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诗之于形上节奏——刘宋诗人谢灵运点评

11-21 作者:河马

广州是有福的,

49岁的刘宋诗人谢灵运

在此遭遇“弃市”;

谢灵运在广州被杀时,

将自己的美髯施给

南海祗园寺作维摩诘像,(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居士佛”对其影响可见一斑。

译经是有福的,

古代中国唯一懂梵语的诗人,

曾参与翻译《华严经》,

改治《涅槃经》品目文字;

读者更是有福的,

山水自觉始于大谢——

“形而上”就是一种节奏。

山水意象从此可以內视: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一个“生”字,作为动词摄受四时,

落点是混沌惆怅之于春色草木;

一个“变”字更是感性之于不确定。

视听的形式转换尤如园子的盛放。

而“园柳变鸣禽”前面还有另两句诗

“进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与之呼应。

混沌惆怅构成全息体验透明“变奏”。

诸意象很形而上乃山水自觉的标志,

却被韦斯特布鲁克界定为“山水变形”。

不懂极致的自然,节奏意象自成经典。

这里分享一首《致谢灵运》的诗:

道以神理超,诗为山水照。

拟作才八首,施髯未敢老。

2019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