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的第一座公园

05-24 作者:心空了然

贵阳最早的公园是梦草公园,建于民国元年(1912年),又称贵州公园。位于中山西路与公园西路交叉口东北侧,至今周围仍然有公园路、公园西路、公园南路、公园北路等街名。解放后为中共贵阳市委所在地,与贵州省教育厅相邻。2003年,贵阳市委搬迁到金阳新区行政中心,原址建成恒峰步行街。明初,旧址为贵州提学副使毛科的府邸,名毛府塘。后来易主,成为贵州提学副使谢东山的宅邸,谢东山在此修《贵州通志》,改名梦草池。意本他的本家南宋诗人谢灵运的《登池上楼》诗名句“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以标榜其风雅。谢东山离开后,此园为吴中蕃(滋大)之父吴子骐的别墅。经吴氏经营,梦草池成为贵阳城内一座充满文化气息的花园别墅,常有骚人墨客在此赋诗作画。清初,此园成为贵州按察使署。清代吴振棫《黔语·卷下》说:梦草池“何时改作官廨,则无知之者。”民国王敬彝在《梦草池上吴滋大先生祠记》中也说:“清代开国之初,梦草池因何入官,则茫无征考。”也就是说私宅何时变为官署,谁也弄不明白了。有清一代,梦草池在按察使司署中,一般人是不能进去的。《黔语·卷下》说:司署厅事之西,曰西园,有池大数亩,曰梦草池。池上亭亦曰梦草,榜额为乾隆壬子奇(丰额)所书。池中荷花极繁盛。嘉庆间傅玉书在吴中蕃《敝帚集·序稿》中言:“紫泉(滋大)乡举二年而明亡,其诗屡及梦草池亭,盖其早岁旧居,迨更乱离,宅已他属,移居龙山,复徙芦荻哨。”王敬彝在《敝帚集·跋》中亦言:“而伤心梦草池等诗,往复感叹,有痛乎其言之者,亦可伤已。”也就是说,吴滋大离开梦草池旧居后,在诗中常常提及。如《忆梦草堂园池》:“佳园若胜友,结契非一春。一物不妄植,所事皆幽真。在郭能如谷,冥缅涵阴潾。望衡劳远叹,阒庭无近邻。反下花期锁,时钩避竹巾。高柳夹危栏,晏坐阅游鳞。繁香裹昏旦,气至多无因。素琴及浊醪,足以终吾身。岂知天不慭,欻忽扬波尘。过之未忍顾,入梦翻能亲。径榭转纡曲,木石增嶙峋。位置非有易,声光一以新。掬沼涤面颜,沁冷惊心神。乃知汗漫游,不出数尺茵。闵然念故园,何殊念故人。故人今尚尔,故园何足云。”诗意是说:梦草园如我的好朋友,结交不止一个春天了。园里的一草一木不是随便培植的,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隐居修道而设置的。梦草园在城外,幽深遥远,沉浸倒影在阴暗的水波之中。遥望梦草堂的衡门只有劳神远叹,寂静的庭院附近已经没有邻居了。正是花开时节反而把门锁上,记得园中的竹枝不时钩住行人的头巾,想避也避不开。园中高柳成行,池周有围栏,安然而坐可以观赏池中的游鱼。园中早晚弥漫浓郁的香气,却找不出缘由。在园中只要有素琴和浊酒,足可以了结我的一生。谁知老天不保佑,忽然扬起波澜和灰尘。经过梦草园不忍心回头看它一眼,进入我的梦中反而觉得更加亲近。园中小路曲折回旋,台榭转换多姿,树木茂盛,假山嶙峋。径榭木石位置没有变换,其声响光彩样样新鲜。捧起池水洗脸,清凉沁入心中,神情奇异而舒畅。想到要去池中游玩,只不过是数尺之外的绿茵那边。我忧伤地思念梦草园,与思念老朋友有何不同。老朋友的命运尚且如此,梦草园还有什么值得提及啊。此外,《张久如先生招饮梦草池阁》两首,写游梦草池的隔世之感,曾几何时,旧阁改观,老友重逢,不胜喜悦。《丙午元旦响怀堂试笔》抒写时过境迁,人事变异,社会改观,风情如旧的胸怀。

辛亥革命后,梦草池辟为公园。经历年培植,成为贵阳人的休闲胜地。园内曲径通幽,古木参天,浓荫蔽日,有千年皂角树,数百年的冬青树,尤以池中荷花为胜。在梦草亭中赏荷,花枝摇曳,鱼儿畅游,别具一番情趣。园内还有紫泉阁(吴中蕃号紫泉)、光复楼、响怀堂、吴滋大先生祠、明月轩等建筑,错落有致,相映成景。光复楼中藏有明代巡抚郭子章平播(今遵义)所铸“平播钟”。此外园中还养有珍禽猛兽狮、虎、水獭、仙鹤等供游人观赏。漫步园中,宛如置身人间仙境,令人心醉神驰,流连忘返。

1926年,改名为贵阳市公园。当时贵阳尚未设市,这又是唯一一座公园,贵阳市民皆简称为公园。1929年,毛光翔主黔,又改名中山公园。1935年后,公园先后被绥靖公署、警备司令部、省参议会等部门占有,园内设施备受破坏,梦草公园渐渐被贵阳市民遗忘。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