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在乐山——峨眉乐山三日游记(二)
福在乐山
——峨眉乐山三日游记(二)
一
15日晚,我们住宿乐山市区,吃了游记肥肠,沿滨江路小走了一段,又开始贮蓄能量,准备第二天的大佛之旅。
二
16日早上八点,我与妻子进入乐山大佛景区北门。(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女儿没有同行——在酒店睡觉。在早上叫醒女儿时,女儿喊浑身疼痛,不想去乐山大佛——前一天的金顶畅游,确实消耗了很多体力。仁慈的妻子也就没有强求女儿同游乐山大佛。
三
如果说,峨眉金顶充满着浓郁的佛教色彩,那么,乐山大佛却蕴涵着厚重的儒家精神。
一进入景区,沿途都是历史遗迹,有石雕佛像,有石刻书法,有亭台轩榭……枚不胜举。尤其是石刻书法,有唐代岑参的,有宋代黄庭坚的,有现代郭沫渃的,最多是苏轼的。
四
当然,这里最有名的还是石刻大佛了。
我与妻子刚登上凌云寺前的平台,就看到大佛头上的螺髻,走近,看到大佛的眼,耳,鼻,口……再近,俯视,看到大佛的胸,手,膝,足……整座大佛依山而造。
“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名副其实。
我们沿着大佛左侧的凌云栈道蜿蜒而下,来到佛足观光台。
抬头仰望大佛,七十多米高的大佛直耸云天,巍峨雄伟。仅仅是大佛脚面,就可围坐百余人。
妻子在大佛足前虔诚跪拜,默默祈祷。
我猜想,心地善良的妻子一定又把亲人的名字默念了一遍,估计还替未来朝拜大佛的女儿特意给大佛致歉呢。
祈福完毕,我们又沿着大佛右侧的九曲栈道攀爬而上。
五
费了好大劲,我与妻子才登上凌云山顶,来到东坡楼。
在这里,我端详着苏轼留下的大量墨宝,我除了崇拜还是崇拜。
书法,我一窍不通,但我读过苏轼的部分著作,看过有关苏轼的部分传记、电影电视等。
更多的成份,我是在崇拜苏轼这个人。
在东坡楼前,我还让妻子给我拍了一张照。
“也算沾一点书生气吧!”我调侃着笑了笑,“看能不能写点什么。”
六
出了东坡楼,我们还去了苏园看花,去了毘卢寺看菩萨,去了宝灵寺看塔。
离开乐山大佛景区,已是中午。
七
回到酒店,接上女儿,我们去五通桥吃了西坝豆腐,然后,三个人交谈着这三天的旅途趣事,打道回府。
车子驶出G85柏溪互通,看到熟悉的地方,女儿突然说:“这几天像做梦一样!”
2021年2月18日于宜宾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