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奴”长篇小说一八四初稿版(试发)
“股奴”长篇小说一八四初稿版(试发)
一八四
A股 市场的资金状况已明显难以支撑大盘继续向五千点以上奋勇攀升。在此紧迫形势下,券商们认定,当务之急便是鼓动那些资金充裕的投资者加杠杆融资,以填补资金缺口。一时间,社会上私募机构的诱惑性小广告四处泛滥:“渴望迅速致富,成为百万、千万富翁吗?当下股市一片繁荣,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时不我待,赶紧联系我,享受快速、优惠、便捷的加杠杆融资服务。电话:某某某。”
各类金融证券机构纷纷紧密协作,大力拓宽借贷融资渠道,不遗余力地宣扬正规股市营业部融资途径的独特优势,诸如手续简便、方便快捷等,全力动员股民积极加杠杆融资。大型券商与信托、保险机构联手推出形形色色的融资新产品,以吸引股民的目光。起初,融资的门槛设定为市值 20 万的股民可参与融资,然而仅仅一周之后,便竞相放宽至市值 10 万即可签约。甚至某些证券营业部公然宣称:只要开通证券账户的股民,不论资金多寡,均可加杠杆融资炒股,这种无序混乱的现象很快引发了管理层的忧虑。
自 1 月 6 日以来,沪深股市停滞不前,种种迹象表明大盘正在构筑中期顶部,并且在剧烈的震荡中,主力资金悄然出货。与此同时,国债期货却呈现出震荡上行的态势。明眼行家一望便知,流动性对于股票和国债有着同向的刺激作用,即当流动性增加时,两者会同时上涨,反之亦然。但若在流动性增加的情况下,股市与债市走势相反,那就意味着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且与货币总量的松紧并无直接关联。显然,一月份国债上涨而股市下跌的现象,并非源于流动性问题,而是股市内部的博弈机制所引发。
像韩兆金这类凭借证券内部消息而先知先觉的股民,率先尝试融资加杠杆操作,并且收获了丰厚的浮盈回报,自然尝到了甜头。他们满心期待各金融机构能够推出更为优惠的产品,以便进一步扩大盈利成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中小股民而言,加杠杆融资炒股无疑风险巨大,令人望而却步,所以起初敢于尝试的人寥寥无几。这就导致沪深大盘在新年伊始便陷入资金缺血的困境,控盘主力为了调整头寸,选择在高位部分出货,因此大幅震荡在所难免。而沪深大盘此时所处的区域不上不下,令控盘主力颇为尴尬为难。例如,沪指向上冲击 6000 点虽有近翻倍的空间,但在此点位区域,多数控盘主力因加杠杆操作,资金已然耗尽,手中筹码满满,后续却无新鲜资金补充,加杠杆炒股的风险急剧凸显,危如累卵。
主力机构更是深感市场已陷入无人接盘的艰难境地,难以顺利出货以确保胜利果实。若要全身而退,就必须大幅拉升至沪指至少 5000 点之上,然后通过多次反复震荡,才能实现全身而退。
正因联手炒作的证券主力机构存在这样的默契,此刻才会拼命鼓吹加杠杆融资。当融资门槛从 20 万逐渐放宽时,像老谭、韩旺财等拥有 70 多万市值的大户却不为所动,认为没必要冒此风险,毕竟若沪指能再度攀升至 6000 点,自己的市值也会随之创新高。
倒是老吴、刘姐、大张等小散户股民对此颇感兴趣,但大多因缺乏相关经验而担忧陷入股海泥潭。不过,在各个券商营业部推销人员的再三劝诱下,全国的中小股民还是试探性地进行了少量加杠杆操作。当老吴将此消息告知韩旺财、老谭时,两人异口同声地表示此时不会加杠杆操作。面对一月份沪深股市双双下挫的局面,鉴于明显的资金紧张状况以及仅靠融资支撑大盘的现状,他们善意地提醒老吴、刘姐、大张等多年交好的股友要注意风险,并以一篇股评文章供股友参考:
首先,国内股市在去年四季度出现了超乎预期的上涨行情。沪指在经济增速下行、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背景下,暴涨 36%,涨幅是恒生国企指数的 2.26 倍。同样企业的股票,A股 对港股的溢价率从零急剧提升到 28.9%。当时许多人都惊叹 A 股已丧失理性,短期暴涨与基本面严重背离。数据显示,随着股市全流通和资本项目的开放,AH 股价接轨趋势显著,H 股比 A 股略有溢价才合乎逻辑。
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境内外同一股票价格会存在一些差异,但这通常发生在易于操纵的小盘股上。对于超级大盘股而言,基本信息大致对称,所以股价不应出现 10%以上的差异,否则套利机制会迅速将其消除。但在过去一个季度,大盘国企股的差价居然平均在 70%,仅银行股差价在 20%左右,才将均值拉到 29%左右。
第三,大盘股对境外市场出现明显溢价,一般发生在企业利润快速上升时期,因为国内投资者对公司利润上升趋势的认识更为深刻,感受更为强烈,往往比境外市场先行一步。但在利润大幅下行时期,这种溢价的大幅拉升,明显违背基本的博弈规律。
上述三个理由都清晰地表明 A 股的暴涨是非理性的,市场唯一的解释就是“有钱人任性”。文章接着深入剖析:实际上,这根本不是有钱人任性所致,而是没钱人“融资博傻”的结果。据观察,A股 券商融资余额从去年 6 月的 4000 亿元迅猛飙升至今年 1 月的[具体金额]亿元,暴增 7000 亿元,其中约 60%是中小投资者借钱炒股所致。据信托业人士估算,目前我国股市通过伞形信托融资的规模在 5000 至 9000 亿元之间波动,两项融资合计在[具体金额]亿元左右。经过估算,从去年 7 月以来股市新增资金大约[具体金额]亿元,其中客户自有资金和新增融资各[具体金额]亿元。
事实上,房地产资金流入股市,原本能够促使股市平稳上涨,而新增的[具体金额]亿融资盘,才是股市暴涨的罪魁祸首。在去年行情启动初期,进入股市的第一梯队是伞形信托资金,融资者多为私募基金和大型法人组织,融资比例在 3 至 8 倍之间。这部分资金点燃了券商股、银行股和保险股的暴涨行情。去年 12 月中旬以后,伞形信托资金开始降杠杆,融资比例逐步降至 1 至 3 倍,并于 12 月中旬先从券商股撤出,转移至银行股,今年 1 月初又从银行股撤出,转入保险股,1 月下旬则从保险股全身而退。由于券商、银行、保险三大类品种对指数的弹性依次提升,在大资金转移期间,三大板块之间形成了有效的掩护撤退机制,其中券商耗资最大,银行股次之,中国人寿耗资最少。
而在伞形信托撤退期间,广大散户却不断融资加仓,成为私募的对手盘。一月份,券商向股民的融资持续增加,但股票市场却大幅下挫,表面上融资盘在增加,实际上信托融资在减少,券商腾笼换鸟,筹码向散户转移的过程基本完成。老谭最先认同这一观点,并及时提醒好友警惕风险。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