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韶山花明楼

05-11 作者:王一社

我在灰汤疗养院修养的日子之三4月21日参观韶山花明楼

上午8点钟,我们90多个人分乘两辆大巴士准时向韶山方向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车旅行,由于路面窄,弯多,有的劳模出现晕车的现象,还好,院里还安排了跟车随行的医生,并带了晕车药,问题不大。我们到了韶山,首先是大家来到毛泽东铜像广场,这里是人如潮水,人声鼎沸。我们排好队伍,以总工会劳模的集体名义向毛泽东铜像敬献花篮,行三鞠躬礼,随后围绕铜像从右到左走一圈,表示对毛泽东同志的无限敬仰和怀念。接着,我们来到毛泽东故居参观,队伍已经排到马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领了一张免费入场券,通过一个多小时的排队,终于进入故居,在门前拍照留念。然后,我们来到滴水洞,院里为我们每一个人花50元买票入园。参观了当年毛泽东同志住过的一号楼,由于时间关系,毛泽东爷爷的祖坟就没有上去看了。接着导游带领我们来到“韶之源”参观,从表面看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家庭来之源,其实都是毛泽东一家人为革命作出贡献的历史图片,是一个重复宣传,里面是一个导游购物点,一块小小的、薄薄的有毛泽东像的铜牌,要价20元。我们发现,韶山虽然是红色旅游区,但韶山的收费项目是全国最多的,只有故居不收费,其他景点都要收费,不收费就不开放,如“南岸小学”。而且收费价格还挺贵的。有人议论说,现在的韶山人民在发毛泽东的财,一点也不会错。像这样收费,国家还要给红色旅游区下发经费,真是两头收入,钱红啊!我们的中饭是在韶山冲外吃的。工会给我们每桌点了十个菜,却没有几个菜好下饭,只有一水煮红烧肉在免强下饭,也没有什么好味道。对于韶山,我已经写了很多的文字,今天就不想多写了,如果要写也是一些重复的东西。所有就写这么多吧!

吃过中饭后,我们又上车向刘少奇的故居花明楼出发。天气越来越暗,不久就下大雨了,车子在大雨中行进,走的慢了一点。

在雨中来到花明楼,青山绿水,一派葱葱郁郁的景色,花明楼位于宁乡县境东南,靳江河畔,东北与望城县接壤,西南与湘潭市、湘乡市相邻,东距省会长沙30公里,南距毛泽东故里韶山37公里,西距县城30公里。花明楼旅游区因革命伟人、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居建设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并被评为第一批全国“4A”旅游景点。

花明楼是一处低山环绕的地方,自然风光较为平常,但因这里是刘少奇同志的故居,故知名度较高,尤其是粉碎“四人帮”以后,刘少奇同志的冤案得以昭雪,江泽民总书记等众多国家领导人前来参加瞻仰,使花明楼的知名度节节上升,现已成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交通也因加快发展变得很便利。

花明楼革命纪念地旅游区位于长、株、潭经济环线内的湖南湘中旅游精品线的金三角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名人优势和区位优势。花明楼是宁乡县东南的一个美丽小镇。境内双狮岭重峦叠翠,清泉奔涌,幽谷灌区水渠与靳江交错而过,低吟浅唱,像两条银链镶嵌其间。据清同治《宁乡县志》载:“昔有齐公,择此筑楼,课其二字,攻读其中。”并将其子攻读诗书的那栋木楼取名“花明楼”。初唐诗人王维有诗云:“柳暗百花明,春深五凤城。”宋代诗人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更是脍炙人口。齐公取名时也许是受了诗人们闪烁着智慧灵光的诗文启迪,当然也包含了齐公的美好祝愿。如今,楼与人已成为历史,而“花明楼”三字成了这片肥美土地的名字。此“楼”非彼楼也,从前,在小小的木楼里攻读诗文的齐公二子是否写出了惊天动地的诗篇,不得而知。而二子之后的代代花明楼人,却在这无遮无拦的硕大“楼房”里认真而富有创造性地续写出了光辉璀璨的篇章。(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我们首先来到刘少奇铜像广场,刘少奇铜像广场非常气派,整洁平坦,刘少奇铜像是1988年刘少奇同志诞辰90周年时落成的,由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亲自揭幕。广场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包括踏步)。两边山头青松傲立、杂树生花,石级中央一条苍翠的匍地龙笔直前伸,广场视野开阔,四周山头连绵起伏,幽远深遂。广场正前方,整齐的小松柏簇拥着一个庄严肃穆的平台,平台中央,刘少奇同志铜像威严地矗立着。铜像由中华全国总工会捐建,著名雕塑大师刘开渠和他的高徒程允贤精心制作。铜像加底座共高7。1米(像高3。0米,座高4。1米),这个数字包含着两层含义:第一,“七一”是党的生日,刘少奇同志一生致力于党的建设,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是党的卓越领导人。第二,刘少奇同志享年71岁。铜像座西北朝东南,面部神情似微笑,似沉思,满怀沧桑地遥望远方;拿着烟头的手自然摆放;飘逸的风衣将衬托得更加伟岸。再现了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的刘少奇同志风尘仆仆、日理万机的光辉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和亲切感。我们向刘少奇铜像敬献了花蓝,行三鞠躬。然后从右向左围绕铜像一周,表示敬仰。

地灵钟人杰。花明楼这块风水宝地孕育了明代翰林院士、有“楚陶三绝”美誉的陶汝鼐;太平天国孝天义王朱衣点;名震三湘的近代雕刻家周义;开民国刺绣与国事相结合之先河的著名湘绣杨世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因绣美国总统罗斯福像而誉满全球的杨佩贞……尤其是一代伟人刘少奇的诞生于此,更使得花明楼之名响遍大江南北,成为数亿中国人民心目中一颗光华熠熠的星星。

我们离开刘少奇铜像广场,经过一程乡间小路,来到伟人刘少奇故居位于花明楼镇的炭子村。刘少奇故居坐东朝西,前临水塘,塘边植有垂柳,青山倒影映在绿水中,房后倚青山,土墙小青瓦、土结构的四合院农舍。1898年11月24日刘少奇诞生于花明楼炭子冲的一户人家,这是一户典型的农家,刘少奇故居是一栋土木结构的四合院房子,前面有一口水塘,树林环绕在房子周围。院子里有30多间茅瓦房,除了居室外,有很多是农具室、猪栏屋、烤火屋,此外还有专门供孩子读书用的书房。1959年,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刘少奇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邓小平题写了“刘少奇同志故居”匾额。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少奇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九,人称“九满”。“九满”从小就热爱劳动,怜贫恤寡,酷爱学习,有“刘九书柜”的雅号。1913年,刘少奇考入玉潭高等小学校。1915年5月,当他听到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时,义愤填膺,毅然将名字改“渭璜”改为“卫黄”,表示誓死捍卫炎黄尊严,振兴中化民族,并率领同学们罢课游行。1917年春,考入湖南讲武堂学习军事。1921年春赴苏俄。1922年从莫斯科回国;同年9月,到安源煤矿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位少年就心怀大志、一心报效祖国且刚正不阿的“刘九书柜”从此走了风云际会的革命征程。在距离故居500米处的北冲尾塘还建有刘少奇的纪念馆,馆中陈列了800多件文物资料,包括刘少奇生前看过的书籍和一些日常用品。他是无产阶段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是党和国家卓越的领导人,开国元勋,他曾于1959年和1965年两度当选为国家主席。

如今的花明楼,已今非昔比了,完完全全地成了一个旅游的胜地。双狮岭、森林公园、芙蓉寨、猴子石、姊妹桥、百木山、“大夫堂”、麻山宝塔、谢英墓、麒麟山、石柱书声等等景观与“刘少奇故居”交相辉映,共同构筑出这方山水的奇美,赋予了它厚重的历史人文。我是第一次来花明楼,我觉得这里的建筑规划很好,很有江南房屋建筑特色,参观路线有规律,没有回头路,景点秩序井然,来观人员虽然不及韶山人多,但来往人员却也不少。没有收费项目。环境优美,青山绿水,漂亮无限。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