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说《西游记》(4)
(四)菩提祖师究竟是谁?
陈宣章陈珑玥
孙悟空的首任师傅是菩提祖师。他只出现在第一回和第二回,而且给人的感觉是怪怪的:名出菩提,身行道家,似佛非佛,似道非道,佛道儒一体又非佛道儒。
《西游记》第一回中,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菩提乃佛教的象征,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成佛的。可是菩提祖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祖师传美猴王大道时说:“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这分明证实他是道家中人。
《西游记》第二回中,“一日,祖师登坛高坐,唤集诸仙,开讲大道。真个是: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妙演三乘教,精微万法全。慢摇麈尾喷珠玉,响振雷霆动九天。说一会道,讲一会禅,三家配合本如然。开明一字皈诚理,指引无生了性玄。”祖师传美猴王的秘诀:“显密圆通真妙诀,惜修生命无他说。都来总是精气神,谨固牢藏休漏泄。休漏泄,体中藏,汝受吾传道自昌。口诀记来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凉。得清凉,光皎洁,好向丹台赏明月。月藏玉兔日藏乌,自有龟蛇相盘结。相盘结,性命坚,却能火里种金莲。攒簇五行颠倒用,功完随作佛和仙。”三年后,祖师复登宝座,与众说法。谈的是公案比语,论的是外像包皮。但教美猴王的却是72变、筋斗云等法术。祖师道:“‘道’字门中有三百六十傍门,傍门皆有正果。”“流字门中,乃是儒家、释家、道家、阴阳家、墨家、医家,或看经,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类。”“静字门中,是休粮守谷,清静无为,参禅打坐,戒语持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关之类。”“动门之道,是有为有作,采阴补阳,攀弓踏弩,摩脐过气,用方炮制,烧茅打鼎,进红铅,炼秋石,并服妇乳之类。”祖师果然是包容万象、融会贯通、与天同寿、历劫明心的大宗师。然而他又嘲讽“参禅打坐、戒语持斋(佛家)”是窑头土坯,“采阳补阴,炼丹打汞(道家)”是水中捞月,“看经修身(儒家)”是壁里安柱。于是,关于“菩提祖师究竟是谁”便有五种观点:1。佛祖弟子须菩提或菩提树神。2。佛祖的师弟、西方教教主准提道人。3。佛祖化身。4。佛祖的师傅。5。灵宝道君。一、如来佛祖八大弟子地藏王,观世音,文殊,普贤,须菩提,金蝉子,阿难,迦叶。“须菩提”一身道装打扮,是由道入佛的大仙。但“菩提祖师就是须菩提或菩提树神”的说法仅是“菩提”二字,十分牵强。须菩提是古印度拘撒罗国舍卫城人,名“空生”。从释迦牟尼佛出家。须菩提每次化缘都去有钱人家里,因他同情穷人的贫困;”相传《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是佛陀与须菩提的对谈记录。可是,《西游记》第100回中,佛与菩萨名单中并没有“须菩提”的影子。
另一种说法:佛祖有十大弟子。须菩提以“恒乐安定、善解空义、志在空寂”称“解空第一”。另外九大弟子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富楼那“说法第一”、迦旃延“论议第一”、大迦叶“头陀第一”、阿那律“天眼第一”、优波离“持戒第一”、阿难陀“多闻第一”、罗罗“密行第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但是,佛祖弟子“须菩提”去扮演菩提祖师毫无理由。
二、《封神演义》认为佛教由西方教转化而来。其第61回中描写准提道人:“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这与《西游记》第一回中描写菩提祖师一致,吴承恩是这么写的。
但是,认为“西方教教主接引道人就是如来佛祖”却不对。《封神演义》第78回中描写接引道人:“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祥云更异常;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这与《西游记》第七回对赤脚大仙的描述一致:“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七宝莲台山样稳,千金花座锦般妆。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吴承恩的写法接引道人应是赤脚大仙(南无接引归真佛)。
三、认为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化身的理由:1。“菩提”二字。2。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的首尾是“灵山”)。而佛祖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大雷音寺”。道教中,灵台、方寸都指“心”,斜月三星也是一个“心”字。佛教有“佛在心中”之说。3。菩提祖师后来不知去向。4。《西游记》中佛祖说:“我西牛贺洲者,不贪不杀,养气潜灵,虽无上真,人人固寿”。菩提祖师与佛祖同是在西牛贺洲,法力高强,而佛祖却说西牛贺洲“无上真”。以佛祖的无边法眼,怎么不知道西牛贺洲还有菩提祖师存在。因此说菩提祖师就是佛祖。5。唐僧师徒修成正果时,只有唐僧与孙悟空成了佛,认为两个都是佛祖的徒弟,一个明,一个暗。6。大闹天宫有两个奇怪现象:所有天兵天将都不是孙悟空的对手;真正顶级的神仙没有出手或者出手也不尽力。
这些理由实在牵强附会。《西游记》写的是神怪世界,包罗的却是人间万象。玉皇大帝昏愦狭隘,地府龙宫以强懦弱,各路神仙多有“小处”,仙界、佛界诸多阴暗,无不是人间黑暗和腐朽的写照。加上唐朝以李姓尊道教。道教是贵族之教,儒教是士子(读书人)之教,佛教是平民之教。《西游记》扬佛抑道儒,怎么可能由佛祖化身去尊道收徒呢?
四、认为“菩提祖师是如来佛祖的师傅”者,就根据《西游记》第1回中,“祖师道:‘我门中有十二个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辈之小徒矣。’猴王道:‘那十二个字?’祖师道:‘乃广、大、智、慧、真、如、性、海、颖、悟、圆、觉十二字。排到你,正当‘悟’字。与你起个法名叫做‘孙悟空’好么?”并认为:“如来佛是菩提祖师第六代如字辈的徒弟,道教徒众是菩提祖师第五代真字辈学生(要不怎么叫太乙真人、紫阳真人呢)。”这更是不通。辈分以姓名的中间一字为准,不能乱搭,例如:孙悟空是悟字辈。“如来”是佛的别称,佛祖叫释迦牟尼佛或释迦牟尼如来。如来和佛同是一切佛的通称,并不是说某佛,正像先生阁下不是说某人一样。而“真人”也是称号,不是姓名。《西游记》第100回中,南无广庄严佛、南无大慈光佛、南无大慧力王佛、南无大通光佛、南无智慧胜佛(有“智”有“慧”)、南无慧炬照佛、南无慧幢胜王佛、南无海德光明佛、南无金海光佛、南无大势至菩萨、南无清净大海众菩萨(有“大”有“海”)、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南无三千揭谛大菩萨、南无五百阿罗大菩萨、南无金刚大士圣菩萨、南无八部天龙广力菩萨(即白龙马),难道都是菩提祖师的徒子徒孙?东海龙王敖广难道比如来佛还高五辈?五、认为“菩提祖师是通天教主灵宝道君”者的理由:封神以后灵宝道君相当郁闷,身为道家三清之一,自己的弟子都在封神时期死的死逃的逃,整个一个光杆司令,实权都被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的门下瓜分,法宝也在封神期间消耗得差不多了。灵宝道君在天庭相当压抑,精心策划复仇计划,悄然下界在灵台方寸山,打着菩提祖师旗号,似佛似道,既隐蔽又模糊,又可把祸水引向“须菩提”,嫁祸于西天佛门。教会了孙悟空又赶其下山,菩提祖师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到九幽之处,叫你万劫不得翻身。”
孙悟空大闹天宫对天庭、仙界都是打击,但最后却是佛祖来收场。《西游记》第44回,孙悟空又叫猪八戒把三清观的三清圣象(像)丢入毛(茅)坑。可见,孙悟空也弄不清菩提祖师是谁。而吴承恩把菩提祖师写成准提道人,可能是个烟幕弹,既用以发泄心底的“不平”之气,盼望玉宇澄清、尘垢涤荡;又扬佛抑道。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