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文化传播的种子
02-17 作者:蜜糖
群众满意、群众认可是基层文化工作者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作为政府与百姓之间重要的纽带,基层文化传播者充当着“文化”工厂加工员的角色,对上,他们贯彻、领会国家大政方针的实质,把握主流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下,他们将这些文化思想,理论精髓进行加工创作,以小品、评书、歌舞等节目形式送到最偏远的基层农村,上世纪80年代的宁夏话剧团,利用文化大篷车,在35年时间里形势35万公里,流动演出8000多场,为农村千家万户送去精神食粮,一路汗水和艰辛值得敬佩,成为感动中国的力量。
我国拥有5.7亿农村人口和广袤的农村土地,抢占这块文化宣传阵地,不仅是农村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渴求,更是建设美丽乡村、幸福中国,共同脱贫奔康所必需。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已经没有绝对的城乡差别,但受地域发展制约和知识文化水平的限制,文化壁垒像一面墙,横亘在基层群众的心头。一面是大城市不断涌现的新文化、新元素,过于前卫、过于新潮,一面是渴望与外面文化共振、信息同步的农村,但晦涩难懂、无法解读。两者之间急需有这样一群人来打磨、加工文化产品,让有热度的文化,有高度的思想转换成农村基层百姓喝着对味儿的“心灵鸡汤”。
客观上讲,农村文化的兴盛繁荣,离不开本地经济的发展,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地各级政府基层干部要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多谋思路和出路,因地制宜为农村发展谋思路,尽量做到“一村一蓝图”,对已经脱贫奔康的地方,要同步跟上文化发展,打造文化阵地,引导文化氛围;对正在建设的地方,发展的同时要注重保护地方文化,去其糟泊,留其精华;对短期发展滞后的地方,文化宣传部门更要注重当地文化阵地高地的占领,防止基层群众被极端、落后、愚昧思想所绑架。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