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的乡情(组诗)》-榨菜诗的优秀之作

12-17 作者:lqd888

最近,我在涪陵在线的《涪州文苑》栏目浏览,看到袁世乾的新作《土陶的乡情(组诗)》,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一口气看完全诗,禁不住直呼:“哇!好一组榨菜诗的优秀之作啊!”

开篇《匍匐》:“脚踏一方清澈/好守晨昏/手握四季翠绿/好护星辰/天空蔚蓝的鸟鸣/特别动听/绿色翅膀的身影/匍匐于土地/千山万岭/生起了原生态的香味”

原生态的榨菜制作,是将风干的青菜头洗净切片,拌上盐、辣椒、花椒、五香八角等佐料,装进坛子里面,将其倒匍于托盘水里面,让其自然发酵,腌制出鲜香嫩脆的榨菜。

一般人看到一坛榨菜,想到的恐怕和我的上述表述差不多,很简单、很直白。但在诗人眼里,就不一样了:榨菜坛不是倒匍于托盘水里面,而是象一位英武的战士一样“脚踏一方清澈/好守晨昏/手握四季翠绿/好护星辰”。又象一只绿孔雀,高翔于蓝天,唱着“特别动听”的歌,“绿色翅膀的身影/匍匐于土地”,为“千山万岭”孵化出了“原生态的香味”。多么的诗情画意!多么的美轮美奂!多么的独具慧眼!

从写作技巧的角度来讲,诗人遵循了一般人的认知规律,由表及里:从榨菜坛的外表、到内容。由近及远:从农家到室外的千山万岭。不同的是,诗人用比拟的手法,人化了倒匍坛,鸟化了青菜头,美化了榨菜的生产腌制过程。虽然全诗没有出现“倒匍坛”“榨菜”、“青菜头”等名字,但凡是略知榨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的人,都知道讲的就是他们。可见,诗人的写作技巧是多么的高超。

榨菜那么美,其历史发展状况如何呢?继篇“乡音”回答道:(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从重庆涪陵大河口遗址/走出来的残陶碎片/工匠修复身影/而得这些古老的壶罐碗碟杯/是我家乡/最为土陶的乡情/发出的青脆声/是遥远的四千五百年前/从土地里/站立起来的陶音。”

追朔榨菜的历史,可从两个维度探索:一是从榨菜的加工对象-芥菜开始。二是从榨菜加工工具-倒匍坛开始。但芥菜只是榨菜的加工对象,芥菜的生产历史比榨菜久远得多,至于什么时候才被加工成了榨菜,那肯定是有了榨菜加工工具-倒匍坛之后的事情。因此,诗人选择了探索倒匍坛的历史这一路径。然后,又从自己的家乡涪陵考古发掘到的倒匍坛脆片及其修复,无可辩驳地说明了涪陵榨菜历史之久远,榨菜文化之厚重。

这仅仅是一篇诗,而不是论文。讲榨菜的历史,如果是写论文,没有几千或上万字,怕是说不清楚。诗是高度凝练的文学样式,当然不允许那样啰嗦,浪费文字。作者巧妙地从榨菜加工工具-倒匍坛的历史这一角度,用考古发掘成果来说话,其说服力就具有了无可辩驳性。因此,其虽不是论文,却胜似论文。

以上两篇,还都只是在讲人们第一眼见到的倒匍坛,还没有讲到榨菜本身。第三篇“昼夜”便转而回答了人们提出的这个问题。

“一次遥远的旅行/来到大江南北/内心的澎湃,让巴山渝水/成了唇齿上的福祉/榨菜开袋即吃的诗情画意/咀嚼得乡愁/发出清风明月的声音/因吃饭就是香/而履行自已特殊的使命/地球的味蕾/怒放出了/咱涪陵昼夜的玫瑰。”

到这里,如果是我们搞经济学的,就要说如何开拓市场了。但诗人毕竟是诗人,他不能这么直白,而是用“遥远的旅行”。不辞辛劳地昼夜兼行,冲出涪陵,冲出国门,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吃上榨菜,分享鲜香嫩脆的美味,征服了“世界的味蕾”,成为世界的榨菜。这样,就让“开拓市场”这种直白的经济学术语充满了诗情画意,变成榨菜愉快的旅行,走遍了大江南北、游遍了世界各国。犹如昼夜开放的玫瑰,永久飘香于全球。这就是历代涪陵榨菜人不懈奋斗的梦想,不断努力的成果。

最后,第四篇“瑶池”,揭示了涪陵榨菜能够成为“世界的味蕾”的功绩及其原因。

“中国榨菜之乡/是一个巨大无比的瑶池/既腌制青菜头/又腌制太阳月亮星星/既腌制风雨/又腌制山山水水/既腌制乡音/又腌制风土民俗/这一巨大瑶池的人间真情/养活了整个涪陵。

小小的一碟榨菜,能够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三大名腌菜之一,累获国际金奖,成为涪陵的一大支柱产业,养活一方人,这是涪陵榨菜了不起的历史功绩。

为什么原四川的三大地域土特产:内江的蔗糖、南充的丝绸、都不景气、逐步萎缩,唯独涪陵榨菜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呢?诗人用“瑶池”做了独特的回答。涪陵地处北纬30度地带,素有“两江福地、神奇涪陵”之美誉,诗人将其比喻为“瑶池”,可谓恰到好处。犹如瑶池一样优美的地理环境,特别适宜榨菜的生长。生活在瑶池中的涪陵人,经过瑶池特色环境的熏陶与锤炼,铸就了其独有的创新智慧、海纳百川的人格特质,不断探索的进取精神,实现了天地人和。这就是涪陵榨菜能够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的真正原因。

由于人们的人生履历、社会环境、专业领域、兴趣爱好的不同,任何一篇好作品,在不同的人看来,都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土陶的乡情(组诗)》也是如此。在我看来,“土陶”宽泛了一点,不如直呼“倒匍坛”,则更贴近于主题一些。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