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08-15 作者:文教--徐军

徐 军

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

这是新式教育宗师、天津市南开中学和南开大学创始人、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校长于1935年9月17日新学年“始业式”上,让南开大学新老同学自省的三个问题。

“始业式”就是迎接新同学的开学典礼,张伯苓常常利用“始业式”这个契机,向学子们宣示南开的精神。他的演说别具特色,言浅而意深,极富感染力。在每一次“入学第一课”上,张伯苓讲得最多的就是为国、为公,这也正是南开精神最为重要的内核。张伯苓对此念兹在兹,不断以此勉励新老学生。

张伯苓(1876.4.5-1951.2.23),原名寿春,字伯苓,后以其字行世,天津人。

张伯苓先生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家,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南开系列学校的创办者,西方戏剧以及奥运会的最早倡导者,被誉为“中国奥运第一人”,早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水师学堂,后获得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曾经受教于美国教育家、哲学家杜威、桑代克等人。 张伯苓是南开大学创办人之一(与严修),1919年至1948年出任南开大学校长,1948年6月担任中华民国的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1949年11月,身患重病的张伯苓先生在重庆拒绝和躲开了蒋介石的劝说和绑架,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迎来了新中国的解放。(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伯苓说:文官贪财,武将怕死,统帅只会卖国求荣,旧政府早已经烂透了。要救中国,必先救国人之心;要救人心,必先从教育入手。愚、弱、贫、散、私,乃民族之病,国人积弱至此,列强才敢肆意欺辱我们。

人若是不爱国,那跟一般动物还有什么区别呀?如果哪一天中国真的亡了,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我们自己自暴自弃。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直处于专制淫威之下,唯恐老百姓涨知识、明事理,所以才有前清的“文字之狱”。

张伯苓坦言:不明事理的民族,自然是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瞪着眼睛看不见周围的世界发生了多少翻天覆地的变化,老百姓无进取之心,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懒惰之性。人说中国人不自由,我看中国人是太自由了,自由的像一盘散沙。人生天地之间,同为万物之灵,我们中国人,绝不比英美日本民族愚钝,为什么就不能发愤图强,为什么就不能打败蹂躏我们的列强呢?就是因为我们缺少爱国之心哪!

要救中国,就得唤醒国人僵死麻木的心灵,强健国人的体魄,充实国人的知识。而这一切,都必须从娃娃抓起。诫怠懈,诫散漫,戒陋习,善相劝,过相规,敦品修业,以备国家大用。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无数救国的人才。

这人哪,不是吃饭造粪的工具,更不能做民族的败类。人活一辈子也就那么几十年,我们理应尽一个国民职责自爱自强,摒弃怠懈、懒散,集中华文明之精华,构建自己对正邪是非之社会认知标准,以团结之力,世代奋斗,我相信总有一天,我们中华民族会步入康庄富强之境,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张伯苓之所以要办新式教育,就是要培养我的学生树立中国不会亡的信念,并以他们日益增长的学识和实实在在的本领,告诉普天下的国人,中国不亡有我在!

张伯苓又说:所有的南开学子必须全国统一考试择优录取,银票再多也买不来学位,否则生源良莠不齐,就会带坏学风。中国不缺好苗子,缺的是把好苗子培养成才的教育,咱们就是要干好这件事,让家长们信任,入到南开,便可放心。中国未来之命运全在人才,以新式教育培养公正无私学有专长的干才,方可富国强兵,方可抵御外辱。

我们身居南开,心忧天下,一文不名却异想天开,办中学犹嫌不足,还要办专科,为什么?就是为了救中国!我可以告诉每一个人,中国不亡有我在!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站出来说:“中国不亡有我在!”那么中国还亡得了吗?

张伯苓还说:演讲是一种振奋人心的利器,它能使人明白事理,进而形成改造社会的力量。因此,我南开学子必须具备演说能力。堵心不如用心,憋气不如长志气。

所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是南开学校的校训。光明磊落真君子,无诚无信乃小人,这是我们南开人为人处世的信条。

“允公”就是要培养学生爱国家、爱人民的公德,“允能”就是服务社会的能力,这能力绝不是靠死读书读死书就可以得到的,必须对学子们进行各方面的培养。

“日新月异”就是学校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调整教程,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来自江苏淮安市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总理、来自湖北建始县曾担任国民党上海市长、宣传部长和外交部长吴国桢、来自湖北潜江县的著名剧作家曹禺等,都曾经就读于南开学校,少帅张学良也曾慕名亲来拜张伯苓为师,中共领袖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曾经亲临南开大学西南分校登门拜访张伯苓先生。

张伯苓先生教育的真谛,是“允公”和“允能”教育,毕其一生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者简介:徐军,大学教师,中国铁道出版社《现代推销实务》教科书主编,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鲜早世界栏目首届最受听众和读者欢迎的十五位作家之一,在全国上百家报刊杂志和国家级网站上发表了上千篇作品,其中上百篇作品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等多项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奖。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