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水韵
中国,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国家。河流纵横,池湖密布,它们流淌在青山脚下,穿行于广袤的田畴。千百年来,是水滋养着华夏,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属性。
老子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一语道破了水的柔弱秀美与坚韧顽强的两重性。
绿水迢迢,点点微波弥漫着灵秀的气息。“瓜洲渡口山如浪,扬子桥头水似云”,“西风作意送行舟,帆饱清淮碧玉流”。轻纱雾霭的湖,叮咚奏鸣的泉,封印了如画的山色在这凌波水韵中,传承千年。
曲水清流,清澈纯净又意味悠长。她像风韵独特的仙子,虽着一袭素裙,却无愧于美的经典。你看,阳光在她的肌肤上静然流淌,诗意在她的心间轻舞飞扬。水边的人受了水的滋养,亦温婉细腻,柔肠百转。君不见莫愁湖畔莫愁女、瓜洲古渡杜十娘、西泠桥畔苏小小、秦淮河上李香君,水秀人美情亦浓,依依流水见证了太多美丽的故事与传说。
千秋水韵,流淌在漫漫岁月中,于指尖滑过,清凉入心。于是浮躁的心中从此多了一分柔情与细腻,懂得感恩,感谢造物的滋养;学会珍藏,珍视一种率真的性情。
水,滋润万物,乃生命之源,载舟千年,亦有覆舟之时,毁屋淹田,家园毁于一旦,杀伤之势不可小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战争中,经常用水作为一种武器向敌方进攻,或筑坝淹城,或决堤冲敌,或以水守城,或绝水困敌,可见水与火一样可对人与物进行打击和创伤。韩信以潍水灭龙且,关羽以汉水淹七军,完美地诠释了水的威力。
我国历史上频繁出现的洪水灾害的破坏力之强则更令人骇然。《尧典》记载:“汤汤洪水方割,汤汤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徽宗政和七年,黄河决口,淹死一百多万人;明崇祯十五年,黄河泛滥,开封城内三十七万人,被淹死三十四万。
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也屡遭其害。我想,掌握先进预测技术的我们,不该再把洪水完全归祸于天灾,我们应主动和自然沟通,未雨绸缪。
水的性格,温柔之余更显刚烈。我们应善待这生命之源,尽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
水,之所以柔美,源自她由内至外的和谐,故决口泛滥乃其失衡所致。平衡之论,水之韵也,自然之道也。
愿倾我中华之力,传水韵于万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