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品位

05-30 作者:老木

余秋雨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古人藏书辟蠹用芸草。芸,香草也。”就是说,古人在书中放置香草,不仅可以防蠹虫咬蛀,而且还可以给书留下幽幽清香,“书香”一词便由此而来。后来人们据此加以引申,形容读书人有“书香气”,“书卷气”。而读书人家则被称之为“书香门第”。可见,人的品位的高低与读不读书、读多少书、读什么样的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是文化的传播者,知识的播种者,读书对我们来说则显得更为重要。

阅读让文字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它比图像更空灵,比记忆更清晰,比冥想更深邃,它让你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让你深入到伟人的思考之中;阅读虽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和厚度,通过阅读你可以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阅读让你超越世俗生活的层面,建立起精神生活的美丽家园。

一、读什么样的书

林语堂先生有言:“我把有味或有兴趣认为是一切读书的钥匙。”所以,我认为教师只有读一流的书,才能做一流品位的人。

1。有味

有味就是有意思,有用,值得回味。就是读给人做学问的书,就是读给人启迪有益的书。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要读哪些有用的书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首先,要读史。历史对人类到目前为止的所有生活场景进行了最接近真实的描述。人的生命有限,如果想领略人类经历的甜酸苦辣、成功和失败、生命和死亡,就只能去读历史。其次要读哲学。哲学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寻找人之为人的存在根由的一种诘问。作为一个人,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自己是从哪里来的,我们要到哪里去。第三,要读一些心理学。林格教授说:“教育的本质是是心灵感应”,所以,作为教师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找到打开心灵的钥匙。第四,要读本专业的书。作为教师,要了解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最新最有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第五,要读文学。人是情感的动物。那些穿透情感层面,展示情感宇宙奇景的一定是好文学。所以为了情感成长的丰富,一定要读文学。教师成为了情感丰富的人,才会给学生情感世界一片蔚蓝的天。

2。有趣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即“境由心生”。佛说:“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意思是说,人们眼中景物的好坏,与人的心情的好坏有很大的关系。我们对我们有趣的东西才会感兴趣。正如袁枚所说:“若不快意,便置之,俟他人,或别有独契者自去读。”

读书的兴趣就像一条流淌着的河,当河水遇到一座石壁时,它会绕之而行;当河水流到了一所可爱的低谷时,它会在那里停留荡漾一下;当河水流到一所深深的山涧时,它便会长留在那里;当河水流至激湍时,它便会直流而下,一泻千里。这样,一点也没有什么勉强或决定的目的,终有一天,它会流入大海。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本书是人人所必须阅读的,只有在某时某地,某个环境或某个年龄中一个人所必读的书,就是你感兴趣的书。

二、读多少书

有两种观念:一是要多读,二是要精读。而我的观点是,教师读书即要做到泛读,又要做到精读。读书不以多少衡量优劣,而品位却以读书的态度来决定。

1。泛读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时代,这样为学生获得知识提供了更加广泛的渠道。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更新我们的知识,获得更多的信息。我们只有在知识的各种领域里涉猎,才能顺应时代的要求。什么都略懂一点并不是什么坏事。读一些与本专业看似无关的书,对自己的专业也会大有裨处。

2。精读

但人的精力毕竟事有限的,因此读书还要做到选得精,读得彻底。所谓“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两句诗值得每个读书人悬为座右铭。“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当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并收尽取,但是其所欲求者耳。故愿学者每一次作一意求之,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作此意求之,勿生余念;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做此。若学成,八面受敌,与慕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朱子尝劝他的门人采用这个方法。它是精读的一个要诀,可以养成仔细分析的习惯。

三、如何去读书

读书没有止境,读书却有境界。如何读书就是进入什么样境界。读书每到一种境界,人的品位都会就会有质的提升。

通常人们把读书分为以下四种境界:

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读书,要静心而读,守住心灵深处的宁静和纯真,耐得住寂寞,甘心于孤独。柳宗元诗云:“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淡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在明媚的春光里,小桥流水,白云悠悠,在树荫下,一本书,一把椅子,一杯清茶,读起书来,你会感到是那样的清静,那样的优雅;在寒冷的冬夜中,夜阑人静、万籁俱寂,在书房里,一本书,一个人,一盏孤灯,手不释卷,你又觉得是那样的幽静,那样的惬意。这是一种“板凳甘坐十年冷”的读书境界,是一种与世无争,悠然自得的品位。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读书不仅要坐下来,还要能读进去。书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书读进去了,就会沉醉其中,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真所谓时光现在最佳,风景这边独好。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阅遍人间春色。神马都是浮云,唯有读书让我沉醉。这样,人与书融为了一体。这是一种“书人合一”的读书境界,是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品位。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古今中外多少事,一切都付书本中。书籍犹如巍峨的高山,绵延不尽。读书到一定的程度,就会高屋建瓴,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深更透,人的心胸就会无限宽阔,显示一种博大的胸怀和宏伟的气魄。这是一种“天人合一”超越自我、超越现实的境界,是指点江山,舍我其谁的至高至上品位。

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永无止境。“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读书到最后,就深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知识的博大精深,要毕生践履,求精图新,倡导一种不断攀登、永远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终身学习,把读书作为人生的内在需求,融化到血液、基因和灵魂中去,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读绵绵无绝期。这是一种“时人合一”的超越空间的境界,是我思故我在的至远至臻的品位。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