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藏茶神秘的面纱

09-12 作者:河马

雪域高原,世界屋脊,那里不仅有最早的藏传佛教,还有茶马古道贩来的黑茶。进藏黑茶,俗称藏茶。

《宋史》及西藏其它典籍记载,藏茶的传说大概有两种。一种说,唐代藏王松赞干布久卧病榻,一日倚窗而看,忽见小鸟口衔一支嫩枝飞来。藏王脑海灵光乍现,即命宫役取来熬水,服下后浑身舒泰,固疾竟不日而愈。藏王遂派人按此枝四处寻找,终在汉区(今四川)找到了茶这种植物。另一种说,唐代文成公主和亲进藏时,曾带三件宝物:茶叶、丝绸和笔墨。从此,藏茶和中原文化逐渐与藏胞的饮食起居融合,形成今天神秘而独特的藏文化。

两种传说,旨归叠加:汉藏因茶而日渐亲密,以致圆融无碍。事实上,藏茶的发展,在元朝统治西藏时期达到鼎盛。1206年,蒙古大汗成吉思汗率精锐铁骑直指阿里,西藏宣告归降。成吉思汗去世后,他的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窝阔台将甘肃、青海及原西夏属区封给他的二子阔端,阔端将藏茶引入蒙军的金戈铁马,因此藏茶随军到达中亚、西亚,远播欧洲东部。直到今天,从中国运去的砖茶仍然是中西亚的至爱,被视为神品。藏茶流传迄今,至少上千年历史。藏茶不仅成为藏胞“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还成为历代中央政府借以控制西藏的政治利刃。这种区域封锁和交易垄断,使千年古茶在汉区也变得十分珍稀。

而“茶马互市”,古雅州乃集散地。《明史·食货志》记载:“明初,雅州(今雅安)碉门茶马司规定,西藏的上等马给茶40斤,中等马给茶30斤,下等马给茶20斤。”到了战马稀缺的年份,雅州碉门茶马司又改规定为:“上等马给茶120斤,中等马给茶70斤,下等马给茶50斤。”这说明“茶马互市”的政令以雅安为首发。

清史载,康熙四十年(1710年),曾规定按照配给的销往康藏地区的边茶叫南路边茶,产地指定在四川雅安,茶经名山、天全和邛峡五县。销售地在打箭炉。另有一说,也在康熙四十年,将输入藏茶按产地分为南路边茶、西路边茶、云南紧茶、两湖黑茶和老青茶。雍正二年(1724年),清廷岁赏赐达赖茶叶5000斤,班禅则减半,为2500斤,每年由打箭炉拨运;此外给运银200两,谓之“赏赐茶”。每年由茶商采办,实际数量分别为15000斤和5000斤。前者多出两倍,后者多了一倍。可见,活佛也离不开茶的滋润。《雅安县志·盐茶》中提到:“赏赐茶单年三百包,双年二百包,由道署领价,赏给达赖喇嘛茶,七十五包,包重五十斤,除折扣核减,实际领银三百四十五两,另由地丁坐支。”有清以降,直到新中国成立,藏茶更有佛缘。十世班禅活佛一生均饮用雅安茶厂特供藏茶。活佛两度到雅安茶厂视察,对金尖和康砖这两个品种情有独钟,珍爱有加。1986年8月3日,十世班禅专门为该厂题词:“煦风送暖催春意,碧玉绿叶舞新姿,馨香扑鼻味醇美,雅安藏茶引嘉宾。”2005年7月,十一世班禅来到雅安,接受雅安政府的馈赠——雅安茶厂出品的金尖礼品藏茶。

除了活佛,藏传佛教与藏茶也关系密切。在拉萨,藏传佛教虽然门派颇多,但对藏茶的珍爱却高度一致,很容易达成共识。每到大法会盛典,雅安茶厂出品的佛茶均作为开光供奉圣物。许多寺院把藏茶作为镇寺之宝。金尖和康砖往往作为活佛、喇嘛们互赠之佳品。寺院和施众布施之间,最好的布施品也以藏茶为最圣洁的礼品。在藏区寺院,煮藏茶也挺讲究,要有特别的职位,还要有很好的修行及福报好的僧人,才能享有煮藏茶、布施藏茶的资格。班禅活佛就是格鲁派的藏茶代言,而宁玛派、苯教等都崇尚金尖和康砖。因此不约而同,使藏茶成为宗教仪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川藏交界所谓的水乳大地,其实融合了汉藏的人文与宗教体验。这也是中国茶文化鲜为人知的一面。(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古名刹出茶寿。庙里修行的僧众,一般粗茶淡饭,生活简朴,环境友好,得享天年。因此平均寿命远高于芸芸众生。茶,对僧人来说,既是每日离不开的生活饮品,同时他们还视喝茶和敬茶为与佛一味的象征,并在品茶中感悟佛理。

藏茶分清茶和酥油茶。前者指藏茶泡出来后,可直接饮用;后者藏族叫“打酥油茶”。酥油由牛奶中提取。制作时先将藏茶熬成清茶,再在茶汁中加入酥油和食盐,倒入竹制或木制的茶筒。然后用一种顶端装有圆形木柄的木棍,上下抽拉,使茶、油和食盐达致水乳交融,最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香味浓郁的酥油茶。打酥油茶也成了藏族同胞款待客人的重要仪式。据说喝完剩下的茶渣,拿去喂马,不仅长膘,还长力气。

藏茶的特点,号称四绝。谓之“红、浓、陈、醇”。红,指茶之汤色透红,鲜活可爱;浓,指茶味地道,入口爽而酣;陈,指陈香味,保存时间越久的老茶,陈香味越浓厚持久;醇,指入口滑而甜,滋味醇厚,不苦不涩。而在加工上,藏茶要经过和茶、顺茶、调茶、团茶、陈茶等五大工序和三十二道工艺,约六个月左右,依古法炮制方可出品。标准藏茶外观粗壮,褐黑有光,具备“红、浓、陈、醇”四绝特色。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藏茶包含500种对人体有益的有机化合物,还有700种香气化合物。不仅内含物质丰富,而且清香、青草气香、玫瑰花香、桂花香、兰花香、紫罗兰香、水仙花香、果味香、木质香、蜜糖香、陈香等香型扑鼻而来,余香绕舌不绝如缕。藏民不喝藏茶就会腹胀、头晕,因为藏茶能抗高原缺氧及强辐射,能抗衰老及“三高”,能调理肠胃等。难怪藏族谚语说:“青稞之热,非茶不消,腥肉之食,非茶不解。”

时至今日,中国人均茶叶年消费量仅为0。38千克,远未达到世界人均茶叶年消费量0。49千克的水平,不过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潮汕地区人均达3千克,牧区人均则更是高达5千克。在此意义上,倡导绿色消费,弘扬茶文化,多喝藏茶,成为一种时尚。无论佛门中人或俗世中人,都可以向茶寿靠近。

盛产于四川盆地西南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位处雅安雨极腹地1000米以上的藏茶,至此撩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