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花落

05-04 作者:半壁山墙

花开惹人。清明前后,花开季节,你的眼变得贪婪而狂热,总在追逐,总醉痴于色彩:那远处山腰的大片神奇的白雪是杏花,近处白花铺地的是樱桃花,满树白星耀眼的是李子花,盈盈红润,欲绽还羞是桃花,你总是不断的追寻,一个树一个树,一片树一片树,徜徉于红白绿黄奇妙结合的花海中,“一日看尽长安花”,大概就是如此之兴。你的脚变得勤快,不知疲倦地流连田埂山坡,穿行于果园的花海之中,头顶满枝繁华,两边堵堵花墙,脚下覆地花片,你如进入花的拱门,花的长廊,花的隧道,望不到尽头,走不到尽头;几天的假里,我不时的走,望着潮湿的土地重叠的自己的脚印,都有了一种“下自成蹊”的感觉。鼻子敏感起来,你像小狗一样,莫名的见花就嗅,品味着浓淡相宜、馥郁万般的香,有的花你甚可享受它的“臭香”。你的睡眠少了,平时还在睡懒觉,这时,黎明的几声鸟叫,让你激灵起来,你想到了花,鸟在花簇中,鸟在花枝上,鸟在飞落的花片中,花鸟共鸣,鸟花嘻嘻,你匆匆出门,抬头一望,正是此番情景,不觉喜悦……。

花开映人。喜欢“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春日——青春,少女——鲜花,女孩之娇媚——桃花之可人,爱之潮红——桃之艳丽,那是一个女子和一树桃花最美的一段华章,有自恋,有倾慕,有依偎,有融合,有脉脉含情,有追逐嬉闹,有依依不舍,有相厮相守,任何关于美关于情的形容词赋予她们姊妹俩都不为过,正是有了她们,才丰富了“春”的内涵和传说。如果跳出这种别样“美”的思维,我也愿意让桃花和我是这样一段风流: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间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开花落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贵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花能映美人,也能映酒仙!

花落催悲。《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一首柔肠寸断的《葬花吟》让多少多情儿女嗟叹落泪,这里的花是桃花,摘录几句:“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鲜艳”、“红颜”和红艳艳的桃花相衬相托、相辅相成,想来也是,一个十三四的少女除了自比桃花,还能比做什么呢(虽然,另一方面黛玉也洞悉人生之哀,“血痕”“艳骨”)。人处中年的我,穿行于雪白的梨花杏花李花中,总觉得黛玉葬白花更相宜,素净,淡雅,超然,高贵,冰清,玉洁,体现了白的本质,虽然在小说中有点小脾气有点小心眼爱使小性子说话有点刺,她的背后总是雪白的影子;宝钗和桃花更相映,富贵富态,大红大紫,洞房花烛,尘世入俗,大众喜爱,这是红的特质。想想一袭白衣柔弱纤细的绛珠仙子提着白色的莎草篮在落英缤纷的花雪中拾起片片白梨花,何其悲凉!

我没有《葬花吟》的凄凄哀歌,也没有唐寅的洒脱随性,在李杏园中的花雪海中,观照自己:心是莲花开,花落菩提深深(但还是悟性不高,只能达到“落花人独立”臭俗人的境地)。

2011/4/7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