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雪夜诗
壬寅正月初二在仙女山赏雪,想起了诗人重庆市著名诗人谭明的《雪夜》诗:
“斗大的雪,砸得群山都哑了。小村,静悄悄地冻着。门前卧着的黑犬,靠楹联的余温取暖。邻窗的梅,火焰细如米粒。”
全诗只一个雪字,却通过群山、村庄、农舍、犬、梅花等受到的影响和反应,描绘了一幅景深广阔、景点独特、韵味悠长、灵气十足的雪景图。
一般人见过的大雪,大慨就是鹅毛大雪了。而诗人谭明笔下的雪竟然有“斗”那么大,而且不是落下来而是“砸”下来的。如果真是斗大的雪砸下来,怎么会“哑”而无声呢?
未到仙女山看雪之前,我以为是他是在吹牛,胡编乱造。到仙女山之后,见远处山顶上积了厚厚一层像馍馍一样的雪,压的哪些树木都藏头逸尾,鸟兽已销声匿迹。说是“斗大的雪”“砸”的群山哑口无言,倒也名符其实。
从观察和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说,诗人遵循了由远及近、由上至下、由外至内、由形到声的观赏规律。所不同的是,对于雪夜描写对象的选择。大多数人赏雪,都会首选雪花。诗人的独到之处就是直接选择了积雪,而且是山上的积雪,从而才看到了“斗大的雪”。达到了出乎意外、令人惊讶的效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晚上赏雪,免不了要通过声音来表达,如白居易的“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孙觌的“梦断忽惊山竹裂”。谭明却选择了无声、静音。因为积雪很大很厚,已经将群山压得很结实了,所以就听不到树断竹破的声音了,也就是压的群山哑口无言。就整个山庄来看,鸟、兽都已经被冷得躲进老巢、不敢出来了,连活蹦爱叫的追山狗-小黑,也只能卷曲在门前,“靠楹联的余温取暖”,安静、忠实地守卫着庄园。于是,整个山庄都被“静悄悄的冻着”。通过“哑”、“静”的描写,既达到了“时闻折竹声”、“梦断忽惊山竹裂”的效果,又独辟蹊径、不落俗套。这就是谭明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的高明之处。
俗话说,瑞雪兆丰年,但诗人毕竟是诗人,他不会重复别人的话,也不会说的这样直白。而是通过雪地里的梅花来生动形象地表达:梅花虽然也受到了大雪的挤压,变得像米粒那么小了。但他却像火焰一样燃烧着,充满了活力、希望和未来。
想到此,我不得不佩服诗人独特的思路,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深竣的洞察力和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