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桥

10-22 作者:迟志伟

三十年的时光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弹指一挥间,可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却让我们伟大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生在80年后的我不足以见证这一切,可改革中的一些点滴却依然让我记忆犹新。

我家住在城乡接合部,就是现在的江南新区。我小时候只有一个至今已经不允许机动车通行的海浪桥可以通向对岸。多少年来,我常常伫立桥头,痴痴俯看滚滚江水,呆呆仰望月朗风清,我的梦寐里一直有一座横跨我记忆之河的桥。小时候要到市里特别不容易。母亲曾给我讲过一件事,有一年冬天母亲背着我走在冰上,也许是冰冻的不太结实,我们娘俩一不留心掉下去,正巧遇到一个好心人救了我们母女。每当母亲给我讲起这段经历时,我都觉得手心发凉。在没有桥的那个年代不知道这美丽的牡丹江给我们带来了多少的不便。

在我儿时模糊的记忆中,父亲带我到市里走亲戚,就得背着我从现在的江南新区走到兴隆镇里,然后再过海浪桥。童年的我想过江就要绕一个好大的圈。牡丹江市里近在咫尺,可又那么的遥不可及,所以在我的印象里少了许多对城市的记忆。也记不清是哪一年,只知道那时我还没有上学,江上架起了大桥,我和我的小伙伴就常到江边去看工人修桥。记得一次父亲带我到市里,牡丹江大桥还没有剪彩竣工,当时一个守桥的工人看到父亲背着我,不忍心让我们绕老桥多走冤枉路,就让我们过去了,而且他还说,父亲和我是第一个“踩桥的人”,我高兴的竟从父亲肩头下来,要自己亲自感受一下新桥,这段往事永远的镌刻在我美好的童年记忆里。

桥对于今天的孩子也许是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可在与我年龄相仿的农村孩子心中,都有过对桥最深的渴望。每天望着江的对面,让我的记忆里更多了几分遐想。现在的牡丹江大桥已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今天的孩子们不会再去想桥的意义,可是当我想起我是第一个“踩桥的人”时,心中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尽的喜悦。

现在牡丹江不止有牡丹江大桥、还有桦林大桥、东光立交桥、虹云桥、更有最近竣工的连接大湾村与东四条路的新桥,真的是让我生出许多的感慨。有时我会特意走到新桥上看看城市的景色,同时也感受一下时代的变迁。曾经有位外地来的朋友说在新桥上看牡丹江有点“小大连”的味道。听到这句话我也感到些许的欣慰,这就是城市在不知不觉中悄然发生的变化。我的家依然在江南,可现在的江南已不再是曾经的农村,如今市政府就在我家的东面。

记得我上高中时家离学校18里地,因为放学晚而赶不上公共汽车,和我同行的同学到了江滨就到家了。那时的路灯也不如现在的亮,我一个人走在桥上特别害怕,可又不得不骑着自行车在桥上壮胆前行。下桥之后根本没有路灯,我胆颤心惊的在黑暗中穿行,父母只好天天在桥头接我。(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如今路还是那段路,可现在的夜行人再也不用为此担心,江南的路上灯火通明,路面也宽了许多,这是我二十年前想不到的。我今年28岁,这样的年龄还不能完全见证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变化,可我却体会到了一种深深的幸福。

今天的我依然会走到桥上看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桥上的风景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见证。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桥也在历史的变迁中不断增多,我相信未来的日子里,桥上的风景会更加绚烂!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