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四季

04-12 作者:王夫敏

若不是清明时节的纷纷细雨,不知何时,季节的概念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在悄悄消失。

城市里的春天,总是在人们的不经意间走来,湖边的几棵早樱,突兀了一个冬天的杏树,如果不看日历,仅凭枝头间的几束绚丽,你还不能判断春天是否来临;城市的春天,常在人们的犹豫和徘徊中,悄悄远离。

城里的夏天更是不好界定,有的穿羽绒服,有的穿短袖,当你还在穿那件衣服举棋不定时,公园里早已是黄叶满地了。

没有雪的冬天,在钢筋水泥交织的城市间,艰难地苟且着,如若不是日历上,写满回故乡的提示时间,有谁在意,城市的春夏秋冬,是如何消失的。

四季的变换,如同生命的轮回,没有春夏秋冬的色彩悦动,如同生命里没有了变换的音符,生命与四季一样,惨淡,无聊。

记忆中的四季,不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幸好,每年从高楼大厦的缝隙间,飘来丝丝缕缕季节的风,让我这个来自乡村的人,能够闻到故乡每个季节,泥土中或者田野里,散发出来的气息。(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尽管城市的生活,让我对这里的四季充满纠结,但是,故乡父母的坟茔,却让我不敢忘怀,于是,清明,七月十五,十月一,冬至等,一个一个的节气,与我心有戚戚焉。

故乡的四季没有这么让人纠缠不清的,春夏秋冬,明明白白。

春天是否到来,不需要看看花开没,草绿没。当村庄的河面,厚厚的冰凌已经不能承受孩童们的戏耍,当春江水暖,碧柳万条垂下,当孩童们,嘴里唱着“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的歌谣,在田野肆虐撒欢的时候,故乡的春天已经悄然而至了。

尽管有些春寒料峭,鸟儿站在枝头依然叽叽喳喳,小草吐绿,溪流潺潺,大人们在田野忙碌,小孩子们在田间巷陌呼朋引伴,村庄里升腾起的袅袅炊烟,飘来熟悉的味道,这才是春天的味道。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故乡的每一个季节,都是鲜活的。万物萌发,青春萌动,一切思念和美好,都在这个季节里得到延续,远方的游子,无论身在何方,也要在清明时节,赶回祭祖。

父亲在世的时候,都是他老人家去上坟,后来父亲走不动了,便轮到我继承了。不敢忘记父亲的教诲,每年的清明节,都早早和老家的叔叔,以及兄弟们商议好时间。开着三轮车去河沟里挖几车土,然后开到祖坟附近,再用杠子抬着泥兜子土,去祖坟上一个一个添新土,盖上新的坟头,最后再给亲人烧上纸钱。每年清明都如此,而平时的节日,只要烧纸钱即可,坟上有新土,说明有后人。清明应该是春季里,最为隆重的节日了。

故乡的夏天,则是在繁忙的劳动中,痛并快乐着,度过的。

所谓的“锄禾日当午”就是这个时候体验最真,父亲活着的时候,总在太阳最毒的中午去除草,父亲的理由是,这个时间除草容易死,效果最好。而这个季节的故乡,挖蒜,打药,锄禾······一旦忙完这些事,村里的人便三三两两,坐在桥头的大柳树下乘凉,打牌的,聊天的,到了吃饭时间,大家便端着碗,边吃边聊,而如今,回一趟故乡,想遇见个人都不容易。

故乡的夏夜最为美好,晚上小伙伴一起乘凉,看电影,边数着星星,边听着盲人大爷的“瞎腔”,那声音配合忧伤的二胡声,在故乡的夏夜飘荡,会传的很远。

春华秋实,故乡的秋天是丰腴的,沉甸甸的稻穗,雪白的棉花,粒粒饱满的黄豆,还有我们这些,在田野间,到处玩耍,捉蚂蚱的少年,这就是故乡的秋,留下的一幅最美的画面。

家人们都很忙,无暇顾及我们这些孩子,于是,枝头的石榴,红红的柿子,还有房前屋后的甜枣,伴随着老奶奶们的责骂,帮忙谈不上,捣乱肯定少不了。但是,沉浸在丰收喜悦中的人们,哪有时间管这些调皮的孩子。

挖几块地瓜,从斜坡挖个小地窖,架上火,就是一顿丰盛的烤地瓜,也有时拔几棵黄豆,点燃后,用褂子扇扇风,灰烬中香脆的黄豆便成了孩子们的美食。所以,那个时候,大人一般也不关心孩子们会饿着,看一个个满嘴的灰,就知道没少吃。

故乡的秋,常常在乡亲们的疲惫而幸福的丰收喜悦中,冷静下来,当故乡的第一缕冷风吹过,故乡进入了漫长的蛰伏期。

十月一,送寒衣。母亲活着的时候曾给我说过,到了十月一,天气变冷,亲人们都在自家的屋檐下,等着送钱去买避寒的衣服。所以,每当这个季节的来临,我都会早早赶回故乡,来到父母的坟茔前。不能为父母遮风挡雨,只好多烧一些纸钱,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了。

故乡的冬天,既充满温情,又充满期待。山川大地,田野河流在第一场雪来临之后,便开始了冬眠。

村里的老屋内,升起了篝火。全村的人都聚在这里,烤火闲聊。

当那些在外奔波一年的游子,迈开回家的脚步时,故乡最幸福的年,终于要来了。

城里人,对年是麻木的。没有你来我往的拜年,没有鞭炮声声,故乡的年是充满温情的。无论今年收入如何,贫穷还是富有,大家都要过年的,盛装,美食,开心和期待。

故乡的冬天,除了给你温暖,幸福,还让你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和希望。

季节有轮回,而生命我不知道是否有轮回,如果有,我愿意把自己短暂的一生融进故乡的季节里,伴随着春夏秋冬,徜徉在故乡的四季里。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