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县行走记(7)

09-18 作者:独自行走

景区摆渡车并不能直接到达山顶,在半山腰就把我们放下了,剩下的路要自己爬,我问还有多远,摆渡车司机说,大概还有五六百米吧。

爬孟良崮不费点力气,怎么对得起当年牺牲在这里的解放军战士,我欣欣然的出发了。

一开始走的是一条沥青铺设的盘山路,路很宽,莫说摆渡车,两辆坦克对开都没问题,两边的国槐枝繁叶茂,青翠欲滴,阳光普照,光影斑斓。

路过一个拐角,有一家小卖部,一位老哥见我走过去,立刻站起,一手拿半个黄油桃,一手拿水果刀,做出切削状,嘴里大声吆喝着,油桃稀甜,稀脆,来尝尝了,尝尝了,我歉意的对他笑笑,说刚在山下买了五斤,不好意思,老哥嘴上说没事没事,手里却没了动作。

走到一个平台,有数块巨石,巍巍然立在地上,这里已经是孟良崮的腹地,反斜面,当年战役发生时,山上遍地都是石头,很难挖掩体,国民党的军队就躲在这样的巨石后面,子弹打不穿,炮弹又很难打到,真正的易守难攻。

但也有缺点,那就是缺少水源,人没有粮食可以坚持一个礼拜,没有水最多三四天,孟良崮战役持续了四天,在战役结束时,突然天降大雨,时也,命也,运也。(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七十四师不愧为国民党的精锐,五大王牌之首,是一支值得尊敬的队伍,关河五十州在《战神粟裕》里写道,“他们在抗战时,几乎经历了所有重大的战役,其中以它为作战核心的就有万家岭战役,上高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战役,基本胜多负少,且每一次重创的都是日本师团级主力,也因此被日军称为‘虎部队’,即中国的顶级王牌军。”

最出名的是万家岭战役。

1938年6月12日,武汉战役打响,9月21日,日军第106师团孤军深入到赣西北的崇山峻岭中,第一兵团司令薛岳调集三个军包围之,日军则不断派兵前来增援,双方局部形成决战,互有攻防,形势如同《亮剑》里李云龙为新娶的媳妇冲冠一怒攻打平安县城的晋西北。

10月9日,张灵甫率领七十四师趁夜黑风高,翻山越岭绕至日军背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敌军一千多人,均势被打破,日军惨败,张灵甫也一战成名。

张灵甫,陕西长安人,才子,先是考取北大历史系,两年后因学费不济肄业,后又考取黄埔军校四期,和林彪,刘志丹同学,但在学校时,风头完全盖过后者,盖因其接近一米九的身高,相貌堂堂,被人称为“猛张飞”,偏又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深得于右任的厚爱,且熟读史书,卧室内常年挂着成吉思汗,拿破仑等人的画像,能文能武,是国民党军中的异类。

天分高的人往往心理都有些问题,张灵甫就做出一件很变态的事,仅仅因为风闻妻子出轨,便风尘仆仆回家,一枪要了她的性命,根本不调查,也不听辩解,如果不是蒋介石惜才和其后不久抗战爆发,他这一生恐怕就只能蹉跎在监狱了。

张灵甫和粟裕是神对手,两人曾在苏北交锋三次,粟裕每每落在下风,一次是淮安,淮阴被攻占,两次是涟水被围攻,解放军损失惨重,提到张灵甫的七十四师,粟裕手下几个纵队司令如陶勇,叶飞,王必成都恨得牙根痒痒,但一时又无可奈何,张灵甫精明狡猾,绝不给粟裕“围点打援”的机会。

这次在孟良崮的会战,源于张灵甫的自信,他是主动“以身伺虎”,做诱饵来吸引华野主力决战,他把这一战术叫做“固守待援,中心开花”。

失败则源于猪队友的神助攻,担任右翼掩护的李天霞,为了保存实力,竟然溜之大吉,没有了侧翼,张灵甫即便再能打,也成了风箱里的耗子。

对自己的死亡,张灵甫早就有预感,在给其他将领的电报中,他说,“再过年余,死无葬身之地,吾公以为如何?”

过了平台,再往前走就要爬台阶了,台阶共74阶,取将七十四师踩在脚下之意。

走了一会,眼前突现一山中凹地,地面平整,盖两排简易的商品房,路从中间穿过,我禁不住猜想,这大概就是当年张灵甫的指挥部了,记得书上说他的指挥部位于550高地,550指的是海拔,孟良崮最高峰大崮顶海拔575米,这里距离山顶不远。

在战役结束前一天,张灵甫已经接受了失败的命运,他给山下的五十七旅旅长陈嘘云打去电话,命令他于第二天拂晓前,将部队全部撤至孟良崮高地,末了,他说了一句,“嘘云啊,我们最后也要死一块了”。

也正是有了诀别的决心,其后的战斗越加激烈,疯狂,粟裕已经几天没合眼了,每隔五分钟就给前线打一次电话,询问战况,调整部署,此时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国民党军队已经四面合围,最近的黄百韬部仅仅隔着一个山头,如果短时间内拿不下,很可能战役翻转,落入国民党的口袋中。

最后一次进攻,从半夜打到第二天黄昏,在缺粮缺水缺弹药缺重炮的情况下,七十四师终于垮了,王必成纵队特务团突破孟良崮西侧,逼近山顶的七十四师指挥部。

张灵甫发出最后一封电报,“今弹尽粮绝,水粮俱无,我决定战至最后一弹饮绝”。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