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河散文《悠悠龙潭悠悠情》
散文
悠悠龙潭悠悠情
傅国河(安徽滁州)
(正文1030字)
在中华泱泱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名家荟萃,皓若星辰。有人说,符合“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标准的只有两个半人,他们就是人们熟知的孔子、王阳明和半个人的曾国藩。也有人说,中国只有两个圣人,确切无疑的是孔子和王阳明。
这中间,王阳明却与滁州有着不解的因缘,而让他在官方和坊间有着广泛的知晓和颂扬。作为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罕见的全能大儒,滁州是他辉煌人生不可割舍的重要一段。在滁州,他一边督管马政,一边开馆讲学,开启了阳明心学游学之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在古代,“马政即国政。”经历过戎马倥偬岁月洗礼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在洪武六年(1373)二月,下诏在滁设置太仆寺,管理全国马政。自然地,我们也能想象出这一中央机构官员的位高权重。明正德八年,王阳明以正四品少卿身份来滁州督管马政。
有史料记载:“滁山水佳胜,先生督马政,地偏官闲。日与门人遨游琅琊、瀼泉间。月夕则环龙潭而坐者数百人,歌声振山谷。”这是王阳明滁州讲学时的盛况。至今,龙潭犹在。悠悠丰山的山谷间的不绝松涛,亦如当年阵阵不息,把阳明学说传播的很远、很远。
真心着眼,敦本尚实。有一次,阳明先生去南镇游玩。他的朋友指着小花问他:你老是说心中包含了万物,但是这朵花自生自灭,这跟我的心应该没有半点关系吧?阳明先生答道:在这之前,这花和你的心是不相干的事物,但就在你发现它的那一刻,它就走进了你的心里,在你的心头便能够显示出这花朵的样子,现在你就不能说它在你心之外了。对于你来说,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能够反映到你的心里。
小赢靠智,大赢靠德。阳明先生本身一介书生,但他精通为政之道。他把圣贤之人对国家的治理政策,总结为“致其良知”,注意用德来治理天下。好德如好色,是阳明先生讲学时最爱列举的例子。日孚是阳明先生的弟子,他曾问先生:“‘程颐说’一草一木皆有理,不可不察,你怎么看这个说法?” 先生答道:我没有那么多时间,你应该多陶冶自己的性情,提高自己的品德。这意思也很明了,就是人应该多花时间“好德”,完善自身,以德修身。
阳明先生丰山龙潭讲学,“诸生随地请正,踊跃歌舞”,一时远近闻名,也吸引了众多“旧学之士”不远千里来滁拜谒求学。正德九年春,王阳明升任南京鸿胪寺卿。滁州众多学子送到乌衣不忍离去“留居江浦”,等候阳明先生渡江。先生写有“相思若潮水,来往何时休”诗句敦促众人回家。
滚滚的江水,席卷了无尽的历史烟云,也带去了依依惜别的一众身影,却带不走阳明先生怀揣立志为圣、拯救苍生创立的世功和学说。
江河奔腾,思想滔滔。
归去来兮,日月同心。
2025.11.6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