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八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二百七十八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二章
尚子琴精心筹谋新房圆家梦赤润生舞勺学买卖志启新程 第二百七十八回
上一回说到,1923 年 9 月,赤绍宗惨遭北洋军阀杨以德派兵追杀,无奈逃至东北千金寨避难。杨以德军警在赤家翻了个底朝天,一无所获后,将通缉赤绍宗的布告,恶狠狠地贴在了村口。为助亲人逃脱厄运,赤家几乎倾其所有,把原本用于建房的钱,都给了赤绍宗。自此,赤家陷入困境,翻盖新房的计划,被迫搁浅。
然而,困境并未击垮赤家人,反而让他们愈发团结,迸发出无尽的力量。尚子琴,这位家中的主心骨,挺身而出,发起全家动员。年仅舞勺之年的赤润生,也灵机一动,提出了一系列生财之道,包括种植时令果蔬、制作并售卖手工艺品等。于是,在 1923 年的四季度,赤家老少皆投身于这场为了梦想而努力的赚钱行动中。
初冬的风,裹挟着丝丝寒意,如针般刺痛着肌肤,但赤家的每一个人,却都为了即将来临的猪年春节,忙得热火朝天,周身洋溢着激昂蓬勃的干劲,仿佛要将这冬日的寒冷驱散殆尽。(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根据各类蔬菜的生长周期,十月初,赤绍武便建起了简易大棚。每日,天还未亮,漆黑的夜幕尚未完全褪去,他就一头扎进了暖棚。暖棚里,那移种的韭菜,宛如绿色的精灵,一个多月便能收获一茬。赤绍武采用“囤韭”技术,将露天的韭菜根小心翼翼地移入棚内,通过精心控制温度,只为赶在春节前上市,那时,市场正翘首以盼。
黄瓜从播种到初收,正常需 50 - 70 天,可冬季低温,让这个过程延长至 70 - 80 天。赤绍武像守护珍贵宝物一般,将棚内温度牢牢控制在 15 - 25℃,夜间更是细心地加盖草帘保温。为提高黄瓜苗的抗寒能力,他还采用“靠接法”嫁接,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收获的期待。
豆角在冬季种植,需 65 - 80 天。光照不足,成了一大难题,赤绍武便在棚内悬挂反光幕,努力为豆角增加光照。苗期烂根问题,也被他用草木灰消毒的方法巧妙解决。
边角地块,他们选种了彩色辣椒与扁豆。起初,温度把控简直是个让人头疼的大难题。保暖措施不够完善,夜间的低温,如恶魔般张牙舞爪,让蔬菜幼苗岌岌可危,部分叶片甚至出现了冻伤的迹象,蜷缩着,仿佛在痛苦地呻吟。看青多年、经验丰富的农活把式赤绍武,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向种菜的老农请教。
赤绍武回来后,便迫不及待地摸索尝试。他给大棚加盖厚草帘,大冷天的,在棚内增设炭火盆,小心翼翼地调节着温度,眼睛紧紧盯着,一刻也不敢松懈。终于,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蔬菜在适宜的环境里茁壮成长。嫩绿的韭菜,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欢快地舞蹈;红彤彤的辣椒,像一个个小灯笼,挂满枝头;饱满的黄瓜和扁豆,骄傲地展示着自己的身姿,瞅着就让人满心欢喜,仿佛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赤润本在管勒木木匠行打工,今冬提前二十天收工回家。一进家门,他连口气都顾不上喘,便立刻带着赤润田投入到制作放饺子木盖拍和精致小托盘的活计中。他们制作的这些物件,不仅实用,造型还十分秀美,仿佛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摆在集市上,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十分抢手。
尚子琴既要做饭,又要照看年幼的小润珍,即便如此忙碌,今冬纺线织布外活不多,一有空她便拿起针线,做起刺绣。她的绣工越发精湛,绣出的手帕和荷包,图案精美绝伦,针法细腻无比。那手帕上的花朵,仿佛能闻到芬芳;荷包上的鸟儿,好似要展翅高飞。小润珍睁着天真无邪的大眼睛,认真地看着母亲,有时也会伸出稚嫩的小手,努力帮母亲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母女间的温馨画面,让人心中不禁泛起阵阵暖流。
每日,天刚蒙蒙亮,晨曦还未完全照亮大地,赤家的院子里,便已弥漫着忙碌的气息。尚子琴早早起身,轻轻地将昨晚绣好的、带着猪年喜庆标志的手帕与荷包仔细整理,摆放得整整齐齐,如同对待稀世珍宝。她把这些交到二儿赤润生手中,眼神中透着疲惫,却又满是对未来的期待,轻声叮嘱道:“润生,这可都是咱家的心血,你卖时多上点心。”赤润生用力地点点头,心中早已将生意盘算得清清楚楚。
1924癸亥猪年春节将至,集市上的氛围愈发热闹,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赤润生深知,这是全家赚钱的极好时机。回想起前几日在集市的考察,他发现随着春节临近,人们对各类年货的需求猛增。尤其是窗花、春联这类喜庆的装饰用品,还有孩子们喜爱的糖果、小玩具,简直供不应求。
赤润生提前做了详细调查,在周边邻村那些擅长剪纸的艺人家中,以相对廉价的价格,收购了成批精美绝伦的窗花。这些窗花样式繁多,寓意吉祥的喜鹊登枝,仿佛要从窗纸上飞出来,给人们带来喜讯;栩栩如生的生肖旺猪,憨态可掬,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猪年的美好。每一张都饱含着浓浓的年味,让人爱不释手。接着,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春联制作作坊,订购了一大批字迹工整、对仗工整的春联。他心里明白,这些年货在春节前夕,定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隆冬时节,寒风凛冽,如刀子般割在脸上。赤润田依旧抽空儿常去河边割芦苇。芦苇叶子如刀刃般锋利,每一下挥动,都在他的手上留下新的伤口。但他没有丝毫退缩,想着能为家里多挣些钱,心中便涌起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他干劲更足了。每天割完芦苇,他便马不停蹄地回到家中,和爷爷赤辅铭一起编织笸箩。赤辅铭手艺娴熟,在老人家耐心的指导下,赤润田编织的笸箩也越来越精致,仿佛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
赤润生在大秋后,还动员全家人去田地里拾稻草、麦秸、玉米秸等,并且收购了部分做草鞋的优质原料。至腊月,加上赤绍武、赤润田赶制,一双双结实又舒适的草鞋诞生了。以赤辅铭为主,编成的草鞋足有几百双,就等着春节集市上多卖些钱。
家中做木匠活,主要依靠赤润本与赤润田。哥俩在加紧制作桌椅板凳等日常用具时,还会因材质即兴发挥,做出一些小巧的木质摆件,如精致的小木盒,仿佛能装下世间所有的美好;可爱的生肖猪木雕,活灵活现,让人忍不住想要把玩一番。这些小物件造型独特,独具匠心,投入集市,即便价格较高,也颇受顾客喜爱。
随着腊月二十五的到来,赤家全员出动,在集市上摆起了一溜长摊。摊位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货物,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有尚子琴和赤润珍绣制的手帕、荷包,仿佛散发着母爱的温暖与童真的气息;赤辅铭和赤润田编织的芦苇笸箩,透着质朴与实用;赤润本与赤润田打造的木质摆件,展现着精湛的技艺与独特的创意;还有赤绍武种出的新鲜蔬菜,带着泥土的芬芳,仿佛在诉说着大自然的馈赠;赤润本制作的盖拍和小托盘,实用又美观;以及赤润生精心囤来的窗花、春联等年货,满满的都是年味。
随着猪年新春的临近,赤家的生意愈发红火。赤润生每天早早地以小车拉货赶到集市,摊位前总是围满了顾客。他热情地招呼着每一位客人,脸上洋溢着真诚的笑容,耐心地介绍着每种商品的特点,那响亮的吆喝声,仿佛能穿透集市的每一个角落:“物美价廉,物超所值嘞!”
离除夕越来越近,史庄村大集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赤家人热情地招呼着顾客,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赤润生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和出色的口才,将每件商品的优点都讲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吸引了众多顾客驻足挑选。一家人齐心协力,从早到晚,挑灯夜战,那忙碌的身影,在集市上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赤家老少全员出动摆摊,直到除夕下午三点已过,全家人才胜利鸣金收工。当傍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清点总收入时,发现竟赚了 12 块银元。这超乎想象的丰厚收入,让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惊喜与满足的笑容。那笑容,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而灿烂。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