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第七十三回

08-08 作者:小牮

乱云润生 2025版 第七十三回

第十一章 满旗溯源:从远古回归近代寻根

第七十三回 伪满遗踪里的家族沉浮

2020年1月19日16时45分,长春的冬日裹着凛冽寒意,赤怀忠老师与我并肩踏入伪满皇宫。青砖灰瓦在暮色中静默伫立,仿佛仍在诉说那段跌宕起伏的历史。赤老师望着眼前的建筑,眼神中满是感慨,徐徐开口:“如今我们能循着脉络寻根问祖,爱新觉罗家族的末代皇帝溥仪,其一生恰似一部浓缩的近代风云史。”

回溯往昔,1911年辛亥革命的炮声如惊雷般炸响,震碎了清王朝的统治根基。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强逼之下,年仅六岁的溥仪被迫退位,绵延两百多年的满清王朝就此终结。不过,依据与北洋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条件》,溥仪得以继续栖身于紫禁城,甚至还保留着“大清帝国”的名号,在那一方天地里,延续着最后的帝王尊严。

1917年7月1日,一场闹剧般的复辟突然上演。军阀张勋率领“辫子军”入京,拥戴溥仪重新称帝,妄图让历史的车轮倒转。然而,这场复辟仅仅维持了12天,便在全国人民的声讨中迅速失败,溥仪也不得不第二次宣布退位,那短暂复燃的“帝王梦”彻底破灭。(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搬进生父载沣的北府。可局势动荡不安,仅仅一个月后,为求庇护,溥仪逃入东交民巷的日本驻京公使馆。三个月后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之日,溥仪乔装打扮,匆匆乘火车逃往天津,先后居住在日租界的张园和静园。彼时的天津,作为中国最大的商埠之一,繁华热闹,琳琅满目的舶来品令人目不暇接。溥仪凭借着昔日皇家积攒的财富,在此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这段时光,成了他人生中难得潇洒的七年。只是鲜有人知,在溥仪享受优渥生活的同时,无数满旗子民因剪辫风潮,遭受迫害,不得不隐姓埋名,在乱世中颠沛流离、艰难求生。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突袭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10月末,日本特务机关长土肥原贤二在天津精心策划暴乱,制造事端,以此恐吓溥仪,并趁乱将其带走。同年11月10日晚,夜色朦胧,雾气弥漫,溥仪在海河码头登上日军的小汽船“比治山丸”号,而后在大沽口换乘“淡路丸”号商轮,悄然离开了寓居七年的天津,踏上前往东北的道路,也一步步陷入日本侵略者的圈套。

在日本侵略者的利诱唆使下,1934年3月1日清晨,长春南郊杏花村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溥仪身着光绪当年的龙袍,举行告天即位大礼,而后返回皇宫,登上“勤民楼”,举行登基大典,第三次坐上了“皇帝”的宝座。文武百官齐来朝贺,溥仪志得意满,当晚大摆家宴,宗室爱新觉罗家族的载、溥、毓三代齐聚伪满皇宫,行三拜九叩大礼。为了纪念这一“盛大时刻”,溥仪还向来贺者颁发了“大典纪念章”。

在小赵导游细致陪同我们游览皇宫格局之前,她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溥仪的生平。爱新觉罗·溥仪,乳名“午格”,字耀之,号浩然,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其身世背景极为特殊。他的曾祖父是道光帝,祖父为道光帝第七子、咸丰皇帝的弟弟醇亲王奕譞,父亲则是醇亲王奕譞的五子、同治帝堂弟、光绪帝亲弟——摄政王载沣。也就是说,溥仪身兼多重皇室身份,是道光帝的曾孙,咸丰帝和慈禧太后的侄孙,同治帝的堂侄子,光绪帝的亲侄子。辛亥革命后,溥仪经历两次复辟,抗战时期更是沦为日本扶持的伪满洲国傀儡皇帝,战后被定为战犯。清朝在位时,其年号“宣统”。新中国成立后,1959年12月4日,溥仪获得毛泽东特赦,成为普通公民,此后投身于民国档案等史料的修改工作,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为新中国的文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直至1967年在北京逝世。

随着参观的深入,小赵导游一边引领我们穿梭在伪皇宫的建筑之间,一边进行着精辟细致的解说,我则紧跟其后,全神贯注地用镜头记录着每一处细节。

从1932年到1945年,溥仪在这片皇宫中度过了漫长的十四年岁月,这里也因此被人们习惯地称为“伪皇宫”。伪皇宫正门名为“莱薰门”,西侧大门是“保康门”。整个皇宫分为内廷与外廷两部分,内廷是溥仪及其家属日常生活的区域,也是他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主要建筑有缉熙楼、同德殿;外廷则是溥仪处理政务的场所,主要建筑包括勤民楼、怀远楼、嘉乐殿。此外,还有花园、假山、养鱼池、游泳池、防空洞、网球场、高尔夫球场、跑马场以及书画库等附属场所,规模宏大,布局繁杂。

缉熙楼作为溥仪的寝宫,见证了他与后妃婉容、谭玉玲的生活点滴。楼内卧室、客厅、办公区、理发室、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内部装饰虽历经岁月,但仍较好地保留着当年的模样。走进卧室,雕有二龙戏珠图案的红木床古朴大气,床上那一对缎枕,据说正是祥贵人谭玉玲亲手缝制,一针一线都饱含着她对溥仪的深情。

勤民楼在1932年溥仪迁来此处后,便成为他临时执政、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接待来宾和赐宴的重要场所。溥仪白天的大部分时光都在此度过,这里见证了无数虚伪的外交仪式和傀儡政权下的政令颁布。

伪皇宫内设有两个膳房,中膳房和洋膳房,御膳房厨师多达二百人。每餐菜肴丰富多样,烹饪师傅技艺精湛,一道道美味佳肴,是寻常百姓一辈子都难以企及的奢华。正如溥仪自己所说,他在这里过着“昏天黑地,不知东方之既白”的生活。飨宴场是溥仪专门用于赐宴群臣、招待宾客的地方,每到万寿节和庆典之日,这里便热闹非凡。室内桌椅摆成“凹”形,溥仪坐在中间的御座上,接受众人的朝拜与祝贺。

同德殿的广间,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长方形大厅,红色的地毯上点缀着鲜花、盆景,北面摆放着钢琴和沙发,装饰华丽。溥仪在此接受朝贺、举行家宴,看似风光无限,实则不过是日本侵略者操控下的一场场表演。叩拜间是溥仪接受外国使臣递交国书、举行重要仪式和典礼的地方,室内灯饰、家具、地毯等物件,均为精雕细刻的手工制品,尽显奢华,却也掩盖不住傀儡政权的屈辱。便见室则是非正式接见来宾客人的场所,相对而言少了几分庄重,多了些许随意。

来到溥仪在同德殿的卧室,这里的装饰比缉熙楼内的卧室更为豪华,然而,溥仪却从不敢在此居住。他深知日本人的居心叵测,唯恐这里安装了窃听器,时刻提防着被监视,因此始终长住缉熙楼卧室,在那一方小天地里寻求一丝安全感。

随后,我们瞻仰参观了缉熙楼一楼西侧,这里是溥仪第三位妻子谭玉龄的生活区,卧室、书房、客厅和卫生间布局紧凑。1937年,17岁的谭玉龄,原姓他他拉氏,从北京被选入宫,被溥仪册封为祥贵人。谭玉龄性格温柔贤惠,对溥仪关怀备至,二人感情深厚,她的陪伴给溥仪那压抑的傀儡生活带来了一丝温暖。然而,谭玉龄平时言谈中对日本人的不满逐渐流露,为她的悲剧命运埋下了伏笔。1942年,谭玉龄患病,溥仪先请中医诊治,诊断为伤寒,可服药后病情却不见好转。后来请来日医,注射一针后,第二天谭玉龄便离奇死去,年仅22岁。溥仪始终坚信她是被日本人所害,为了纪念谭玉龄,他在她的照片背后写下“我的最亲爱的玉龄”几个字,并将照片连同她生前剪下的指甲和一缕青丝一同装入庄士敦送给他的鹿皮夹内,一直贴身珍藏。溥仪还追封她为“明贤贵妃”,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谭玉龄的尸体在护国般若寺一直停放至伪满垮台,溥仪才命人将其火化,并把骨灰带回北京。如今,谭玉龄的骨灰由伪满皇宫博物院收藏,她的故事,也成为了那段黑暗历史的一个缩影。

参观完谭玉龄的生活区,我们来到中药库。溥仪自幼身体欠佳,久病成医,吃药成了生活中的常态,藏药也渐渐成了他的一种特殊嗜好,因此特意在卧室旁设立了中药库。溥仪的卫生间位于卧室对面,分为浴室和厕所两个房间,抽水马桶旁边还设有一个小木桌,上面摆放着报纸、杂志。看到这一幕,我不禁会心一笑,原来在厕所看书的习惯,并非我所独有。

溥仪的理发室虽面积不大,但理发用具一应俱全,从中也可窥见他作为“皇帝”生活中的一些细节。

缉熙楼二楼东侧是皇后婉容的生活区,卧室、书房、吸大烟室和卫生间构成了她那狭小而压抑的世界。婉容,满洲正白旗,姓郭布罗氏,1906年生于天津,自幼接受良好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天生丽质,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当时闻名遐迩的美人和才女。1922年12月1日,16岁的婉容与溥仪在紫禁城内举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礼。1932年3月,她追随溥仪来到长春,成为伪满洲国的皇后。然而,在这虚伪的宫廷生活中,她与溥仪感情不和,精神极度空虚。长期的压抑与苦闷,让她走上了吸食鸦片的道路,甚至与溥仪的随侍私通。事情败露后,溥仪将她打入冷宫,从此,她的生活范围便局限在二楼的生活区内,几乎与外界隔绝。在那暗无天日的“囚禁”生活中,鸦片成了她唯一的寄托,到最后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1946年6月20日,在兵荒马乱的逃亡途中,婉容病死于延吉,一代佳人香消玉殒,她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

溥仪还设有佛堂,他从小便信奉佛教,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无论是出门远行,还是举行重要活动,溥仪都要通过爻卦占卜来预测吉凶,佛堂也成了他寻求心理慰藉的地方。溥仪的书斋与卧室相通,这里既是他日常学习的场所,也是他处理政务的另一个地方。作为傀儡皇帝,溥仪整日无所事事,渐渐懒得前往勤民楼办公,大部分时间都在缉熙楼度过,书斋也因此见证了他那孤寂而又无奈的时光。

勤民楼位于缉熙楼之北,是一幢二层方形圈楼,中间为方形天井,南北门相通,南为承光门。二楼东南是正殿勤民殿,西南为西偏殿,西为健行斋,北为祠堂。勤民殿作为溥仪“登极”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场所,见证了伪满洲国那些虚假的外交场面和屈辱的历史时刻。兴运门是内廷入口,也是伪满皇宫的正门,水泥门楼上,正上方的圆洞内镶着时钟,其下雕有二龙戏珠图案,下方四根圆形立柱坚实粗壮,颇具威严。西便殿,又称御学问所,是溥仪的书房,也是他正式接见伪满官吏、外交使节的地方,在这里,上演着一幕幕傀儡政权下的政治闹剧。中和门是来往于勤民楼和寝宫缉熙楼之间的必经之门,也是伪满皇宫内廷与外廷的分界线。凡是到内廷觐见溥仪的人,都要在此等候传召,一道门,隔开了两个不同的世界。怀远楼内,除了溥仪供奉列祖列宗牌位和画像的奉先殿外,尚书府、侍从武官处及宫内府部分办事机构也设于此,承载着伪满洲国宫廷的部分行政职能。

植绣轩的餐厅是溥仪夏天经常就餐的地方,有时他也会在此设宴招待家人,在这看似温馨的场景背后,却隐藏着傀儡皇帝生活的无奈与孤寂。畅春轩建于伪满初期,最初是四格格、五格格的闺房,1937年7月,溥仪之父载沣到伪满祝贺溥仪称帝时曾居住于此。侍卫处成立于1936年底,负责溥仪身边的侍卫、行幸及典礼时的扈从等事项。值得一提的是,赤怀忠的生父爱新觉罗·毓璞曾担任这里的总管,多年来与溥仪形影不离,在这伪满皇宫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故事。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宫内府会议室、内务处处长办公室、内廷学生教室等场所。御用防空洞竣工于1939年,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各个房间都设有防冲击波的铁门,能够抵御重型炸弹的直接轰击。伪满后期,局势日益紧张,溥仪经常带着家人在此躲避,这个防空洞,成了他们在战乱中的最后避难所。

宫内还展出了溥仪及众妃们的蜡像,栩栩如生地还原了当年宫廷生活的场景。偏殿内,日本侵华及溥仪从皇帝到平民的图片展,用一幅幅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惨痛的历史。如今,帝宫的一部分已辟为吉林省博物馆,展出高句丽、渤海、辽、金等在东北建立的封建王朝的史料,让人们得以更全面地了解东北的历史文化。

伪满皇宫的主体建筑风格多样,既有中国传统四合院的砖木结构建筑,古朴典雅;又有欧洲哥特式楼房,高耸威严;还有东洋式殿阁,精巧别致,不同风格的建筑相互交融,却又显得格格不入,充分彰显出伪满洲国浓厚的殖民地色彩。

此时,赤怀忠站在伪满皇宫中,望着眼前的一切,心中百感交集。他感慨道:“身处此地,方能真切体会当年在日本侵略者统治下,这座充满怪诞气息的宫廷中,溥仪与后妃,以及奴仆们那被扭曲、迥异常态的宫廷生活。我的生父爱新觉罗·毓璞,作为溥仪的奴才,在此贴身伺候了十多年,直至1945年8月17日溥仪被捕,他才离开这里。”

在那段不堪回首的特殊岁月里,赤怀忠的亲生父母惨遭迫害,双双含冤投河离世。所幸他自幼得到养父母的百般呵护,在拨乱反正落实政策时,才得以拥有户籍,获得生存的权利。也是从那时起,他才知晓自己的身世。工作之后,他常常来到伪满皇宫,祭拜生父,缅怀那段逝去的岁月。如今,爱新觉罗满旗子孙早已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骄傲的一员,正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而不懈奋斗。

赤怀忠每次来到伪满皇宫,都会在生父曾经生活和工作过的楼、堂、殿、厅,尤其是卧室、书房、侍卫处,以及奴仆居住的房舍前久久驻足,深情凝视。这一次也不例外,他在这些充满回忆的地方,闭目合十,虔诚地祭拜许久,每一个动作,都饱含着对生父的深切思念与敬意。我则用镜头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见证着爱新觉罗家族那份跨越时空、大爱无疆的情感传承。

长春伪满皇宫的参观瞻仰在17时50分结束,走出博物院前,小赵导游奉院长之命,再三热情邀请我们在院内食堂就餐。二十分钟的自助快餐,虽简单却暖胃暖心。我们衷心感谢博物院的盛情款待,随后向热情周到的小赵导游辞别致谢。考虑到当时疫情形势愈发严峻,我们不敢过多停留,匆匆赶赴下一个目的地——内蒙古开鲁,继续踏上寻根问祖、探寻历史渊源的旅程。

待续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