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奇怪事情

07-23 作者:床前明月光

关于明朝的历史,我是很感兴趣的。原先我曾经到葛源送过两本书给在葛源挂点的地区党史办领导,那书就是关于明朝的历史的。

我后来看完了全本的《明朝那些事》,对于明朝的历史才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

明朝,我觉得最有意思的,不是那个愿意娶那比自己大出十几岁女人的皇帝——————明宪宗朱见深,不是对于夏言恩将仇报的严嵩,不是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不是虽然很勤勉但却难以挽大厦于既倒,最后不得不吊死于煤山歪脖子树的崇祯皇帝,而是两代人有惊人相似的朱棣和他的儿子朱高熙。朱棣和他其中的一个活宝儿子朱高熙,那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少见的一对父子。

在朱元璋考虑皇位的继承上,因为大儿子朱标的的过早离世,他考虑把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作为继位人。朱元璋看中的是朱允炆的仁慈,和他爸朱标一样仁慈。其实,他这种仁慈也只是对于天下老百姓的仁慈,对于他的叔叔一辈,朱允炆绝对不是仁慈,而是恩威并用。虽然朱元璋有二十六个儿子,虽然朱允炆只是朱标的庶子,但是这并不能改变朱元璋的思想。朱元璋的话,那时候就是纯版的圣旨,其他的老四,老八老九,老二十,都只能是干瞪眼。可这庶出的皇帝却在继位后不思自己资历还欠火候,也不想好好地安抚那些心里早已有一把火的叔叔们,特别安抚他的四叔朱棣,而是听信下面的几个臣子兴风作浪,自以为是的劝告—————清君侧。这一点,元朝的大将忽必烈就比他开明得多。多少次都对于他那些都有虎狼之心的亲戚们施以仁政。其实,元朝的斗争远远超过了明朝,除了朱棣和朱允炆的斗争,皇族之间只是偶有斗争,远不如明朝那么残酷无情。

于是,朱允炆开始收缩权利,在实实在在地削弱各皇叔的大权。问题是,你要恩威并用或者一直这么带有威严也好,可他在最关键的时候却又心慈手软,居然在即将大功告成的时候,他又仁慈过分,说:“无论如何,不能够夺我四叔的性命。”既然斗争已起,这样的摇摆不定是非忌讳的。然后,他又对于臣子们说要斩草除根的想法很武断地拒绝,这就注定了朱允炆悲惨的宿命。而且,在朱元璋一朝,很多能征善战的大将纷纷被削去显赫的地位,甚至许多大将死于非命,导致朱允炆无人可用。只有像李景隆这样半桶子水的战将可以拼死一搏,最后,并不善良的计划加上根本就没有准备好的实战,结果是在朱棣胜了。朱棣是战场上锋芒毕露立下汗马功劳的,经过几年的拼杀,他大获全胜。朱棣毕竟是皇叔,他就不会像朱允炆那么仁义了,而是咄咄逼人。在一场大火中,朱允炆到底死还是没有死都不知道。朱棣可就像后来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他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所谓的郑和下西洋,其实除了想和外国交好之外,更多还是要寻找朱允炆的尸体。

所以,这里最为关键的问题出现了。只有朱棣才能够力挽狂澜地把这一场战争进行到底。我是谴责朱棣的,但在实际的政治舞台,只有朱棣这么有决断的人,才能够把明朝的江山治理得那么井井有条,万国来朝;是朱棣,把中国再一次推向了人类的最顶峰;是朱棣把中华民族推向了更为文明的历史时期。从百姓安居乐业到大明法典的建立,一直到《永乐大典》的浩瀚和气派,都是史无前例的。(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朱棣的后代里边,也许是朱棣过于残酷无情,才出现了朱高熙和朱高炽后代之间的残酷拼杀。同样仁慈的朱高炽本来是老大,但也和朱标和朱允炆是同一类,过于仁慈。他虽然在位不到一年,但是和朱棣时期的威严有所不同,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在军事上,他修整武备。可惜,天不假年,他很快就死了。继承皇位的不是对于皇位虎视眈眈的朱高熙,而是朱高炽的儿子朱瞻基。朱瞻基的皇朝和朱高炽的皇朝合称为“仁宣之治”。

没有多久,朱高熙对于他侄子的皇朝就开始了篡夺。这一次,他小看了朱瞻基,而且,很快地败下阵来。其实,有勇无谋的朱高熙不败反而是一个笑话,不错,朱瞻基确实是为了朱棣的天下南征北战,但朱瞻基的皇朝完全是按照明朝那种“立长不立幼”的程序办事。是非常正义的,是合乎程序的,再说,他手下又有一大批能将。问题是,朱高熙可笑到了什么地步。他被关进了朱瞻基的监狱,朱瞻基根本不想把他杀死。而且好饭好菜地招待,如果是能够良心发现,改过自新,其实朱瞻基完全可以以大赦天下的方式赦免他。

有一次,朱瞻基去监狱里探望他的叔叔朱高熙。按理,这是多么宽容的优待啊。可朱瞻基却又犯小孩子脾气,居然当众一个扫堂腿,把身为皇帝的朱瞻基给扫倒了。堂堂的天子,九五之尊,怎么能让一个狱犯给扫倒了?这大大地刺伤了朱瞻基的心。于是,朱高熙的宿命也到头了。你朱高熙不是本领强吗?于是,一口好几百斤的铜鼎就像一顶帽子一样死扣在犯人头上。这时候,也许皇帝朱瞻基并没有想杀他叔叔的念头。可这朱高熙还不服输,还在作死的道路上继续战斗,他居然顶着那一口巨大的鼎练习“散步”————————大摇大摆地顶着鼎走了那么十几步。这不是向皇帝宣战是什么?于是,朱瞻基可就忍耐不住了。让人在那鼎上再压上几百斤的木柴。这绝对就超过了一千多斤。任你是项羽,任你是李逵或者鲁智深,也是无力回天。

这还不算,怒火中烧的朱瞻基一不做二不休,让人在鼎上柴火上泼起油来,然后点起火来,把非常不知满足的朱高熙给烤成了木炭。

我觉得,中国那一段历史是最有回想意味的。所以用自己的文字写出来,算是历史分解。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