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雷响”了,“雨”将何时才来?

04-29 作者:都市笔者

郭翰/文

红十字会近日再一次推高民众讨论慈善“公信力”,可以说,红十字会已显得有些四面楚歌了。

从雅安、庐山地震一路走来,会十字会似乎有些“疲惫”,公众不领情,有种一致否决的意思。

人们都说,全部是由于一个姑娘郭美美。其实,笔者以为还是片面了一些。

近年来,质疑红十字会的语言并不少,从奢侈浪费,到管理“黑灯瞎火,让人摸不着北。”似乎也不是一个小姑娘完全可以左右的。而一致口诛笔伐,关键一点,都是大家拿出来的钱,为什么就会不明不白的没有了影子?

应该说,郭美美事件,也只是一个“花开的季节”。里面的管理制度,才是大家睁大眼睛看着的关键所在。从雅安、庐山一路走来,一点点质疑,不能说是公众挑刺。(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关键一点,作为一个官方化的慈善组织,有理由,也有义务“对捐赠实行完全、彻底的公开。”

带好头,才能起好步。作为捐赠人,捐款是为了他人能够受益。“捐赠人向红十字会捐赠之后,完全有权了解自己捐赠的使用情况,有权对自己捐赠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这不仅关系到捐赠人的人心,也关系到作为一个慈善机构的信任度。

但是,一直以来,红十字会的“慈善垄断”,似乎总是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面纱。不仅公众看不清楚?捐赠人也只能是听其言,还不能观其行?

据报道,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委员长会议,日前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2013年立法工作计划。“修改《红十字会法》”被列入立法预备项目,将视情况在2013年或者以后年度安排审议。

真希望,法律的修改能够重塑红十字会的信心,也能构建出一套完善的慈善路径。这或许是给大家最终的答复,也或者是对红会信任度“流失”最强有力的“弥补”。

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慈善确实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保障。从汶川地震,到雅安、庐山地震已经说明。发展慈善事业,不仅需要全民参与,还要需要每个人都肩负使命。

但作为红十字会这样具有说服力的组织,如果还一如既往的身份只是“喊话”,而不拿出实际行动来。那么,公众诉求,就会成为慢慢没有声音的“隐忍”。如此一来,红会也会陷入迷茫不知所措的境地。

也正如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说的,“红十字会的资金、人员均来源于百姓,所以大家对其公开透明的要求要紧迫得多,我们会根据自身分析及社会需求往正确方向走,”“如果两到三年,还是不能翻转‘黑十字’印象的话,我自动请求辞职!”的决心一样。“铁腕”改革,似乎锐不可当。从法律,从红十字高层,感觉这场改革已经不可避免了。

真希望红十字会不仅从法律,还是从决心上,都能拿出一个强有力的“铁腕”出来。因为说到就要做到。如果公众的信任再一次成为一种需要理解,或者说,红十字会只“打雷”不“下雨”?如此演绎奇迹故事的红十字会,还真不知道将会如何“奇迹”?

注: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来源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