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一百二十八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
第一百二十八回
乱云润生 第二十章
大清玄机微妙滿旗哥俩投亲在端郡王府谋事由
第一百二十八回
上一回讲述是;庚年初大清王朝风雨飘摇,满旗子孙爱新觉罗·溥臣与忠君,正月二十一来到北京溥臣的妻弟博雅家串亲戚拜年,受到热情接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傍晚做为大清王朝端郡王载漪心腹侍卫的博雅,摆宴为溥臣与忠君接风洗尘。席间讲述宫廷及端郡王府秘闻;
博雅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至晚间十一点,博雅已密议讲述到近三年、光诸二十三年至现今,大清江山动荡危在旦夕之岁月回顾;
刚讲罢去年、1899年,经端郡王载漪多次上奏,慈禧皇太后决定启用义和团对付洋人,于是,北京端郡王府迅速成为义和团大本营。
端郡王载漪为何热衷引用义和团?博雅请二位仁兄尽享桌上茶点,再从端爷坚持反对戊戌变法始末款款而谈。
博雅压低嗓门说道;光绪长大亲政后,渐看不惯慈禧太后的辅政,最初十年他还不敢违抗。可到1897年后,以康有为为首等维新派,下惑众上奏本,康有为先后七次上书光绪帝,目的就是要光绪帝仿照俄国的彼得,以君权来实行变法改变现体制。
奏本把端郡王等维护清廷江山官员,统斥谴责为不可救药保皇顽固派,望光绪帝勇于革新,改变慈禧太后輔政格局,清除保守派,以达“通天下之情,尽天下之才”维新派控国理政野心,竭力向光绪帝鼓吹如此才能救国主张。光绪皇帝也想利用变法,从慈禧手中夺回大权。于是,站在了维新派这边;
1897年12月,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岌岌可危,如再不变法,不但国亡民危,就是皇帝想做老百姓都要做不成了。
光绪帝经不住吓唬,火速接见康有为,表示不做“亡国之君”,让康有为全面筹划变法。
所以戊戌变法就是康有为给挑起来的,这是慈禧皇太后极痛恨康有为的主因,两位仁兄,可能中午过西直门时看到了,慈禧不惜重金也要活捉康有为把他千刀万剐!
请看康有为挑动变法行踪;1898年1月末,康有为上奏《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年4月,康有为同梁启超在北京城发起成立保国会。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终于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戊戌变法不顾慈禧皇太后与端郡王等朝廷大臣们坚决反对,开始实施;
变法期间,光绪帝先后发布上百道变法诏令,除旧布新。这些举措,就是效仿洋人,改国为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变天。
1898年6月16日,慈禧太后迫使光绪连下三谕,警醒他变法收敛,並重用掌握皇城兵权端郡王载漪控制局势。
变法开始后,清迋拥戴慈禧派,不能容忍变法。纷纷上书慈禧太后,要求即斩康有为、梁启超;
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沽海与荣禄密谋;宫廷传出慈禧太后将废光绪皇帝将另立新皇帝的风声。
此时此刻,载漪成为慈禧皇太后最可信任之忠臣,他是慈禧的侄女婿,是正儿八经娘家人,他会武术、又握兵权,能轻易粉碎光绪变法、镇压作乱的维新派,又可借助他与义和团在端郡王府中摆坛关系,进而对抗驱赶洋人,保凊廷稳固。 于是慈禧把端郡王载漪视为保护伞。
因有亲属关系,载漪这时赢得慈禧垂青,经常可出入皇宫与颐和园。
做为心腹侍卫博雅的我,也经常进宫跟随护卫,但只能在二门等候着。
那时,端郡王联络徐桐和刚毅等大臣,多次请慈禧太后以“德不配位”维新乱朝,废掉正进行变法光绪皇帝。
变法以危及大清王朝命运,更危及爱新觉罗家族命运,这期间,载漪与妻子频繁晋见慈禧商讨对策,并与慈禧极信任宠臣李莲英,几次秘商嗣立皇储事宜。
最后慈禧与李莲英在宗室皇亲中反复挑选斟酌,慈禧决定乃册立载漪次子溥儁为“大阿哥”,进宫见习理政,适当时机改立溥儁为皇帝。
爱新觉罗·溥儁,生于1885年,是载漪的二儿子,母亲是叶赫那拉氏。作为皇室后裔含着金汤匙出生。
此时溥儁已14岁,在端郡王府中爱玩特别聪明,一学即会学啥像啥,他提笼架鸟、吹拉弹唱,钟情声色犬马,戏谑女色,强尖拔上,是出名纨绔公子,府中没人难惹,就不爱读书。做为端郡王侍卫博雅的我深知秉性。
1898年9月4日,光绪下令将曾阻挠上书的:怀塔布、许应骙、堃岫、徐会沣、溥颋、曾广汉礼部六堂官革职。这些人都是拥戴慈禧太后保皇派,提拔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参与新政,光绪完全站在康有为、梁启超一边,严酷打击迫害忠良保皇势力,端郡王等宗室皇亲及诸官,人人自危。
1898年9月21日,保皇派势力终于促成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趁着光绪离开北京去沽海之机,慈禧御林军迅速将光绪帝秘密抓起囚禁于中南海瀛台。
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和梁启超仓皇逃亡海外。9月28日,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刘光第、林旭和杨锐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这场维新变法,仅仅持续103天就此终结。
戊戌政变所以成功,载漪兄弟曾率先“告密于太后,故太后尤德之”,使掌虎神营,自此取得了慈禧的绝对信赖。
经不住忠臣们拥戴:“泣血上奏”,慈禧皇太后再次火速“垂帘听政”,执掌朝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腊月二十四,14岁的溥儁被入继为清穆宗同治帝嗣子,成为慈禧名义上的孙子。 以“大阿哥”身份,溥儁入住紫禁城,并且在弘德殿读书,为“接班”做准备。
为了进一步提升储皇理政能力,慈禧下旨由同治帝的岳父、承恩公、尚书崇绮与大学士徐桐共同教授学业。
自此,做为端郡王爷侍卫博雅的我,近来也走马灯般跟随端郡王载漪进入皇宫中。
(待续)
读者若喜欢,请关注、点赞、交流,就是支持鼓励,往后耐心看,越发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