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巳三月三
早晨,浏览朋友圈,蓦然发现有朋友发了三月三日民俗活动的微信。不由得哼起了“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的歌谣。心想,虽然已不再是追风筝少年的年纪了,但到户外走走看看,总是可以的吧。
于是,也就在群里招呼起了初中的同学,相约随处走走。
清明过了,已失春风一半。三月的武夷山,没有了姹紫嫣红的缤纷迷乱你的双眼。高星公路两侧笔直的水杉,褪下了金黄的针线衣,换上了葱绿的新装。四周,蛰伏了一整个冬天的绿铺满了山头、铺满了峡谷、铺满了树梢、铺满了流水、铺满了大地,甚至铺满了每一个角落,每一条缝隙。仿佛,你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绿泡泡中。
我们来到了遇林亭窑址,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往山谷深处前行。两边顺着山脊蜿蜒而上的龙窑,作势腾飞状,窑顶的宫瓦倔强地高昂着千年的辉煌。溪谷深处,一淙两叠的瀑布斜斜地披着,瀑底的落水潭方圆丈余,清澈见底,几只鱼儿自由自在地游弋,几粒螺蛳吸附在潭底的石头上。潭中水车任由山泉冲刷,已然不再转动,就像一座凝固了的钟摆。瀑布飞落溅起的水雾,挟裹着初春的清凉和春天的青草味,扑鼻而来,抵消了春日阳光的煦暖,从城市带来的喧嚣与躁动顿时消失得无影无踪。心情随同山谷的幽静,归于平淡、宁静、飘逸。
踏青的游人渐渐多了起来。三三两两地依次进来。大多是带孩子郊游的人们,孩童的到来让幽静的山谷立刻充满了生意。孩童的嘻闹声、小溪的潺潺流水声、峭壁上营垒燕子的呢喃声、树林里清脆的鸟鸣声,在春天的山谷里和成了最动听乐章。几个人拿出野外品茶用的茶席、茶具准备泡茶。原本幽静的窑址,愈发热闹了,节日的气息也愈发浓烈了。
三月三日,也称上巳节。古代是以每年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为节,魏晋时候逐渐固定在三月三日。有祓禊、修禊、春浴、踏青、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习俗。(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公元353年,永和九年的三月初三,上巳节。天朗气清,惠风和畅。42位江左贤士名流、高官文人、贵族子弟,在会稽山阴兰亭的鹅池旁,雅集修禊,曲水流觞,凡杯停前者,喝酒一盅,作诗一首,畅叙幽情,感慨人生,共得诗卅七首。临了结束,醉醺醺的大家推举年高、位高、书法高的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当仁不让的他拿起鼠须笔写下了《兰亭集序》,微醉的王羲之下笔有如神助,324个字,字字精妙,遒媚飘逸,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雅集也成为了历史上最著名的上巳节活动。斯世更迭,斯人已逝,斯文犹存。
我不禁想到,如果让相守千年的大红袍武夷岩茶和遇林亭窑盏来一场“曲水流茶”的雅集,品茶论道,应该不失为一场别开生面的盛事。
悬崖上的摩刻,总有漫灭剥蚀的一天;长寿的彭祖,总有生命终了的一天;辉煌的窑场,总有坍塌废弃的一天;咿呀的水车,总有停转的一天。惟有这天上的清风、眼前的青山、脚下的清流、杯中的清茶,才能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