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云润生2025版二十三回

03-26 作者:小牮

乱云润生 2025版 二十三回

第五章 领略赫图阿拉外城 第二十三回

在赫图阿拉城的满族文化历史长廊中,满族博物馆的赤慎斌馆长,满怀热忱,沿着长廊上的一幅幅图画,讲述着大清太祖、开国元勋努尔哈赤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呱呱坠地到溘然长逝。赤馆长一边移步,一边生动解说,游客们听得如痴如醉。接下来的几幅图,从多维度、沿着历史脉络,对努尔哈赤进行了评价、思考与启迪,在如今这个信息网络时代,仍有着承前启后的深远意义。

努尔哈赤在后金政权的建立与发展进程中,功绩卓著:统一女真各部,让分散的女真族走向联合;统一东北地区,拓展了后金的势力范围;主持制定满族文字,填补了满族文化传承的关键空白;创建八旗制度,打造强大的军事与社会组织架构;促进满族形成,凝聚了民族认同;建立后金政权,开启了一段新的政治篇章;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为后金军事力量的提升奠定基础;定下抚蒙政策 推进社会改革,引领女真族从奴隶制后期社会逐步迈向封建社会,还决策迁都沈阳,为后金的进一步发展选定了战略要地。

努尔哈赤治国,秉持六项重要原则:唯贤是用,只要有才能就大胆举荐,不设门槛,广纳人才;推举贤能,贬斥奸佞,赏罚分明,绝不含糊;对功臣给予丰厚赏赐。他对费英东、额亦都、何和里、扈尔汉、安费扬古 “五大臣” 以及杨古利、冷格里等 “开国元勋”,礼遇有加,赐予大量人畜财帛,委以高官重任,封授爵位,还通过联姻,让他们与后金政权荣辱与共。他常言 “贫时得铁,犹胜于金”,广招贤才,鼓励众人献计献策,这些举措为后金国的建立与壮大,筑牢了根基。

努尔哈赤堪称军事天才,44年戎马生涯,尽显卓越军事统帅风采。他谋略超群,指挥艺术登峰造极:作战时集中兵力,对敌人各个击破;围城攻坚时,善用策略;里应外合,出奇制胜;铁骑冲锋,迅猛凌厉,追求速战速决。萨尔浒之战中 “恁尔几路来,我只一路去” 的战略,成为世界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重视侦察,面对战机能果断决策;诱敌深入,于险要之地设下埋伏;巧用疑兵之计,迷惑敌人;驱策骑兵迅猛突击,集中优势兵力逐个消灭敌人;一旦进攻,便一鼓作气,速战速决;还用计行间,里应外合,战术运用灵活多变,从不拘泥。同时,他对军队的组织与训练严谨高效,打造出一支精锐之师。(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努尔哈赤重视兵器革新,深知火器在攻城时的巨大威力,非火炮不可破坚城。每次缴获大批战略物资,他都用来武装自己,收编投诚降军,壮大队伍规模。他还不断创新武器,演练新战法、新阵型,而且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即便到了花甲之年,依然无畏生死,堪称表率,这般英勇,在世界帝王中极为罕见。

创立八旗,是努尔哈赤成就霸业的关键。女真族向来有 “壮者皆兵” 的传统,平时无徭役,以渔猎为生,出征时按家族城寨集结,每十人推选一人为牛录额真,统领其余九人行动。努尔哈赤起兵时,巧妙利用这一传统狩猎组织形式,将牛录额真设为官名,起初分为环刀、铁锤、串赤、能射四军,这成为后来创建旗制的基础。以正黄旗为核心,逐步发展出满八旗、蒙八旗。前文已详细阐述八旗的形成过程,此处不再赘述。八旗制度不仅具有军事职能,还兼具行政、生产、司法、宗族等多种职能。努尔哈赤创立八旗,将分散各地、缺乏凝聚力的女真部民,凝聚成一个纪律严明的社会整体,极大地增强了军队战斗力,成为他成就霸业的有力武器。

对于蒙古族,努尔哈赤采取先绥靖安抚、后吞并收编的策略。他深知蒙古族勇猛善战,便有的放矢地创立蒙八旗为己所用。努尔哈赤崛起后,对待蒙古各部落,采取了与中原汉族皇帝、金代女真皇帝截然不同的做法。他通过编旗、联姻、会盟、封赏、围猎、赈济、朝觐、重教等政策,强化与蒙古上层人物及部落的联系与管辖。后来,漠南蒙古编入八旗,成为后金军政的重要支柱;喀尔喀蒙古实行旗盟制;厄鲁特蒙古实行外扎萨克制。

在军事与外交战略上,努尔哈赤深知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性。他采取 “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恩威并行,以抚为主,以剿相辅” 的方针。具体而言,就是抗拒者杀,俘获为奴;降者编户,归其辖领;服顺有奖,大诚厚赐。在军事行动中,他采取正确的用兵策略:由近及远,先弱后强,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积极与蒙古联盟,尽量避免过早与明军正面冲突,充分施展军事指挥才能。他擅长用计,注重保密,多谋善断,一旦议定策略,立即执行。出兵时如暴风骤雨,迅猛不可阻挡,常常以少胜多,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直到万历四十六年(1618 年)以 “七大恨” 起兵之前,都未受到明军大规模征剿,这为他统一女真的首要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

努尔哈赤最初占据辽东时,对汉人实行 “拒敌者杀之,不与敌者勿妄杀” 的政策,让归降的汉民能够过上安稳日子。他曾坦诚地对被俘汉人说:“即便杀了你们,能剥夺的财物又有多少呢?不过是暂时有限的。若收养你们,你们双手能创造各种东西。用产出的东西做生意,收获更多果实与好物,那才是取之不尽的利益。”

在改革所有制方面,努尔哈赤重视女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倡引进汉族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优待融入女真地区的汉人工匠。他大力发展女真的采集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农业,推广棉花种植。下令资助贫穷的女真单身汉,助其婚娶,以保护和增加社会生产力。还将大量 “野人” 女真部民迁至辽河平原,改变他们以鱼肉为食、鱼皮为衣的原始生活方式,让他们定居务农。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期,女真社会生产力实现了巨大飞跃,而生产力的发展又推动了女真社会的变革。努尔哈赤借助人民的力量,发展社会生产,推行社会改革,促使女真社会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进一步推动了祖国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然而,努尔哈赤晚年对汉族的政策却急转直下。进占辽沈地区获得大片土地后,实行屯田制,颁布 “计丁授田令”,属民平时自耕自足,战时充军。后金军进入辽沈后,战胜后大肆抢掠财产,多次毁城,辽民惨遭屠戮者数以万计;被俘汉人则被强迫剃发易服,大多被编入女真人家为仆役,或被编入农庄为农奴,许多汉人不堪奴役,奋起反抗。这种暴君般的政策,致使天命晚期后金社会动荡不安。

文化上,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形成满族共同体的过程中,主持制定了无圈点满文,即老满文,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后金时期,满洲人说满语、用满文。清朝迁都燕京后,满语和满文成为重要的官方语言和文字。清朝初期,重要军政要务皆用满文书写,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满文文献。女真人在金朝时期曾依照契丹字创建女真字,但金国亡于元朝后,中原女真人高度汉化,东北女真又受蒙古影响,到明朝中后期,女真文彻底失传,以至于明末女真人 “凡属书翰,用蒙古字以代言者十之六七,用汉字以代言者十之三四” 。

努尔哈赤人物评价:《清史稿》评价:“太祖天锡智勇,神武绝伦。蒙难艰贞,明夷用晦。迨归附日众,阻贰潜消。自摧九部之师,境宇日拓。用兵三十馀年,建国践祚。萨尔浒一役,翦商业定。迁都沈阳,规模远矣。比于岐、丰,无多让焉。”

《清太祖实录》记载:“凤眼大耳,面如冠玉,身体高耸,骨格雄伟,言词明爽,声音响亮,一听不忘,一见即识,龙行虎步,举止威严。其心性忠实刚果,任贤不二,去邪无疑,武艺超群,英勇盖世,深谋远略,用兵如神,因此号为明汗。”“帝自幼不饮酒,心正而有德,深于谋略,善于用兵,骑步二射绝伦,勇力出众,睿知神圣,不思而得,阐微言,创金书,顺者以恩抚之,逆者以兵讨之,赏不计仇,罚不避亲,如是明功赏,严法令,推己爱人,锄强扶弱,敬老慈幼,恤孤怜寡,人皆悦服。自二十五岁只身崛起,带甲仅十三人,不侵无罪者,中正合宜,天故祐之,削平诸部,及征大明,得辽阳广宁地,又征蒙古,威名大震,有光于祖考,兴国开疆,以创王基。”

乾隆帝赞誉:“尔时草创开基。筚路蓝缕。地之里未盈数千。兵之众弗满数万。惟是父子君臣。同心合力。师直为壮。荷天之龙。用能破明二十万之众。每观实录。未尝不流涕动心。思我祖之勤劳。而念当时诸臣之宣力也。”“铁背山头歼杜松,手麾黄钺振军锋;于今四海无争战,留得艰难缔造踪。”

历代也有诸多评价:熊廷弼说:“奴酋能强能弱,诡谲而难驭也。”

袁崇焕认为:“奴夙知兵,今又屡战屡胜,熟于用兵。”

金庸评价: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阎崇年指出:在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历史人物星海中,有两颗最明亮的民族英雄之星;一颗是蒙古族的元太祖成吉思汗,另一颗是满洲族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奠基的清帝国,绵祚二百六十八年,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的姓名与业绩,不仅垂诸于中国史籍,而且载记于世界史册。他活跃在中华统一多民族大家庭的历史舞台上,他一生十功四过,瑕不掩瑜。努尔哈赤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待续)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