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毛钱
调离原乡镇已经半年多了。
前些日子,妻子回老家探亲。自己在家又当爹又当妈。就要起早买菜、煮饭,安顿好一天。碰到了一些原乡镇离城区较近的几个村挑担卖菜的村民,纷纷拿菜给我吃。期间没有什么任何客套和多余的话语。令我深受感动,怕以后忘记了这些细腻而又温情的瞬间,便平实的记录下来。
一个是熟悉的村民在卖黄瓜,我路过菜担时他和打了声招呼:“X长(不是官,只是职务后头有一个长,村民就都这么称呼),买菜啊”,我说买菜去。买完菜返回他菜担时,便礼节性的也和他招呼一下。他便要送我黄瓜,我推辞着。见我再三推辞,他硬是拿了几根塞到我的蔬菜袋中。
一个是不知名的村民,卖桔子。我还未看到他,他便老远大声的招呼我拿桔子吃,我便过去和他闲聊几句。品相啊,长势啊,产量啊,销路啊,价格啊,以及村里的一些情况啊,等等。我即要走开时,他又要我拿桔子吃,推辞不过,我就拿了二个桔子,他说:“两个怎么够呢”?我连声说:“够了够了”,便走开了。
还有一位是“交道”多年的“老上访户”。卖萝卜。有一天,看到他在忙碌着,过去和他打了声招呼:“老黄,卖萝卜呀”。问一问近况,聊聊家长里短什么的。离开时,他便要送我萝卜,我忙说不要不要。庄稼人厚道,没有听出我推辞的意思,大概以为我是嫌萝卜不够好,一时急了。说“这能吃呢,这真是能吃的呢”。我坚持说有事要出去办无法拿,谢绝了。过两天,他又在卖萝卜,又碰上了。他便执意要送我萝卜了,可这次我真是出门办事,便坚持不要了。心想,要是下次他再送,我是一定要的了,免得凉了他们的一片热心。
这几件事,让我想起了在乡里工作时一个五毛钱的故事。乡里三渡村是一个在全市比较出名的瓜果之村。村民淳朴、勤快,家家户户都种有瓜果。我与三渡村村民结缘也缘于几起纠纷的调解,他们在纠纷的调解中才认识了我。一日傍晚,我同几位企业主乘车返城,途经三渡村,素闻三渡的瓜果香甜,准备买一些尝尝。车在一处枇杷摊位前停了下来,摊主是一位约摸三十岁的村民。我因接电话没有下车,他们谈好了价钱,3元钱一斤,挑好了放在枰盘里枰。这时我接完电话,也走到摊位前,摊主歪头看到了我,不假思索的说到:“哦,是X长啊,那就二块五一斤,这么和蔼的X长,肯定要便宜一些”。虽然和蔼一词并不适合我这30多岁的年龄;虽然我的“面子”只值5毛钱;虽然我叫不上这个村民的名字。这五毛钱着实让我感动,感受到与村民之间最重要的是交流、沟通,是真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一副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自己也是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