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068国棉三厂

09-17 作者:庆兔兔

我们家对面就是国棉三厂大门,我上厕所就会朝厂门口看看,我从家里出来多半都是看工人的上下班。

我每天快要下班的时候就站在厂门口等爸爸,爸爸是前纺车间的车间主任,每天下班要晚一点。

厂门口有门卫,还有一个背着枪的解放军战士。

职工进厂要出示工作证,据说为了防止敌特破坏,当时国棉三厂还驻守有一个连的军队。

看着那么多女工提着饭盒,笑盈盈急匆匆地走出厂门,有一些还抱着小孩子出来。

我天天站在门口看,门卫也认识我了。(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你又来等爸爸了。”

“你是按时上班,你爸爸不按时下班。”

爸爸并不像一个干部,爸爸像一个修理工,爸爸只是上衣口袋里别着一支钢笔。

郑棉三厂大门比上棉一厂大门漂亮多了。

上棉一厂大门就是两根立柱两扇铁门,郑棉三厂大门有一点像古建筑的门楼。

红墙是中国传统的颜色,两个方形水刷石立柱,形成一个大门和两个边门,门的两边是传达室警卫室。

门楼上沿也是仿古样式,不过没有铺设绿色琉璃瓦。门楼顶上立着《郑州三棉》四个金色大字。

大门立柱和两边都装有四个火炬样式的壁灯。

大门里面就是办公楼,办公楼为中间高两边低,中间为三层,两边为二层。

工人上下班大部分是从中间大门进出。

进进出出的工人大部分都带着一个饭盒。

我问:“他们中午不回家吗?”

爸爸说:“工人是四班三运转,二十四小时轮流转,中途不能回家的。厂里有两个大食堂,但是大部分工人都是自己带饭。”

我问:“饭冷了怎么办?”

爸爸说:“厂里的食堂设有蒸汽炉,上班时你把饭盒往蒸汽炉里一放,蒸汽炉有专人照看,到吃饭的时间来取就行。”

那时候外边没有澡堂,星期天职工家属可以进厂里洗澡,家属从右边有一个侧门进入。

厂里车间房子屋顶呈锯齿状,现在知道这种独特的造型,既美观又实用,使得厂房内部光线充足通风良好。

路边墙上架着很粗的管道,管道被保温材料厚实地包裹着,在阀门处,不时地还会喷出蒸气。

我们从办公楼一楼走过,一楼走廊没有窗子,北侧大门通往生产车间,南侧则是卫生间、澡堂。

爸爸说:“两边是两个大食堂,以前可供一两千名职工吃饭。”

走廊里可以听到机器的嘈杂声,车间所有的门都挂着厚厚的棉帘。我悄悄地拉开棉帘,一股热气就涌了出来,车间里都是一排排机器,女工戴着帽子在机器之间走动。

车间很大,好像看不到边,每个车间的机器都不一样。

我们不能进入车间,我们径直走向澡堂。

澡堂有一个很大的更衣室,脱下的衣服放在格子里。

澡堂很大,比上海的澡堂不知道要大多少倍,只要进入澡堂的人,根本用不着等待排队。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