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条小溪
赖建青
家乡有一条美丽的小溪,清亮的溪水象不知疲倦的小鹿,昼夜不停地向前奔流,穿过稻菽飘香的田野,穿过炊烟袅袅的村庄,流入波光粼粼的桃江……。
童年的我喜欢与小伙伴们在小溪边上玩耍,明净清澈的溪水中有许多游来游去的小鱼,有许多穿梭追逐的小虾,有翡翠般漂忽不定的水草,春天时还有许多可爱的小蝌蚪在溪水中嬉闹玩耍,构成了一幅幅生动奇妙的水中图画。那时候我常常不与小伙伴们在小溪里钓鱼、摸螃蟹,还用网儿捞捕小虾。有时候我与小伙伴们在小溪里放纸船,比谁的船儿漂得更快漂得更远,这是我十分喜欢玩的游戏。我听大人们说,小溪的水流得很远很远,流到桃江流到赣江流到长江再流到大海。那时候我没见过大海,只听说大海很大很大望不到边,所以我希望我的小船能流到大海里去,漂流到它能自由航行的天际里去。
后来,我去了城里的学校念书,离开了家乡,也离开了给我童年带来许多乐趣的可爱的小溪。在城里念书的那段日子里,我经常梦见自己与小伙伴们在小溪边上玩,溪水里的小鱼多得捞也捞不完。
七十年代中期,我作为一名下放知识青年回到家乡插队劳动,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小溪旁。
由于离开家乡的时间太久了,刚回来时我也遇到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的尴尬,当年的小伙伴们长大后都已经各奔东西,只有小溪默默无语地迎接我,勾起我童年美好的回忆。小溪还是那么清澈明亮,还是不知疲倦地日夜奔流着,只是溪水已经浅了许多。在后来多年插队劳动的日子里,我才知道小溪不是无忧无虑天真无暇的小鹿,它承担着灌溉近千亩田地的重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小溪用它清亮的溪水,用它甘甜的乳法滋养着近千亩田地的农作物,换来了一年又一年农业生产的丰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也许是与小溪有缘,在下放劳动的日子里我和几个下放知青经常被生产队派去清理小溪里淤积的泥沙,铲除小溪两边长出的杂草,以保证小溪畅通,有足够的溪水浇灌两边近千亩的田地。然而,每当到了夏收夏种的时候,小溪那有限的溪水难以满足近千亩稻田翻田插秧的需要,以致小溪流经的附近几个生产队常会因放水灌田发生矛盾。后来公社派人下来协调时经商定,小溪流经的几个生产队轮流堵溪水灌田,每个队放水一天一夜后再循环。
记得有一次轮到我们所在的生产队堵水灌田,长着满脸胳腮胡子的生产队长派我和另一个下放知青小钟晚上值班看水。盛夏的夜空月明星稀,万里无云,空气又闷又热,连一丝儿风也没有。田里的青蛙大概也闷热的难受,呱呱呱地叫成一片。我和小钟坐在小溪边上,看着堵住的溪水哗哗地往稻田里流,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夜深了,我和小钟不知不觉地靠在一起睡着了。不知道过了多久,我们被嘈杂的声音惊醒了,迷迷糊糊中吃力地睁开酸涩的眼睛,只见堵着溪水的土堤被水冲开了个大口子,胡子队长正在挖土堵缺口。我急忙叫醒小钟,七手八脚地拿起链铲帮着堵好缺口,这才松了一口气,但内心却因失责而泛起一阵负疚感。我俩忐忑不安地低下头,等待着胡子队长的斥骂。没想到胡子队长不但没有责怪我们,还十分关切地看着我们说:“你们回去睡吧,这些天‘双抢’太紧张,你们几个读书娃子也够累的了,这儿我会守着。”
“不!队长,这些日子最累的是你,你回去休息吧,我们保证不再让水流走一滴!”看着胡子队长日夜为生产队的事操心劳累而布满血丝略显红肿的眼睛,我们觉得内心充满了不安和羞愧……。
每当回忆起下放劳动的那段岁月,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个夜晚,想起那条小溪与和蔼可亲的胡子队长。
前不久我又回了一趟家乡,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春风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真是“忽如一夜春风起,千树万树梨花开。”我看到家乡是一派崭新的面貌,村里盖起了许多新房,一幢比一幢漂亮,一幢比一幢气派,家家户户都看上了彩电,很多人家里还装上了电话。
在小溪旁我见到了胡子队长,几十年为生产队放水灌田操心使他养成了每天都要沿着小溪旁走一走的习惯,尽管他现在已年逾花甲须发皆白,却依然精神矍铄,而且还保持着这个习惯。我惊诧地看见小溪两边砌起了砖石护堤还粉刷了水泥,小溪变得更宽更深,溪水也更清亮了。胡子队长高兴地告诉我,自从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很多人种起了瓜果蔬菜等经济作物,收入比以前是大大提高了。在农业部门的引导和传授下,农民们学会了科学种田、科学种菜和科学管理技术,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了。现在村里的人均收入已超过了两千元。
“农业生产离不开水,这些年大家手上有了钱,都说得把小溪修好。前年冬天,附近几个村小组集资上万元钱,把小溪修好了。大家还给小溪取了个名叫‘幸福溪’呢!”胡子队长深情地望着小溪清亮的溪水笑着介绍说。
小溪还是这条小溪,人还是这些家乡人,今天,人们摆脱了贫穷走上了致富路,小溪也成了“幸福溪”。
“问溪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伫立着,久久地望着面貌焕然一新的家乡,望着奔流不息明净清澈的小溪,心中豁然开朗,党的农村政策就是这“源头活水”,就是人们摆脱贫穷走向富裕走向文明的保证。我深深地相信,坚定不移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了跨进新世纪的明天,家乡的小溪一定会更加清亮美丽,家乡的人民一定会更加富裕。
1998年3月写于龙南
桂林游记
赖建青
“桂林山水甲天下”。清代诗人金武祥对桂林风光的这句赞誉引起过诸多的争议,我也曾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疑惑:在祖国九百六十多万平方公里的神州大地上可说是群山竞秀,众水争妍,有举世闻名的五湖四海三山五岳,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盛誉的苏州杭州美景,还有庐山之秀、黄山之奇、雁荡山之美等风景名胜数不胜数。常言说:燕瘦环肥,各尽其美。桂林山水是否真的能独秀天下呢?直到前不久我亲身领略了那独具风姿的美景,方才觉得金武祥之言果然不谬也。
风景的妙境在于山水交融相互映衬。有山无水若筋骨无血肉之润,有水无山若臃肉无骨骼以立。山得水润则峥嵘雄秀,水依山傍则妩媚俊美。桂林风光之所以能得到诸多的赞誉是因为她不仅有山有水,更为难得的是桂林的山“无山不洞,无洞不奇”。有人归纳说:桂林美,山、洞、水。其三者犹如星月交辉相得益彰,老一辈革命家陈毅称之为“桂林三绝”。
在国庆长假期间,我与好友阿松慕名专程来到了桂林,当地的文友小吴自告奋勇地充当了全程导游。在桂林逗留的三天里,我们一行三人泛舟于漓江的万顷碧波之上,探秘于幽深奇邃的溶洞之中,赏景于陡峭峻险的石峰之下。迷人的自然风光秀色令人留连忘返,其乐融融也。
桂林之美,美就美在她那奇中寓秀别具风格的千百座石峰。虽然这里的石峰没有三山五岳高耸入云横亘千里的雄伟磅礴,也没有黄山、庐山奇丽深邃茹秀含娇的婀娜飘逸,可这些拔地而起耸立在平原地带那鬼斧神工造就出千姿百态的岩溶峰林却以其独特的风韵令游客们为之倾倒。象鼻山、七星岩、独秀峰、望夫石、骆驼山……一座石峰就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块奇石就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泰国前总理沙纹·边蓬山在桂林浏览时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桂林的石峰美丽,芦笛岩钟乳石奇特,这是大自然造化的神奇!”
桂林之美,美就美丽在她那无数幽深奇邃的山洞,现在已开放提供游人观赏的洞穴就有近千个,并且还时有新的山洞在不断地发现之中。小吴不无遗憾地说自己从小生在桂林长在桂林却至今也未穷尽山洞之游呢!“无山不洞,无洞不奇。”这些美丽而深邃的岩洞给桂林风光增添了无尽的妩媚风姿:有数十个浑然天成的“莲花盆”于其内的莲花奇洞;有高达四十九米擎天石柱撑起的面积近6万平方米的罗田大岩洞;更为奇特的是被人们誉为“大自然艺术之宫”的芦笛岩奇洞,洞内有大量形象逼真色彩斑斓的石乳、石柱、石笋、石花、石幔,还有由无数奇石巧妙组合成的锦绣田园、飞流瀑布、原始森林、神宫仙府等奇观异景;另有许多惟妙惟肖的名花异草、珍禽奇兽的形象,还有敲击可作鼓瑟之声的石鼓、石琴……。走进芦笛岩奇洞,就是走进了一个鬼斧神工奇妙绝伦的神话世界。
桂林之美,美就美在她那一弯碧波荡漾的漓江水。桂林属裸露石灰岩地貌地带,按常规这种地质地貌的地方是不会有地表河流的。因为在石灰岩上雨水很快就渗入地下,通常是地下流水地面干旱的状况。可桂林一反寻常,却有一条美丽的漓江穿境而过,真可谓是得天独厚。漓江碧水涟漪,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在目,再加上两岸峻险的峭壁上翠竹摇曳树木葱笼,山水相映,美不胜收。著名艺术家徐悲鸿在他游览桂林后的观感中描述说:“漓江江水盈盈,照人如镜,萦回缭绕,平流如泻,有如吐丝,山光荡漾,明媚如画,真人间仙境也。”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在桂林这片平原地带为什么会有如此美丽的奇峰异景呢?面对我们好奇的提问,颇为家乡美景自豪的小吴自然是胸有成竹,他微笑着用不算标准的普通话滔滔不绝地给我们讲述了桂林石峰林形成的概况:据有关资料记载分析,大约在三亿五千万年前,桂林一带是烟波浩淼的浅海,海水里生长着无数的珊瑚和蜿足类古生物。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些古生物于一次次强烈的地壳构造运动撞击下死亡,留下大量石灰性骨骼,积淀形成了厚厚的石灰岩,最厚处竟达三千多米。桂林纬度很低,近几百万年里气候温暖潮湿,雨量充沛,石灰岩在带有大量二氧化碳雨水的浸泡侵蚀中逐渐被分化溶解,溶蚀的裂缝不断扩大,并在一次又一次地壳构造运动中加快分解溶蚀。这一带石灰岩地貌在不均衡的侵蚀下被溶蚀分解成千姿百态的岩块石峰,而大部分被彻底溶解掉的石灰岩则随逐渐南移的海水流走,留下的岩石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奇峰异石。所以可以说石灰岩是形成桂林石峰群山体的物质基础,而雨水长期的溶解则起到了加工雕塑的作用。桂林石峰群中那无数茹秀蕴芳的山洞也是被含有二氧化碳的雨水分解溶蚀而成。从这些奇峰异洞中我们看到了大自然无穷的威力和神奇。世界著名地质学家、加拿大墨克马斯特大学教授施瓦尔茨说:“信基督教的人一定要要朝拜耶路撒冷,研究岩溶的人一定要朝拜桂林。”桂林石灰岩溶蚀形成石峰群现象在地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桂林山水美景以其独特的风采吸引了千千万万的游客,也撩拔着文人雅士们写下了许多赞美的诗句,据说自古以来光是历代名人题咏赞美的诗就有四千多首。其中有就某个景点某个石峰的即兴题咏,也有较全面赞美桂林风光的诗,如宋代李纲写的一首《七律·桂林道中》千百年来为人们所喜爱:“桂林山水久闻风,身世茫茫堕其中,日暮碧云浓作朵,春深稚笋翠成丛,仙家多住空明洞,客梦来游群玉峰,雁荡武夷何足道,千岩原是小玲珑”。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也写有“桂岭环城如雁荡,平地苍玉忽嵯峨”等赞誉桂林风光之名句。更为有趣的是写下“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描绘桂林美景千古名句的韩愈却从未到过桂林,还有杜甫、白居易没有到过桂林却也写下了赞美桂林的诗。杜甫诗曰:“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梅花万里外,雪片一冬深”。白居易诗曰:“桂林无瘴气,析署有清风。山水衙门外,旌旗娄蝶中”。这与后来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从未到过庐山,却在台湾画下一巨幅《庐山图》有异曲同工之妙。面对人们的疑惑,大千大师回答说:“这张画,画的是我心中的庐山。”
诚然,韩愈、杜甫、白居易三位大诗人描绘的也是他们心中的桂林。
文为景衬,景以文传。桂林山水风光越来越为人们所喜爱,小吴颇感自豪地告诉我们,据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每年到这里来游览的中外游客高达百万人次。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先生面对桂林美景赞不绝口:“我周游了八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名城,没有一个比得上桂林美丽,没有一个名城的山水比得上阳朔山水。”
噫吁,桂林的确太美了,美得让人心醉!她是中华大地上一道格外亮丽的风景线,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
1993年8月写于自始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