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犬不宁
中国人大多数是农民。他们的心愿是“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五谷者,一般指“黍、稷、麦、菽、稻”也。对于城里人,只知道大米、面粉,也就知道稻、麦了。其它统称杂粮。。“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其实也是指农民。城里人现在是“四体不勤,啃老不停”。
“六畜”者,即牛、羊、马、猪、狗、鸡。牛用来耕地,马用来拉车,都是干出力活的,所以有“当牛做马”之说。现在牛是畜肉、产奶之用,马是骑兵、赛马只用,无所谓“当牛做马”了。羊、猪不说了,狗、鸡却更重要。
古人把乡村田园生活叫“鸡犬桑麻”,于是有“鸡犬不惊”、“鸡犬不留”之区别。因为自给自足,古人云:“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后来生产力发展了,就要出去交流了,于是就有“愚公移山”之事。记得学习“老三篇”时,一个同学说:“教堂门前有一滩狗屎,为什么要搬走教堂?愚公为什么不搬家,而要移山?”结果差一点进“牛棚”批斗。其实,国人有“叶落归根”,“故土难离”之情结,祖上的基业怎么能抛弃呢?当然,“愚公移山”主要是一种精神。这不是“为了金钱,动不动就移民”之辈能理解的。
狗、鸡的重要,现在在城市里更甚。到处都是“肯德基”、“振鼎鸡”之类的招牌;鸡蛋更是一日不能离。而狗则是宠物之首,到处是遛狗的踪影。我们小区,每天都有“拾狗屎”的义工,退休党员带头,轮流干活。
过去城里人有钱养猫,尤其是波斯猫。现在,小区里有许多流浪猫,有些老太太用剩饭剩菜喂流浪猫。至少对小区的老鼠有一点威吓作用。
对于现在的“宠物狗热”,我则是很为不满:1。狂犬病:每年因为它死去不少人。我弟弟的朋友出去旅游,把宠物狗委托我弟弟照看几天。可是,宠物狗不管朋友之情,咬了我弟弟,结果去医院花了一千多元。2。小区里有几条大狗,很是吓人。遛狗时还常常没有绳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3。每天居委会要安排“拾狗屎”的义工,劳民伤财。4。现在宠物狗的生活很好。小区有个老太太,养了三条狗。什么香肠、狗粮,每个月的消费比老太太自己还要多。不说世界上的饥民,也不说灾区,就是农民工也没有它们“幸福”。5。狗多了,就产生许多流浪狗。虽然狗肉可食,但是,流浪狗不可欺。否则,“狗道主义”者会兴师问罪。竟然有养流浪狗而闻名于世者。6。人老了,睡眠就差,入睡难,易惊醒。夜深人静,狗吠声此起彼伏,无可奈何。7。小区里宠物狗多了,难免在大众广庭之下公母嬉戏杂交,有碍观瞻。8。宠物狗不但价格昂贵,而且形成一条龙服务。不但有宠物医院,而且还有贵宾式服务。据说,理一次“狗发”就是几百上千。令人大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感。9。狗性是只认主人不认理。宠狗日久,难免传染狗性。一旦“有主走遍天下,无主寸步难行”,就麻烦了。10。《聊斋》中有一篇《犬奸》,万一发生类似之事,给狗道主义者脸上抹灰。(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这几天,清晨闻鸡鸣,给城市生活带来“新的”课题。据说,鸡也是宠物,而且可以司晨、下蛋、吃肉。城市中,原来只是“开门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后来成为“犬吠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现在终于回归古里,“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了。但是,对我而已,则是“鸡犬之声,扰民不宁”。这就是“鸡犬不宁”新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