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

04-06 作者: 火红的太阳

(五)少年立志求学辛苦

1967年,我在村里完成了初级三年的小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土地岭大队高级小学读四年级。当时我只有九岁。学校离我家虽然只有八里路,但都是山路还要过一道河,非常难走。我和村里四名考上的同学只好离开妈妈吃住子那里读书。这所小学是当时大队二十四个生产小队,三十多个自然村,方圆十多公里,两千三百三十四个村民唯一的一所完小。学校有一至五年级五个班,二百一十六个学生,校长教师七名。学校是过去的一个庙宇改建的,有教室五个,学生住室三间,学生做饭的地方三间,都是用石块砌墙,石板盖顶的石头房子。学校老师住室、会议室十一间,都是当时庙里的木板楼房。在学校吃住的学生三十三个,这些学生都是离学校比较远的深山区来的学生。学校没有床,同学们都是打地铺睡觉(用麦草铺在地上,上面铺上草席或被子),一间房子要睡十一个学生,一个挨着一个,非常拥挤。冬天同学们在一起挤着还能相互取暖。一到夏天就像一个小蒸笼,加之蚊虫和跳蚤叮咬,根本无法睡觉,同学们都折腾到后半夜了,才精疲力尽的睡着了。清早起来一个个身上都有很多红疙瘩。学校没有食堂,每一个在学校住的学生,都要修一个小锅自己做饭,每间小房子要修十一个小锅灶,一个小锅挨着一个小锅。一到放学做饭的时候,小屋狼烟四起,把眼都雾的直流水,很难睁开。

可能是山区的孩子天生命贱,也可能是在困难环境中磨练出来的孩子早熟,他们都会做饭,都能自理,学习都很刻苦。可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山区的孩子,也和中华大地一样,都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的洗礼。特别是我们深山区,交通闭塞,教育资源匮乏,受害更为严重。自上四年级以后,上课只有老师有书本,同学们都没有书本,完全靠手抄本来学习。加之文化大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老师不安心教学,都走出去串联闹革命,学校的学习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很多同学都不来上学了,可我始终坚持每个星期天下午挑上三斤玉米面,十斤红薯,十五斤干柴,走八里山路,过一道小河到学校学习,风雨无阻,雷打不动,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因为我知道山区的孩子要想走出深山到外面闯世界,唯一的一条路就是好好学习,为自己走出深山奠定一个的知识基础。因此在我幼小的心灵中就立下志愿,好好学习,走出深山。为此我下定决心刻苦学习,同时,积极参加学校的勤工俭学,(当时我们学校上级不给拨办公费用,只有动员学生上山去割柴买柴来补贴办公费用)目的在于磨练意志,培养自己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确立敢于担当、敢于负责的社会责任感。为以后走出深山,改善自我创造条件。我清醒的记得上学后的第一堂勤工俭学课,老师带我们去四里以外的大山砍柴,当我们爬上大山的时候,有好多同学都累的趴下了,都埋怨来老师带我们走得太远,路太难走。一个个都坐下来,不愿砍柴。老师当时都没了办法。大家休息了一会,我站起来对大家说:“老师带我们来这么远,这么高的大山砍柴,一是磨练我们的意志,锻炼我们的体魄。二是就近的山林都封山了,不能进去砍柴。三是这是课程安排的需要,也是学校目前经济状况和教学的需要。这也是学校为了解决目前教学办公费用而安排的课程,这是为我们学习着想啊。请同学们配合老师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同学们在我的倡导和鼓励下,愉快的接受了任务,不到三个小时都砍好了一担柴。老师清点一下学生,看都到齐了,就带着我们唱着山歌,返回来学校。这次勤工俭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和学生都是为了学校,为了学习同甘苦共患难。在我们这所学校,接下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每一个星期都有一次,(在当时的课程表上星期四下午勤工俭学)

在学习上,虽然没有书本,可同学们都很刻苦,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抄写老师教课的书本。来按部就班跟着老师学习,可是随着文化大革命运动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教学计划给打乱了,学校三天两头停课去闹革命。很多同学干脆就不来上课了,可我没有这样做,学校停课的时候,我在学校自学,不会的问题,我去问留校的老师。期末考试的时候,我们班四十二名学生只有十五名学生考试在六十分以上,我的每课考试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老师们都喜欢我,爸爸妈妈都很满意。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