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归来
文/陈立柱
北方的四月天,回暖,燕子归来。
清晨,又见乡村炊烟起。这时节,有些人家开始习惯性的将外屋地的房门打开,春风会不请自到,驱除满屋的阴潮之气,迎接老巢旧燕归来,或待新燕来筑巢。
窗外的柳有了绿意,辛劳的燕子分飞在途中。梨花一放白,灵巧矫健的燕子就会翻飞在枝头上,“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乡村人家是很在意燕子的,将房宅有燕子来筑巢,看成是有吉祥之兆,春季且看“谁家新燕啄春泥”。遇有不懂事的孩子要伤及燕子时,大人会立即前来阻止,并吓唬孩儿们:“打燕子,是会瞎眼的”,所以,燕子才能与人类同在屋檐下相处。
燕子,古时叫做玄鸟,有“北方色玄”之称。这种脖颈略带粉红色,羽翼着有黑色,腹部乳白色的燕子,爱在农舍屋檐下营造巢穴,这种燕子,俗称:“家燕”。(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是七十多种鸟类的统称。它们体形都比较小,翅尖窄,凹尾短喙,足部显得弱小。
北方人偏执的认为:燕子的故乡在北方,在北方人的眼里,燕子归来,如迎春花,是一种春来的象征。
“片片仙云来渡水,双双燕子共衔泥。”燕子筑巢,巢为皿状。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等。
燕子一般在四至七月繁殖。每年繁殖两窝,第一窝产卵四至六枚,第二窝少些,为两至五枚,卵为白色。
燕子夫妇不辞辛劳的哺育后代,共同孵卵,孜孜不倦的精神令人动容。
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小燕子就会啄出蛋壳,双燕共同饲喂着生有黄嘴丫儿的小燕子们,它们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似的,见着归来的父母,饥饿的小嘴各个张得像漏斗似的。小燕子长到二十左右天出窝,再喂一星期的时间,小燕子就可自己觅食,燕子的食物均为昆虫。看见小燕子纷纷出飞,老燕子默然在巢穴中,怎能不让我有“可怜天下父母心”之感叹呢?
人类不将燕子当宠物鸟来饲养,它们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其中,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形体稍大些。此种燕子腰部栗黄色,非常明显夺目,腹部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俗称:“麻燕”,但它们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
燕子不在树上、草丛磊窝,也不在树枝栖息。春耕犁地时,会翻出一些虫子,引来一些鸟儿捉食,就像行船的尾部相随一群海鸥一般,却不见一个燕子来觅食,真是怪哉。
“燕子低飞,雨要来。”这不是燕子有识天象的本事,是因为落雨前昆虫烦躁不安,飞舞不休,这时正是燕子扑食的良机,所以,燕子又有“雨燕”之称。
城里的天空,久违了燕子的踪影。在乡下居住的年间,我家有燕子巢穴两处:一处筑在外屋北侧的二道檩子中间;一处建在屋檐下的椽子边。老燕子频繁的飞来飞去,小燕子在窝里向外探头探脑的画面,仿佛就在我的眼前,真是往事如昨易白头呀!
回想起来,燕子真是一种很聪明的鸟,它们极会顺应天时而生存;选择和谐之家而居住;借助地利营造巢穴,除了人类,燕子将天时、地利、人和应运的淋漓至尽,无懈可击,天衣无缝。
有燕子居住的家庭主妇都很勤劳,因为天见亮,燕子就得出巢穴觅食,打开房门,放飞燕子是主妇晨起的要事;有燕子的家庭生活都很宁静、安逸、平和;家人的性情豁达、温和、亲善;生活习惯于早睡早起,入夜早熄灯,怕灯光刺伤了燕子的眼睛;老宅子,多年不修善,人间烟火不断……
入夜,燕子比人睡得还要安详,只有天降稠密的雨时,燕子才会在窝里唠叨不休,母亲说,这叫燕儿呢哝。不见燕子素食、减肥,它们却各个生出瘦小的腰身,缘由:也许靠的是遗传基因;不食高脂肪的肉类;劳其筋骨的缘故吧!
我时常会静下心来,看燕子双飞,眼睛随着它们穿行分飞的优美姿态;看着它们身穿燕尾服,忽高忽低,流畅、舒展、轻盈的斜影;心里体会着它们比翼齐飞,不离不弃,入对双飞的情形……这时,燕子令我顿生默然相爱寂静喜欢之情。
只是我不知到,它们是用燕语,还是靠飞翔的形体来沟通飞行的信息、计划、路线?
燕子飞行的流线,像在空间画工笔画,细致、细腻、细心,绝不会乱了章法。
流水,绿柳,桃红,雨燕……谁说这不是醉人的春归图景呢?
2011年5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