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是李顺大

10-15 作者:文生

羑河纪事三三四

我们还是李顺大

文生

老文收到老歪的微信。

老歪在微信中说,前一阵子咱们谈房地产,你的视角虽然大,但说实话,没有针对中国的房地产现实,或者说,咱们只是针对炒房作议论。咱们应该将视角放在中国房地产的现实上,对房市的思考才能说更有针对性。

在说这件事之前,先说一篇著名的短篇小说《李顺大造屋》。(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李顺大在旧社会是船户,船是烂船,烂船挡不了风雨,在岸上没有房子,日子过的难苦,他的爹娘和一个弟弟,都是死在没有房子住上。

土改时李顺大分到了田,却没有分到屋,于是决心以“吃三年薄粥”的精神,建造三间房屋。这对于一个饱尝无房之苦的穷苦人来说,可以算得上一个宏大的志向。他带领全家用辛勤的汗水挣得每一颗粮,积累每一分钱。经过几年勒紧裤带的苦熬,妹妹也为此很晚才出嫁,终于置办了能盖三间屋的材料。当他动手要盖房的时候,却赶上了那“热火朝天”的、上上下下都“大跃进”的年月,一家人付出巨大牺牲积攒下来的砖头、木料、瓦片,被无偿地拿去造炼铁炉、做推土车、盖集体猪舍的屋顶。李顺大第一次盖房的努力就这样失败了。

但是李顺大心中的希望之火并未熄灭,从一九六二年到六五年,靠农村工作“六十条”,又积聚起差不多能盖三间屋的钱。这时“文化大革命”的疾风暴雨来了,有一个造反派头头,“在光天化日之下,腰里插着手枪,肩上挂着红宝书”,敲诈走了他的造房买料的钱,这对李顺大又是沉重的打击。

但李顺大造屋的希望还没破灭,他一家人又省吃俭用了多年,然而有钱买不着料,房子一直没盖成,倒是认识了被下放的干部刘清。

一九七七年,刘清恢复了工作成为区委书记,一次偶然的机会了解了李顺大的情况后,他对“造反起家”的砖瓦厂厂长做了点工作,让他退赔了李顺大的砖;另外,区里又批给李顺大十八根水泥桁条。当李顺大到砖瓦厂提货时,又受到刁难,李顺大只得买了两条高级香烟奉上,才把材料拉回来。这样李顺大总算备齐了材料,动手盖自己梦寐以求的三间屋了。

经过近三十年的折腾,李顺大三起三落才盖起了三间房子。然而李顺大也感到惭愧,因为造房的过程中,他走了后门,做了点“腐蚀别人的事”。他希望在新屋建成后,自已的心灵也能变得好些,也就是社会风气好转。

《李顺大造屋》是作家高晓声的成名之作,是如何正确反映那个年代的典范作品。

对于咱们来说,条件比李顺大好点,咱们山里有煤矿,只要你是个壮劳力,向大队出提出申请,就有机会下煤窑挖煤,挖上两三年煤,交了大队的管理费用、小队工分外,还能到手几百块钱,在家人的帮助下,就可以盖上五间平房,再加上家里的积蓄,就可以娶上媳妇。一般情况下,娶了媳妇后,就不下煤窑了,除非生活特别困难,毕竟下煤窑是十分危险的事。

这时盖的房子大多的砖土结构,房子的四柱、门窗和架梁处用砖,其它地方用土坯。土坯需要并将土打成坯,这是个费人的活,每到农闲的时候,一家人就在生产队划定的地方,挖土,将土放到木模里,用石垒子砸实砸平,取出坯后放好凉干。条件好的人家,会房前砖房后土坯,土墙抹白灰,差一点的人家,房前房后都垒土坯,抹的就是泥墙了。

这时候石林黑塔村的土塬地下没有地方供人打窑洞了,只能是原来住的窑洞往里加深,这有力气就行了。不过有的人家,让人将窑洞挖拆了,空出地方盖土坯房,拆窑洞挖出的土供人们垫院子、积农家肥用。

盖房子需要地基。一般人家分地基不容易,分到手的也刚好够用,没有拓展余地。村里有权的人家,分宅地基容易,还分的很巧妙,宅地基前面还有空闲的地,建房时暂不圈院子,时间一长,就建院子把这些闲地占圈进去了。有权有钱的人家还盖起了楼。这时的平房也好,楼房也好,多半是砖土木结构。

分了责任地后,人们兴起了盖新房的热潮,土砖结合的房子不时兴了,要全砖结构。要么拆了重建,要么申请新地基,这时候盖平房的多。

接下来,又兴起了盖砖混房子,就是地基要圈梁,全砖建房,不用土坯了,房顶用水泥打,不再用煤灰渣打房顶了,也就不见小孩子们一家一家的到人家灶坑里淘煤渣的情况了。淘煤渣这活只能冬天干,因为这时人们才烧煤取暖做饭,其它时间有不少人家用柴火做饭。不少人家土坯房才十几年就拆了盖砖混房子。

人们不再修缮老村的老瓦房子了,都要盖新的房子,老村形成了空心村。但多年后,空心村中的老瓦房子,成为申请古村落的依据。

后来兴起在屋前的墙面挂瓷砖,其它墙面抹水泥。

再后来又时兴在新村盖二层小楼房。

进入新世纪后,又时兴在城里买楼房子了,一是丈母娘们要求未来的女婿在城里买房子;二是在城里没房孩子上不了好中小学校;第三就是是攀比了。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有的人家在老村里有老瓦房,在老村周边有平房,在新村里有小二楼,在市里有楼房,但是一处也不住,在外打工,在大城里租几平米的小房子住,或者在工地上的窝棚里住。

就是说,李顺大们在改革开放后的年代,不是处于盖房子中,就是处于攒钱盖房子的过程中,盖了好几处房子,最后还是租房子住。农村这么多房子没有人住,是巨大的浪费,不亚于李顺大积攒的建筑材料因政策原因被没收造成的损失。

说一说城里,城里也好不到那里。解放后不久就有人到处找房子。后来国家办企业的同时盖房子,企业建到那里房子就盖到那里,想住新房子就得到新建的企业当新工人,不过这些房子也好不到那里,因为有先工作后生活的说法,有时几乎停建房子,同时建房子的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于是住房越来越紧张,不少工人一家几口就住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于是人们到处私搭乱建,好好的大院子成为曲里拐弯的大杂院,院里的树不能砍,就把树圈在私搭乱建的小屋子里,这可以从《贫民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看到。

后来国家鼓励企业建楼房,每次分房都是鸡飞狗跳,工人们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这些房子少数分给工人外,大多数分给有权有势的官儿和各方面的关系户。

国有单位造的房子越多,基层工人越是分不到,最终国家停止了福利分房,住房实行一定程度的货币化,不再无偿分房,而是要交一部分钱,这时候,还是没门子的工人们出钱分到这样住房,有门子的基本上不需要了,因为很多有门子的连儿女还没结婚就给孙辈要到了福利公房。

但是没有能力建房的单位的人也需要房子,国家没钱,就给政策,于是混合产权的房子产生了。有的企业没地皮但有钱,有的企业有钱但没地皮,有的单位没钱没地但有权,于是这这些企业和单位联合建房,使得房子的产权非常复杂,比外国的七十二种性别还多,这使得房产交易非常不方便,许多人家改善住房只能买商品房。

但是还有许多人没有能力买房,可没房住又不行,于是国家建设了廉住房,但廉住房并没有分到穷人手里,是那些关系房占用了,无房户再从这些关系户手中高价租住廉住房。最终,国家叫停了廉住房建设,没房子住的人只能靠市场化租房解决。有专家称,廉住房只能配公用厕所,还受到人们群嘲。

很多国有企业的经者,不是将心放在生产经营上,而是如何让厂里的地皮盖房子,自己从中捞好处,于是很多企业破产或搬迁,原厂址上盖了房子。

房市处于刚性需要求,因为城里的丈母娘将女婿有房视为必需。同时有钱人也多了,他们将房子视为保值品。

进入新世纪,继有钱人保值,丈母娘要求,穷人刚性要求,资本也杀入了房市。资本进入房市,使房地产进入了炒作阶段。

国家多次用金融手段限制房市炒作,只显一时效果,时间一过炒作风又起。

住房的供给也多起来。城郊乡村和房企合作,大量建造小产房。多地城市组建城建投资公司大规模建房。

民营房地产企业在这个时期突飞猛进的发展。他们股份化,资本来自社会,风险也是社会的,但是收益是他们的。所以他们所控制的房企一旦负债时,那怕再多的债,也和他们个人没有关系,是企业负债不是他们负债。

外国资本也来了。他们和国内资本合作,实际上组建买办炒房集团,低吸高抛,大肆抽民众的血。

最终,疫情及国际环境,导致国内经济低迷,房产业也显疲态,隐形过剩显现出明显过剩,现在房子到处一片降价声,如你所说,国家不能任其下跌,还得进一定的托市。不过,在中心城市的中心地带,房市还是坚硬的。

现在,农村许多地方多年建新房的少了,没有当年建房的热火朝天,人们都到城里买房子了。农村单身汉多,他们成家是住房的刚需主力,但许多单身汉想开了,既然买不起房,交不起彩礼,办不起婚事,那不如索性躺平不结婚算了。有儿有女的七老八十还在为儿女在打工的路上奔波,他们这些光棍一过六十公家就会管起来,成为五保户。

城里的好多大龄青年也是躺平不结婚了,不过他们还得想法交养老、医疗保险。

现在有不少人面对城市的水泥森林,不再是房子越大越好,越高档越好,而是想回到农村,住农村特色的窑洞房、土坯房、砖房,但他们回不去农村了。

农村许多老瓦房、老平房因年久失修,不能住人了,应当说,还是有人想住的,但修缮成本高,农村人不想修,城里人没法修。

古村许多有记念意义的老房子,公家一时顾不上修。

但是住房需要多元时代到来了。许多人观念变化了,钱不多,就先住小房子,然后慢慢改善,不再是一步到位买大房子,当一辈子房奴。不过这现在还只是苗头。住房需求多元化需要房市交易便利,于城市,是产权的混乱;于农村,是土地性质的制约;于金融,是交易手续的繁杂;这样,很多房子只能闲置。

随着城市土地财政的吃紧,房地产税出台是可以想象到的。农村的耕地红线日益吃紧,乡村管理费用也在增长,也使宅基地的有偿使用成为想法。出于土地及粮食的安全,国家也不能放开农村宅基地。不过,楼房可以小产权,农村的老瓦房老平房什么的也可以小产权。象城里居住老四合院那样,让人们住农村的老房子,在住房子的同时,维护好老房子。但这个很难,俺想回村种地和修缮房子,和许多从乡村到城里,老了又想回乡生活的人一样,因多种原因只能放弃,比如父母的房子和承包的田,需要重新分配,这给在村里生活的兄弟姐妹出了难题。在农村租房租田也有麻烦。

必须制止制造房市供给的紧张与短缺的空气。房市正常化还需要时间。

老文看罢,感到说的很有道理,这才是认真谈房市。农村确实存在老歪说的那样,许多房子空置,但是不能让想回乡的人住。又感叹,这么多年,我们还是李顺大。以前因政策,盖不成房,现在因这样那样原因,盖成的房子不能住。他自己现在住的房子也不打算修缮了,只要不漏就凑合着住,实在不行了,就听孩子们的话,到城里买房子住吧,现在城里的房子不贵了,与其在农村修房子,不如在城里买房,因为村里修缮旧房子太不容易了,不能推倒重来,只能偷梁换柱的一点点修缮,人工和时间成本实在太高,再说老婆在城里住的时间长了也不想回来。

老文在老村里有房子,在老村周边也盖了房子,幸好孩子们早早出来打工,也早早在城里成了家,算是村里先期在城里置办楼房的人家,要不他也会赶风在新村盖小二楼,那样说不定现在还在工地上睡大通辅,挣钱还盖房的饥荒,也就不能在村里种点地过田园小日子和发小们聊天下大事的生活。

房市应该正常化了。终究是乡村民工和城市平民承担了之前房市的高房价,是新时期的李顺大。

2024年10月15日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