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苏东坡传》之四
苏东坡人生小花絮
一、东坡为什么特欣赏朝云
图片
根据这史籍,苏东坡退朝食罢,摸着大肚子,问身边的丫鬟,你们说这里面藏着啥东西?一个说,满肚子锦绣文章;一个说一肚子诗词歌赋;一个说一肚子知识智慧……苏东坡听了摇着头,不以为然。朝云说,你满肚子不合时宜。东坡听了捧着肚子哈哈大笑。认为只有朝云才理解自己。
这不合时宜的东西是什么?就是文人的识见、脾性了。当年李白接到唐明皇要召见的通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兴冲冲来到长安,皇帝破规格亲自接见,李白竟然让杨国忠捧墨,高力士脱靴……结果,温柔乡中,杨贵妃的阵阵耳边风,把李白吹出了长安。那权贵,是你文人得罪得起的吗!苏东坡大抵就如此了。
看来,只有朝云才真正了解苏东坡!(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二、苏东坡及东坡肉的由来
苏东坡第一次被贬谪到黄州。贬官嘛,降职降薪,一家二十来口人,日子很艰辛。他把每月的伙食费分成30份,挂在屋檐上。每天取一份过日子。
朋友们看他入不敷出,为他争取了一块废弃的官地,让他去耕种,以补家用。
这块地在黄州东面的小山坡上。苏轼撸起袖子开垦出来,当上了农夫。还盖了几间房,于是就自号“东坡居士”。
这个头戴斗笠、手扶犁耙、立在山边田間,还能吟诗作赋,擊牛角而吟詠的就是苏东坡。这就是苏东坡名字的由来。
当时,黄州偏远小地方,物价便宜,猪肉极贱,可惜"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他颇引为憾事。他告诉人一个炖猪肉的方法,极为简单。就是用很少的水煮开之后,用文火炖上数小时,当然要放酱油。于是,美食“东坡肉”就诞生了。
三、苏轼爱游山玩水
苏轼喜欢游山玩水,游玩金山,他写诗:
君年甲子未相逢,难向人前说老翁。
更有方瞳八十一,奋衣矍铄走山中。
熙宁七年1074年,朋友柳瑾邀他游金山。柳瑾还邀81岁老名士刁约同游。当时柳瑾才60过一点。苏轼说,"你还算不得老,且看刁丈"。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看来,北宋年间就有八十老人登山了;今日,老头我算不得了什么嘛!
图片
至于玩水,苏轼的前后《赤壁赋》就在黄州,游长江时写的。更有那脍炙人口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也是在这时期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游庐山是写的……
四、高僧妓女与苏东坡
很多文化人,半懂不懂喜欢玩玩佛教,装高雅。
苏东坡在瓜州任职时经常和江南金山寺的住持僧“佛印和尚”参禅论道。一日,自觉修持有得,颇为得意,率性撰诗一首,即刻派书僮过江,送给佛印禅师。诗云:
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
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
八风是指世人所遇到之“称、讥、毁、誉、利、衰、苦、乐”等八种境遇,均能影响常人之情绪、心性,所以比之为“八风”。诗的意思是说他已能不为“八风”所动,能够一心修禅。禅师从书僮手中接过一看,随即批了两个字,就叫书僮带回去。
苏东坡以为禅师一定会欣赏自己修行、参禅的进步,急忙打开,只见上面仅写着“放屁”两个字,不禁大怒,立即乘船过江找禅师理论。船快到金山寺时,远远看到山门上新贴的一幅对联: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苏东坡一看猛地醒悟,一被人讥讽就动了,自己还是不能做到八风不动呀,惭愧不已,就拨船回去了。生活中遇到八风不动心,保持自己做人做事原则实在难能可贵!您做得到了吗?
又一天,两人游寺院,进了前殿,看见两个面貌狰狞可怕的巨大金刚像,当然是把门的四大金刚了。
苏东坡问:"这两尊佛,哪一个重要?"
佛印回答:"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
到了内殿,他俩看见观音像,手持一串念珠。
苏东坡问:"观音自己是佛,还数手里那些念珠何用?"
佛印回答:"嗨,她也像普通人一样祷告求佛呀。"
苏东坡又问:"她向谁祷告?"
"向她自己祷告呀!"
东坡说:"这是何故?她是观音菩萨,为什么向自己祷告?"
佛印说:"你知道的,求人难,求人不如求己呀!"
看见桌上有一本祷告用的佛经。苏东坡看见有一条祷告词曰: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存心害人者,自己遭毒毙。
苏东坡说:"这荒唐!佛心慈悲,怎肯移害某甲之心去害某乙,若真如此,佛便不慈悲了。"他请准改正此一祷告文句,提笔删改如下:
咒咀诸毒药,愿借观音力。
害人与对方,两家都无事。
还有"鸟"这个字有一个意思,在俚语中颇为不雅。苏东坡想用此一字开佛印的玩笑。
苏东坡说:"古代诗人常将僧与鸟在诗中相对。举例说吧:
时闻啄木鸟, 疑是叩门僧。还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我佩服古人以僧对鸟的聪明。"
佛印说:"这就是我为何以僧的身份与汝相对而坐的理由了。"
又一次,他又开玩笑,让道行高洁的老僧和一个名妓见面。大通禅师是一个持法甚严,道行甚高的老僧,据说谁要见他,必须先依法斋戒。女人当然不能进他的禅堂。有一天,苏东坡和一群人去逛庙,其中有一个妓女。因为知道那位高僧的习惯,大家就停在外面。苏东坡与此老僧相交甚厚,存心跟他开玩笑。等他带着那个妓女进去向老方丈敬拜之时,老方丈一见此年轻人如此荒唐,显然是心中不悦。苏东坡说,倘若老方丈肯把诵经时用来打木鱼的木缒借给妓女一用,我就立刻写一首诗向老方丈谢罪。
结果苏东坡作了下面的小调给那个妓女唱: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及闸缒,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
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皱眉,却愁弥勒下生退,不见阿婆三五少年时。
这是戏台上小丑的独白,大通禅师听了也抑制不住哈哈大笑!苏东坡和那个妓女走出禅房向别人夸口,说他俩学了"密宗佛课"。
苏东坡做杭州通判时(就是市委副书记),他曾判决一件与和尚有关的案子。灵隐寺有一个和尚,名叫了然。他常到勾栏院寻花问柳,迷上了一个妓女,名叫秀奴。最后钱财花尽,弄得衣衫褴楼,秀奴便不再见他。一夜,他喝得醉醺醺,又去找秀奴。吃了闭门羹。他闯了进去,把秀奴打了一顿之后,竟把她杀死。这个和尚乃因谋杀罪而受审。在检查他时,官员见他的一支胳膊上刺有一副对联:"但愿同生极乐国,免如今世苦相思。"全案调查完毕,证据呈给苏东坡。苏东坡不禁把判决辞写成下面这个小调儿:
这个秃奴,修行忒煞,云山顶空持戒。只因迷恋玉楼人,钨衣百结浑无奈。
毒手伤心,花容粉碎,色空空色今安在,臂间刺道苦相思,这回还了相思债。
和尚押赴刑场斩首示众。大家自然口口相传小调儿,这位天才怪诗人的闲谈趣语又加了一则。
苏东坡,真有趣!
五、苏东坡独木难支
文学艺术,是时代生活的反映。
中国文学史上,人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唐诗就是大唐社会 生活的反映。宋词自然也是宋朝的社会生活的写照了。
宋词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宋词是一种抒情诗。林语堂说,宋词歌咏的总是"香汗"、"罗幕"、"乱发"、"春夜"、"暖玉"、"削肩"、"柳腰"、"纤指"……这种艳词与淫词很难分开。他们偏爱歌唱伤心断肠的悲痛、爱的痛苦、单恋的思念。他们歌咏的是闺中的少妇怨女,怅然怀念难得一见的情郎,默然自揽腰围,悄然与烛影相对。女人的魁力全在她的娇弱无依无靠,她的芳容,瞧悴,她那沉默无言的泪珠儿,她那睡昏昏的情思,她的长宵不寐,她的肝肠寸断,她的茶饭不思,她的精神不振,以及一切身心两方面的楚楚可怜——这一切,充满了色欲淫荡与悲伤(唉,当今社会有的也有娱乐至死啊)!
这娇弱无力的女人“以色侍人”(对辽金西夏元蒙赎金贿赂,一味求和),最后就是一刀被斩。这就是整个“大宋”的象征了!看看以柳永为代表的宋词你就知道了。
就是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现的是无奈,万般无奈!其实也就是“大宋”的无奈!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边将愁苦,百姓垂泪……这就是“大宋”。
苏东坡以他豪放的风格,引吭高歌,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但独木难支,改变不了时代的风貌,改变不了文学的风格。
看看唐诗: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脱鞍暂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城头铁鼓声犹震 ,匣里金刀血未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看看,这就是大唐,大丈夫保家卫国的坚定决心,出战必胜的坚强信念,昂扬向上的英雄概!
亲爱的朋友,我们这些社会底层的老百姓,如果让你选择,你如何选择呢?是选盛世还是衰世?其实就是王安石,也曾写过一首小诗:
愿为五陵轻薄儿,生在开元天宝时。
斗鸡走马过一生,天地兴亡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