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生

04-26 作者:孙逸华

要让我以及其他人群相信有来生这种说法,对我来说一定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要是不去相信,我一定会倍感生活无以抵消的悲剧性。深知生命只有一次,青春只有一回,那我们该是如何的悲哀,进而转向身在当下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我们甚至熬着夜,不肯放一天就这么离开。我们太爱这样的生活了,怎么肯恍恍惚惚就一再错失下去。生物性的本能开始发挥得淋漓尽致,甚至懒得思考,贪婪到极致疯狂。

可一旦有了来生,一切就会好转,死去的人会以另一种我们难以猜测的形式继续生活下去,这一定是对我们不能释怀的另一个出口。而即便是我们死了,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继续生活下去,这对人来说,不是一个最大的安慰吗?而对于那些过往的遗憾,我们也不会再那么揪着不放,因为有来生还可以重新轮回,我们是有机会去弥补和重新来过的。于是太多经历风雨的人,都喜欢说上这么一句,有来生就好了。可为什么不呢,我们为什么不去这么相信呢?他们也许会说,这只是一种自欺欺人,甚至那些研究生理学科的人还不用怎么费唇舌就直接推翻这样的想象。

于是,要让人去相信有来生,确实是一件不易行通的事,就像强迫自己去住一个空中楼阁却又不能感到害怕一样。可我们依然向往着那样的空中楼阁,那是属于装饰性的生活。譬如你所住的房屋,一定有太多是属于装饰性的东西,虽然不实用,但有时比实用的更能安慰和鼓励我们。当所有的东西都指向实用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感到内心的苦恼,仿佛生活里欠缺一些东西,譬如幻想,譬如宁静。没有这些我们一样能活,像动物一样。可像动物一样活着,显然不是大多数人的追求,所以装饰也是必要的,因此装饰性的学科也就兴盛起来,像音乐,文学,绘画……

来生,就像一门不怎么起眼,但人们都迫切需要的装饰性学科,是用来装饰的,当然也就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一定要用实用性的学科去推敲它,就像用生理学去攻击文学,在论点和论据的支撑下,文学肯定是要落败的。你并不能用诗歌来当饭吃,当衣服穿。但有一点却也是明显的,你可以通过文学来把饭吃得精致,把衣服穿得漂亮。如此,给自己实用性的生活加上一点装饰,是如此必要的,那么相信来生在这时听起来就没有那么虚妄了。

能够相信来生,那么生活里现存的烦恼自然会减退不少,但自然也会引来不少当世者更多的贪婪。比如不珍惜生命的人会更加不珍惜生命,因为不是还有那么多个来生在等着的吗,他何必要在这一辈子珍惜呢!来生其实是我们幻想出来的,并不是作为我们当下糊涂生活的借口,我们只是用来装饰那些挽救不了的遗憾,就像死者的照片可以带给我们想念,并不是用来麻痹自己,欺骗自己的。

相信来生,是一种从容,也是一种豁达。在坎坷的生命进程里,我们都避免不了产生太多的忧患得失。我们的亲人,我们的爱人,以及我们那些弥足珍贵的朋友,都是我们最好的财富,他们既是我们最实用的,也是用于装饰我们生活的。我们感激他们为我们带来美丽而富饶的生活的同时,也应当相信,即便有一天他们不存在了,也一定有这样的一个来生,安好的活在这个世上,以满足我们对他们最真的敬爱和珍惜。(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那些在地震中死去的同胞们,也一定有着自己未完成的理想,未实现的期盼,谨愿他们也有这样一个来世,既在他们各自亲人的心里,也在所有中国人心里。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