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天为证2025版第十二回

08-05 作者:小牮

苍天为证 2025版 第十二回

十二 钱风出面化解

拆迁指挥部设在二楼那间四十平米的教室,铁架窗棂糊着泛黄的标语,阳光斜切进来,在水泥地上投下菱形光斑。进门处三张仿皮沙发围着枣木茶几,接待区墙角立着半人高的绿萝,叶片上凝着未干的水珠。里侧四张办公桌呈扇形排列,最靠墙的黑胶板书着猩红动员令:"大干十五天,献礼国庆节!——坚决啃下动迁硬骨头!"墙体悬着两张蓝图:一张是泛着油墨香的航拍全景图,另一张是用不同色块标注的胡同剖解图,卧龙巷像道褐色伤疤横亘在图纸中央。

金世矩推开门时,穿藏青色职业装的女主任正朝虎牙职员比划手势。那姑娘二十七八岁,耳后别着支钢笔,笔记本上的字迹力透纸背。"三号院丈量数据再核一遍。"女主任叩了叩桌面,"尤其孙得利家后建的厢房,标红框。"见老人进门,她立刻转身,嘴角扬起职业化的微笑:"大爷您坐,这沙发刚换的海绵垫。"说着指了指茶几上摊开的《补偿细则》,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显然被无数双手翻阅过。

金世矩盯着"板寸头"空荡的工位发怔——桌上那盆半死不活的多肉还在,土盆沿结着白碱。女主任递来一次性纸杯:"您瞅这绿萝,昨儿刚浇的水。"她拧开钢笔帽,金属笔尖在笔记本上划出细响,"板寸头那事,我们内部通报批评了,今儿叫您来,就想实打实解决问题。我姓袁,袁慧风,您叫我小风就行。"

老人喉咙动了动,把准备好的腹稿又理了一遍。从卧龙巷的明代石牌坊说起,讲到祖父那辈在巷口开的米铺,雨水如何顺着马头墙流成珠帘,青石板怎样被岁月磨出包浆。袁慧风始终垂着眼皮记录,钢笔尖在"文物保护""历史价值"等词上画了圈。当金世矩说到"六百年老宅"时,她忽然抬头,睫毛在眼下投出阴影:"大爷,您说的这些,我们调研时确实听说过。"(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阳光爬上黑板顶端的"雷厉风行"四字时,金世矩终于住了口。袁慧风转头看向沉默已久的钱总指挥,两人交换的眼神像片云影掠过水面。"这样的古巷,谁不心疼呢?"她指尖轻点蓝图上的卧龙巷,"但您看这红线——"食指划过航拍图上横穿巷子的橙红色标记,"地铁七号线年底动工,市规划院做了十六版方案,这是唯一能避开文保区的线路。"她忽然从抽屉里拿出本《文物普查名录》,哗啦啦翻到某页:"您家老宅确实在第三次普查名录里,但去年省里新批的......"声音忽然低下去,像是怕惊醒什么。

金世矩忽然注意到蓝图上的异常。孙家三号院的位置,竟标着四间青砖房,而自家扩建的厢房却成了空白。"这图......"他的手指戳在图纸上,指甲缝里还沾着昨天修族谱时的墨渍,"解放初哪家不是独门大院?怎么孙家后盖的房子倒成了'原有建筑'?"

钱总指挥咳嗽一声,往茶杯里续了热水。袁慧风却笑了,那笑容像层玻璃纸,透亮却隔着凉意:"大爷,这是房管部门五十年代的底图,您看这儿——"她抽出另一卷泛黄的图纸,边角盖着"机密"红章,"我们实地丈量时,连您家厨房的腌菜缸都量了尺寸。孙家那四间房......"她顿了顿,"听说解放前就是货栈仓库,许是当年漏登了。"

金世矩忽然想起三十年前跑房管局的日子:霉味扑鼻的档案室,办事员永远半闭的眼皮,申请书被收走时那声漫不经心的"等着吧"。他盯着袁慧风胸前的工作牌,编号末尾的"001"烫着金边。"我就想问问,"他从帆布包里掏出皱巴巴的产权申请书复印件,"我这案子,到底卡在哪儿了?"

窗外传来推土机的轰鸣。袁慧风看了眼手表,金表链在手腕上晃了晃:"这样吧大爷,您先回去收拾收拾,搬迁奖励每天都在缩水。"她忽然提高声音,"早搬一周多拿三千,这是新政!"边说边走向门口,黄铜门把在她掌心转了半圈,"有问题您随时来,我们二十四小时在岗。"

房管咨询处的吊扇发出恼人的嗡鸣。两个穿制服的年轻人窝在椅子里,一人嗑着瓜子,一人刷着抖音。"产权申请?"嗑瓜子的翻了翻档案册,"早没档了,文革时烧了大半。"当金世矩提到孙家图纸时,两人对视一眼,嗑瓜子的忽然剧烈咳嗽起来,另一个忙递去矿泉水:"您这问题,得找局里信访科。"

走出办公楼时,夕阳把"为人民服务"的鎏金大字照得发烫。金世矩摸了摸口袋里的申请书,纸角已被攥得发潮。远处的卧龙巷口,孙得利正跟拆迁队员递烟,新盖的厢房顶上,"拆"字用红漆喷得有一人高。

待续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