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亭公园与李清照纪念祠(上)
范公亭公园位于青州古城的西面,公园得名于范仲淹,他曾在青州做过知州,因为勤政爱民,深得当地百姓爱戴,他走后,南阳河突然有一处泉涌,百姓称此为“醴泉”,并在上建亭,为“范公亭”。
公园往东一公里左右是市政府所在地,当年的府署衙门,衙门紧邻古街,古街横贯南北,为古青州的心脏,往南是一条林荫大道,前行两公里多为云门山,云门山不高,但因山顶有“云门”而得名,且山后有山,山脉相连,一直走下去,可以直通大海。
古人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青州在明朝以前,一直是山东省中心,巡抚衙门所在地,达官贵人,商富巨贾,三教九流,贩夫走卒,都聚集在这弹丸之地,想入世的,可去东边的衙门与闹市,想出世的,可去南边的群山与大海,庙堂之高,江湖之远,出处进退,各有去处。
公园地处盆地,进门要下几十个台阶,从高空俯瞰,形若椭圆型口袋,呈东北,西南走向,南阳河从北面流入公园,形成一片湖泊,为洋溪湖,再从西南流出。
南阳河为弥河支流,发源于井塘古村,古村位于城西南十五公里处玲珑山下,几十户人家,静静蛰伏在山谷中,地老天荒,岁月流年,亘古不变,现在为旅游景区,谷中有一山泉,终年不涸,为南阳河源头。
进公园左拐,沿主路行走,很快便来到洋溪湖,湖中有桥,为永济桥,将湖水一分为二,过桥,路北便为李清照纪念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参观纪念祠需要买门票,门票十元,走进去,是一个不大的四合院,院子很洁净,北屋为归来堂,东边为顺河楼,西边为易安室,“归来”与“易安”两名都来自于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里面有这样一句,“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易安”两字朴实随和,透着股知足常乐,岁月静好的味道,李清照把它拿来用作自己的号,后世以易安居士而闻名。
巧合的是,出生在济南历城四风闸村的辛弃疾,名字中也带个“安”,其字“幼安”,两位中国文学史上几乎齐名,分别开创婉约派与豪放派词风的一代大家,名字均与“安”有缘,史称“济南二安”。
走进归来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李清照的汉白玉雕塑,李清照到底长什么样,谁也说不清,正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不同的人心中,李清照的相貌也不一样,但有一点想必是相同的,李清照肯定是瘦弱的,高挑的,清秀的,而不会是丰满的,矮小的,妩媚的的。
这一尊雕塑暗合了这一形象,身材挺拔,冰清玉洁,“清秀不失刚毅,婉约而见风骨”。
雕塑是由青州籍的青年艺术家李富军,结合古籍记载及“李清照形象全国海选”冠军形象创作而成的,八七年版电视剧《红楼梦》一出,里面的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母,刘姥姥等人形象,就此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同样,只要见过这尊雕塑的,李清照的形象也会定格在心中了。
归来堂中展示了李清照在青州生活的点点滴滴以及诗词名篇,据说,李清照的词作有三分之一是在青州创作的,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作为李清照的仰慕者,我很是好奇,包括了哪些词作,有没有自己熟悉的,要想理解一首词的意境,内涵,也许只有亲临现场,亲眼目睹那里的山川风物,一草一木,才会理解得更加深刻。
写于青州的词真的有好多。
比如这首《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来这里之前,我一直以为在这首词是写于章丘百脉泉畔,她的少女时代的。
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是写于大明湖畔的,时间在公元1104到1106年间,父亲李格非因为“元佑党争”,被罢官回家,携妻女居住在济南,溪亭,在古济南城的西边。
有没有写于章丘百脉泉的词哪?还真没有,因为李清照从六岁起就离开章丘,跟随父亲去东京汴梁居住,此后,一直没有回老家,作为一个章丘人,虽然很是为李清照自豪,但想到这点也有些让人怅然若失。
写于青州的还有这首《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初春,春回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复苏,春心萌动,情思缱绻,爱人却无端外出,自己独守空房,一股离愁别绪,悄然涌上心头,于是,挥毫泼墨,奋笔疾书。
当然,最出名的还是这首《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时在莱州做官,李清照在青州,两地分居,正值重阳佳节,词人茕茕孑立,于黄昏后把酒篱边,微醺,相思情浓,黯然神伤。
这首词还有一个典故,赵明诚收到此词后,被其才华所折服,但又隐隐不服气,于是闭门三天三夜,挖空心思,绞尽脑汁,创作了同样题材的五十首词,连同李清照的那首,一块送给朋友评判,朋友最后说,绝佳的三句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件事随后被传为佳话,从而青史留名,
这首词我印象最深,说起来,也有一个小故事。
八五年高考结束后,我因肺病住进了部队145医院,病房三张床,除了我,还有另外两位军人,一位为某坦克团连长,河南人,身高接近一米九,体壮如牛,性格却很柔,说话慢声细语,几乎一个字一个字的吐,很幽默,另一位为某教导团连指导员,东平人,中等个,性格也很随和,我们三人相处融洽,经常说笑在一起。
后来,教导团的那位指导员先出院了,又进来一位大头兵,济南历城人,矮壮,没脖子,看上去其貌不扬,说话却很有些气势,昂首挺胸,一副谁也不服的架势。
大头兵姓赵,具体名字忘了,和他熟了以后才知道,他确实有些傲气的资本,谈起历史,谈起唐诗宋词来,一套一套,那时我刚刚高考完,虽然在课本上也学了点历史和诗词,但和他没法比,人真的不可貌相,此后,看他的眼光逐渐有些崇拜,矮壮的身体也似乎变得高大起来。
一次闲聊天,他问我老家是哪里的,我说章丘,他说章丘出了位女词人你知道吗?我说不知道,他接着给我上了一堂关于李清照的课,并当即背诵了李清照的这首千古名篇《醉花阴》,其摇头晃脑,沉浸其中的样子,现在还浮现在我眼前。
也是在他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历史,当即让家里买了一套蔡东藩的《历朝通俗演义》,半文半古,利用住院三个月的时间,硬着头皮啃了下来,此后更是喜欢上了诗词,喜欢上了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