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三十七回
长篇小说乱云润生第三百三十七回
乱云润生 第四十九章
芦庄子糕点铺怼戏日寇
老美华救险润生促双缘
三百三十七回
1933年初春,青年赤润生怀揣在糕点行业闯出一番天地的梦想,来到沽海南市。他以“免费试工”虚心求教认真学习的踏实姿态,先后进入桂顺斋、玉生香两大著名商号糕点铺学艺:在桂顺斋精研自来红月饼、麻酱烧饼的传统工艺;于玉生香深谙芝麻糕、核桃酥的制作精髓。凭借勤勉与悟性,很快赢得两店掌柜的赏识,面对高薪挽留仍毅然婉拒;赤润生随后踫巧险中求机:租下“烫手”的一小块铺面,他要在南市与旭街交界的芦庄子,开创属于自己的糕点事业。(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芦庄子的地名自带沧桑感。此处原是城南洼的“芦子坑”,因遍生芦苇得名;1860年紫竹林划为英法租界后,原紫竹林村村民迁居于此,形成聚落;后又沦为日租界,虽随城市发展渐成繁华商业区,“芦庄子”的旧称却始终未改。其具体位置位于福安大街,毗邻旭街,与桂顺斋的发祥地重叠,属于南市与旭街交汇的黄金商圈中。
然则,这片区域看似繁华的表象下却处处暗藏意想不到的生存危机——此处紧邻日本“白帽衙门”,即日本警察署,日伪当局以“维持治安”为幌子,与青帮头目袁文会等勾结,纵容烟馆、赌场泛滥,欺压商民、巧取豪夺,将日租界周边搅得民不聊生乌烟瘴气。
原来,赤润生婉拒桂顺斋、玉生香的挽留后,当行至芦庄子街口时,偶然发现一间六平方米的茶汤铺正挥泪转让。原店主老周头哀叹道:此店半年内已两易其主,皆因不堪日伪势力盘剥,日本巡警经常来此白吃白喝赖账、袁文会等流氓地痞还强收“保护费”,如此欺凌商户,小本生意根本撑不下去。
尽管深知此处“雷区”重重,赤润生仍敏锐捕捉到商机:店铺虽小却位于核心商圈,租金性价比极高(月租三块大洋,半年一交仅需十八块大洋)。他仔细核算成本:起照上税杂项约七块银元,置办设备与装修十五块银元,采购原料并雇佣两名有经验小伙计十块银元,余下十块银元可作为流动资金。权衡利弊,他咬咬牙签了转让合同,这是他在日寇阴影下创业的第一步,虽险却不得不为。
1933年的三月下旬,赤润生单枪匹马投入紧张的筹备工作。他一边购置案板、烤箱等工具,一边张贴招徒启事;白天清整店面、调试设备,夜晚核对账目、规划品类。
然而,芦庄子的动荡从未停歇:街头常见日本巡捕推搡商贩,巷尾总闻青帮爪牙勒索争吵。每闻此类恶行,赤润生便攥紧拳头——他曾亲眼见隔壁烧饼铺被砸,老板被打得口吐鲜血,却不敢反抗。他深知,自己新起字号“润生斋”,未来必将直面日伪的刁难,但想到父母对自已事业的祈许,百姓对地道糕点的期盼,他咬碎了牙往肚里咽:“再难,也要在这乱世里守住一方干净的灶台!”
暮色降临,赤润生站在自已的小店门前,望着街对面桂顺斋的鎏金匾额,又望望芦庄子熙熙攘攘的人流。风卷着煤烟味扑来,他似听见自己心跳如鼓——这方六平方米小铺,即将成为他与日寇、与命运较量的战场。
此时此刻,赤润生在芦庄子租下的六平方米小店前,尘土飞扬。他撸起袖子,亲自和两个瓦匠师傅搬砖砌墙。店里原本斑驳的土坯墙被铲去,换上新抹的白灰泥,在春日的阳光下泛着干净的光。他特意在墙上留出一块木板,准备用来书写每日的糕点新品种。
招伙计的告示贴出去没几天,便有两个十六七岁的少年找上门来。一个叫顺子,曾在一家小点心铺当过学徒,揉面、包馅的手艺虽不算精湛,但胜在手脚麻利;另一个叫阿福,在杂货铺做过,嘴甜会吆喝,招呼客人很有一套。赤润生打量两人,想到自己当年在永生号学艺的艰难,心下不忍,开口道:“每月工钱两块银元,包吃住。店里活计多,肯学肯做的,年底还有赏钱。”两人一听,喜出望外,当下便磕了头,认了师傅。
铺子太小,晚上打烊后,赤润生带着顺子和阿福用木板在角落搭了个简易床铺。顺子笑着说:“师傅,这地儿虽小,可比我家那漏风的草棚强多了!”阿福也跟着起哄:“就是,以后咱们晚上还能听师傅讲做点心的门道!”赤润生看着两个少年,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仿佛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白天,赤润生在狭小的操作台上忙碌,将从渠阳老家带来的精渠细糕手艺融入其中。他改良了配方,用桂花蜜代替部分白糖,做出的精曲细糕甜而不腻,带着淡淡花香;又创新推出枣泥核桃酥,把核桃烤得金黄酥脆,与细腻的枣泥完美融合。顺子在一旁打下手,认真学习每一个步骤;阿福则在门口挂起一块红布,上面用毛笔写着“新制津渠细糕,每日限量供应,欲购从速”,还不时吆喝几声,吸引路人驻足,买一块品尝。
四月的阳光渐渐热了起来,小店的生意也越发红火。每天清晨,赤润生刚打开店门,就有顾客排队等候。香甜的糕点香气飘满整条街巷,引得行人纷纷侧目。老美华的掌柜庞鹤年也被香味吸引而来,尝了一块津渠细糕后,竖起大拇指:“赤兄弟,这手艺绝了!以后我老美华有贵客,定来你这儿订点心!”南市唱戏的角儿们也常来捧场,称赞他的糕点精致可口,是登台前的绝佳点心。
1933年在天津南市的园子唱戏的艺人有梁一鸣、朱小义等。
当时,梁一鸣、朱小义、郑瑶台、张艳芬等在南市大舞台演出。1933年3月起,稽古社在南市演出连台本戏《西游记》,主要演员有赵美英、陈莲芳(后改高静轩)、梁一鸣、朱小义(后改盖春来)、张德发等,其中梁一鸣饰唐僧,早期由朱小义饰孙悟空,后改盖春来饰演,高静轩饰猪八戒。梁一鸣还常主演《空城计》《碰碑》《将相和》《打金枝》等戏。
这些演员皆乘磨电在芦庄子车站下车,路边就是润生斋那小小的糕点铺,先是梁一鸣、朱小义买了尝后称好。转天引来郑瑶台、张艳芬等演员前来购买,赤润生得知是大舞台的名角,索性每人赠送一包,並说今后来买让小伙计给半价出售,几位演员大悦,说有闲空进大舞台欣赏演出拿着名片免费。
一传十十传百,润生斋在芦庄子有轨电车站路边位置确实好,四月中旬糕点生意逐渐红火,即便开业首月赠送免费品尝消耗不少,至月未赤润生悄悄拢帳还是挣浮赢三十块现大洋,这不两个月就等收回全部投资吗?赤润生不敢声张,对外声称小本微利实惠利民取悦大众,他为两个小伙计当月各赠一块银元以鼓励,顺子、阿福干的更卖力欢实了。
这期间,赤润生一来二去,与老美华掌柜庞鹤年成为好友,他每天让阿顺去老美华送一包糕点,庞掌柜礼尚往来给润生斋三人每人送一双千层底便鞋,双方情谊逐渐加深。
庞鹤年还介绍在南市撂地说相声的尹傻子、马三立、戴少甫、吉评三、秦佩贤、荷花女前来,11岁的小蘑菇常宝堃,赤润生最喜爱,每每来到店铺前,准让伙计送上一包津渠细糕。变戏法的王傻子与赤润生关系也不错,赤润生头脑灵活,这些免费或低价亲民举动,虽然基本微利,却起到巨大的宣传作用,润生斋开业仅首月,便赢得满堂彩。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