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两次流泪
我的两次流泪
——回忆观看电影《少年犯》
濉溪县沈圩学校 王成志
1985年,尚在师范学校就读的我观看由张良、王静珠夫妇编导演的电影《少年犯》,现在回想起来仍为那些误入歧途的孩子感慨,该影片全部是在押的被管教的孩子扮演,这些当时的小演员们,生动逼真地塑造了荧屏形象。影片真实的反映了党和人民对过失青少年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孩子家庭对孩子的谅解、误解及恨中所夹杂的爱,期中影片中的两个片段至今印在我的脑海里,使我潸然泪下。
孩子也需要温暖
--方刚吞食剪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影片中,家属接待日,当方刚看到别人的家属都来看望自己的儿女,弟妹时,而自己的父母却没有来,他木然了、呆住了,继而发出“我是再也没人要的孩子了”的绝望呼声,继而抱头痛哭不止。方刚的自尊受到莫大的打击,此时的他需要母爱;需要父情;更需要父母伸出温暖的大手;需要父母的安慰谅解,他一旦失去这些,便意识到世间再不容他生存下去,感到前途渺茫,希望破灭。“痛苦并不可拍,可怕的是在痛苦中沉沦”。于是他绝望的吞食下剪刀,由于及时抢救,才不至于丧生,这一惨痛教训给所有的父母一记重重的棒喝,作为家长不要认为自己的孩子不争气,或者是犯法甚至犯罪,就认为无药可救,而用“我们早已和他断绝了关系”来推卸责任。把孩子往绝路上推,特别是现实社会,作为从教将近三十年的我,发自心底的呐喊:家长更应当给孩子以心灵的安慰,精神的鼓励。“可怜天下父母心”,对于孩子的叛逆、倔强、间或惹事,都有“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但当他们不能成为钢,仍是生铁,或者成为烂污泥,做家长就应当帮他们清污,帮其走出泥坑,步入正途,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帮其树立自信,希望他们在迷途后,重新斩开荆棘,劈开浓雾,脱掉龌龊的外衣,走出罪恶的深谷,满怀信心和勇气驰骋在人生的道路上。
他们并非庸才
--沈金明考上大学
片中萧佛拿着沈金明被大学录取的有关报纸,让人振奋。看此镜头,我异常激动,止不住流出欢愉的泪水,心啊,如那欢腾的野马,奔放不羁,有喜悦、有感动、有震撼。我想:金明的父母,姐弟也应和我的心情一样。沈金明与其他少年犯一样入管教所前是个小流氓,在管教所里,管教人员的努力;家长的关怀。使他逐步认识自己所犯的错误,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决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正直的人;“浪子回头金不换”电影里沈金明在少管所里刻苦学习,表现出色,被提前释放,特别是一次外国记者采访时,沈金明用极其娴熟而流利纯正的外语与记者对话,是老外记者刮目相看,钦佩不已。沈金明从小生活在优裕的家庭环境中,幼稚、单纯,但求知欲很强。他因为受黄色手抄本的毒害而犯了奸淫幼女罪。来到少管所以后,他受到领导和管教的教育,逐渐悔悟,并发奋读书,终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少年犯考入大学,是奇迹,是努力的结果,这种努力来自于:金明本人;社会的理解;管教的得法。特别是二中队谢队长给予金明精神上鼓励和物质上的帮助,把自己的袖珍式收音机借给他学习外语,使他受到莫大的鼓舞。孩子不是庸才,而是璞玉,经过雕琢会成为价值连城的宝玉。他们虽然一时糊涂误入歧途,但他们不是不堪造就,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不歧视、不蔑视、给予他们温暖,伸出友谊之手,定能让他们风雨之后见到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