为的是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掉队。此时的小玥正站在工作台前忙碌地开着土,丝毫没有察觉到旁边站着一个人。只见她用切土刀削去一截上部的土样,把一个小环刀刃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一只手摁住环刀,另一只手用切土刀沿着环刀的外延切削着。那专注的神情不像是在做土工,而像是在雕琢一件玉器似的。一块块土块从切土刀上滑下来,落在工作台上。小玥用手垂直向下压环刀,环刀下去了,继续切削,直到土样伸出环刀为止。她又用切土刀将环刀上面多余的土削平整,放上玻璃片,沿环刀底部把环刀切削下来,同样把环刀表面削平整,放上玻璃片,写上环刀号,这样一个土样便制好了。
这时,她一抬头,才猛然发现了廖主任。只见廖主任笑眯眯地望着她,问道:“小玥,怎么来这么早?土工试验项目都掌握了吗?”小月脸一红,低声说道:“廖主任,我没有其他师傅干得快,想着早点干完不拖累大家,就早点来了。其实,实验项目我已经都掌握了。”“那就好,”廖主任接着说:“首先要保证质量,然后才能提速度。这是咱们实验人员的基本职责,千万不能盲目图快呀!”小玥望着廖主任严肃的脸,轻轻地点了点头。
廖主任又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只见一份份处理好的报告早已整齐地放在桌子上,等待着她的查看。她坐在桌旁,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7:00小李风风火火赶到了实验室。今天白天她是第一批压缩读数的人。来到实验室,马师傅已经把仪器上的环刀都卸了下来,砝码摆放整齐,工作台上也擦拭干净了。她把自己的土样拿出来,依次摆放在工作台上。压缩容器里依次放上护环,透水石,滤纸,然后把环刀试样小心装入护环,上面又放上滤纸,透水石,加压上盖。接着,小李把压缩容器放在加压框架下,安上了百分表。又进行了预压,把百分表调整好。一切准备就绪后,8:00整,开始了第一次读数。小李不慌不忙地地记录着百分表读数,熟练地搬动着砝码 ,顿时“咔咔”的铁块碰撞声又响了起来。
这时,实验室里早已忙碌起来。老师傅们一个个迈着匆忙的脚步走了进来。她们有的在开土,有的在做准备工作:拿玻璃片,环刀,碗,锯子,记录纸......她们顾不上说话,好像是与时间赛跑的人。爱热闹的小娟打开了小音箱,里面传出了汪峰的歌曲《怒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就像穿行在无边的旷野,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
上午10:00,正当大家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辆大卡车来到了实验室门口,车上装了一袋袋样品。廖主任见状,赶快招呼大家:“来样啦,大家赶快出来搬样啦。”大家闻讯都走了出来,望着卡车上的编织袋,大家的热情和希望又燃烧了起来。卡车上上去一位男师傅,他和司机帮忙把编织袋移到卡车边上,下边的人自由组合,合力抬着编织袋把样抬回了室内。有的编织袋太大了,样品多,大家只能抓住编织袋的四周缓慢地移动着。她们的脸憋得通红,汗水从额头上流了下来,但她们毫不在意。经过半个小时的努力,样全部搬回了室内。此时,大家才感到了疲惫。
中午时分,大家陆续回家吃饭了,只有于敏没有回家。于敏1.65米的个子,瘦瘦的,扎着一个马尾辫,走起路来一摆一摆地,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了,看上去仍像二十岁的样子。她是实验室有名的急性子,讲究干活干净,利索,也讲究合理安排时间。因此,每天中午,她都会带一盒盒饭,热一下吃。然后,歇上一会儿,接着工作。于敏最优秀的地方在于做液塑限。她能准确地把握土的软硬程度,靠着“捏”和“滴”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当土需要加水时,她只要看一眼,便知道加几滴水;而当土中含水率大时,她也只要看一眼,就知道用布子捏几下,就可以达到要求。因此,大家纷纷夸她“神眼”“神手”。
此时的于敏,吃完盒饭,正歇着。她拿出报告稍作整理,便来到了界限含水率室,开始了下一步工作。只见她用和泥刀麻利地在碗里飞舞着,不多时,一碗碗泥便在她的手里变得光滑起来。随着联合测定仪的“叮叮”声,于敏不时加上一滴水或用布子捏一捏,一个标准的液限便做好了。她把盛着液限的铝盒放在瓷盘里,心情舒畅了起来。
吃完午饭,大家便陆续赶来了。首先来得是小李,她急匆匆来到压缩室,读完最后一个数字,把百分表移开就开始卸压了。随着一阵阵“咔咔”声,一块块砝码又整齐地摆放在原地。随后,她又把压缩仪器里的环刀取出来,取下滤纸,放在旁边。接着小王也赶来了。她把自己开好的环刀一个一个按顺序放在压缩仪器里,第二批压缩读数实验开始了......
艳子是手拿秒表跑着赶来的。中午回家时,她正在做粘粒。为了读数准确,她带着秒表回家了,刚吃了几口饭,就发现时间到了,于是便匆忙跑了过来。来到颗分室,她拿起了比重计,开始认真地读起数来......
3:30,实验室走进三个气度不凡的人,他们穿着西装,戴着眼镜。眼尖的廖主任发现了赶忙迎了出去,原来是铁三院的领导来突击检查了。廖主任和三位领导一同走进了实验室,依次查看每一个实验项目。他们站在每一位实验人员面前,仔细看着他们的工作,然后又提问了一些有关实验测试的问题,在听到满意的答复后,三位领导不住地频频点头。末了,他们对廖主任说:“看来,你们的口碑真的是名不虚传呀!”
送走了三位领导,又来了一波送样的。好在,这次送的样是散样。于是大家排成了一个长队,用接龙的方法把一个个铁皮筒土样传递着运回了室内。此时,虽然大家都很累,但看到地上堆积起来的样品,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
夜幕降临,远处楼房的灯星星点点的亮了起来,街上的路灯也逐渐亮了起来。实验室内依旧灯火通明,每一个师傅都在紧张而熟练地工作着。马师傅也来到了实验室,开始了她的夜间工作。廖主任走出了实验室,回头望了望那些忙碌的身影,耳边又回想起了汪峰的歌曲
《怒放的生命》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
就像飞翔在辽阔天空,
就像穿行在无边旷野,
拥有挣脱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