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陌生人打交道

11-12 作者:行动者

陌生人 弱关系

退休最大的变化是熟悉的人渐渐地疏远了,接触的陌生人越来越多了。快递员小王就是我退休后认识的陌生人,这个圆脸、大眼睛的四十岁左右的小伙子每天准时来小区两次。有一天他递给我一张名片,上面写着“王瑞东”,他教我下载了快递公司的APP,还把他设定为我的“专属快递员”,告诉我发快递能优惠10%。从此之后我和他的见面总要寒暄几句,隔三差五给我发一个表情包,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二十四节气都给我发一个祝福——他成为我在这个小区“陌生人关系网”里的一个节点。

没想到这个“陌生人关系网”是不断扩大的,渐渐地加入了很多人:门卫老刘,他是吉林省一家煤矿的电工,退休后老伴照看外孙,在赤峰买了房子;小区物业的刘会计,每年我主动交物业费时都要赞扬我几句;有一位九十岁的离休老太太,经过攀谈她的儿子我很熟悉;有一位师傅在各小区巡回磨刀,我用打印机给他做了一百张简易名片;搞卫生的小张,每年秋天她丈夫都来小区帮助她扫落叶……我在这个不大不小的城市里有很多亲朋好友,但他们住在不同的小区,平常来往并不多,反倒是这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陌生人,构成了我生活的小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的生活质量——每次到门卫取快递,老刘都热情地告诉我今天有几件快递,在什么位置,省去了我到处乱翻;亲戚开车到小区,刘会计帮助找临时停车位;磨刀师傅专程到老城区给我买了自行车内胎,还负责免费安装;小张帮助我给果树喷药、除草……这些都提升了我的主观幸福感。

与陌生人接触多了,我也慢慢地有了一些与陌生人打交道的体会:陌生人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能够提供不同于日常接触的圈子的信息和机会。“小区门口打瓜一元一斤,在不远的市场三角钱一斤。”——这是小区的一位家政阿姨告诉我的。“前街的超市、饭店因加固楼房要停业,有消费卡的抓紧兑换。”——这是物业电工老刘说的……只要采取开放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渠道传来很多有用的信息。

与陌生人交流不能企盼回报,也不要投入更多的感情,没有必要深入地了解社交对象。要跳出熟悉的圈子,主动释放善意,对交流对象要尊重和坦诚。有一回我在公交车站看到一位老太太,身穿运动服,脚踏跑步鞋,背着双肩包,我夸她一句是运动身材,她打开了话匣子,原来她经历了癌症、换肾、化疗、进ICU……现在心态平和,每天把活动安排得满满的。她说:“人活着要有精气神,不要总想烦心的事,要想高兴的事,我看着外孙就格外高兴。”每个人的生活不是外在展示的样子,背后都有别人不知道的故事。

与陌生人交流要有边界感,古人说:“交浅而谈深,愚也。”有一回看见一个很精明的小男孩,问他:“你打什么游戏呀?”他不回答我,我又问了一句:“打不打《王者荣耀》呀?”他警惕地看了看我,生硬地扔出一句话:“我不告诉你。”虽然童言无忌但场面也很尴尬。要努力避开敏感的话题,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在不增加感情负担的基础上建立与陌生人的新关系,可以聊一些诸如天气、物价、体育赛事、电视剧、国内外新闻、这个城市一些有趣的事……也可以聊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体会和经验,这些很容易让别人共情并很快忘记,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与陌生人交流要避开对方不熟悉的话题,有一次几个人聚在一起议论现在的孩子不结婚、不要孩子,我跟他们讲不婚社会、干婚现象、搭子文化,裸婚、拼婚、隐婚等多种婚姻形式……他们面面相觑用莫名其妙的眼神看着我。

除此之外与陌生人交流,最重要的是不能窥测别人的隐私,这也是对自己的保护,在各种诈骗伎俩翻新的今天,面对格外热情的陌生人要保持警惕。

我接触的陌生人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了一本书叫《弱关系的力量》,才知道在组织社会学里把这种不紧密的、非功利的、跨越不同社会群体的关系称为“弱关系”。“弱关系”一词的创始人是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他认为“弱关系可以为我们创造通往新的社会网络的重要桥梁,即使不考虑它的功利价值,单从获得幸福感的角度来看,这种脱胎于陌生人的弱关系网络也对心理健康非常有利。”

弱关系对老年人很重要,老年人是渐渐被社会边缘化的群体,这些不远不近的熟人,不一定能为老年人提供生活上的具体帮助,但可以让他感受到,自己拥有一种“寻求帮助的路径”,就好像爬一段陡峭的楼梯,你可以不抓楼梯的扶手,但扶手的存在会让你安心,知道腿软的时候会有一个倚靠,不至于跌倒。老年人极易产生孤独感、无助感和与社会渐行渐远的恐惧,与陌生人建立弱关系可以给老年人以慰藉。

在社会学里,把人际关系分为强关系、弱关系和无关系,传统社会学把强关系归为主要关系,弱关系归为次要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网络的发展、经济结构的调整、人们价值观的多元、社会交往途径的改变,人们的强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是人际关系的支撑。同时陌生人之间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与陌生人的关系越来越重要了,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越来越离不开陌生人了,现在已经很难再把与陌生人的关系当成次要关系了。

于是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可能是历史上最难建立陌生人弱关系的一代人,挡在人们眼前的手机屏,成为人际交往最大的屏障。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关系的冷漠会产生很多的社会问题:长期处于自我封闭状态的人会产生抑郁、焦虑;长期不社交的人,感情会变得冷漠、反应变得迟钝麻木;长期不与人交流的人,会与现实世界脱节,对新观念、新科技不敏感,生活无所适从……社会学家们和心理学家们都主张随着智能时代到来,要重视自己“弱关系系统”的建立。

社会学家提出了很多建议:

当面交谈仍然是与陌生人建立关系的主要渠道,在不增加感情负担的基础上建立与陌生人的新关系,弱关系的建立要遵循随机法则,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随地建立弱链接,并提供互动。比如各种媒介,在线上平台加入各种群,参加线下活动等等。一些“第三空间”也是开启对话的合适场所,像理发店、公交车站、超市、体育场馆、街头公园等可以更容易有共同的话题。

如果你对接触陌生人感到困难,也可以不用开口说话,用眼神表达对陌生人的善意。有一种方法叫做“自我关怀训练”,具体方法是“看到一个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个人还是孩子的时候的情景:他的生活曾经有无限的可能,他蕴含着很多才华,他对生活充满了期待,后来他经历了很多事情,现在这些都写在了他的脸上……阅读这张脸你心中会升起一种慈悲,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你自己。”

你也可以用肢体语言表达对陌生人的善意:在大厅为匆匆赶来的人留几秒电梯门,在商场为跟在你身后的人顺手扶一下门,给匆忙的快递小哥让一下道,给环卫工人一个微笑的点头,给收银员一个带眼神的手势……不经意间会给你和他人带来十几秒的多巴胺,这是人间的温度。

陌生人——你的同类,与你共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要善待他们……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