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 神――旅美散记(十二)

09-18 作者:hxl

女神

――旅美散记(十二)

乘坐“曼哈顿游轮”,去纽约赫德森河口(曼哈顿岛入口处)的“自由岛”上,看自由女神像,是个自费项目,30USD(美元)/人。从市区到自由岛,每隔半小时有一班轮渡,来往非常方便。

自由女神像,又称“自由照耀世界”、“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一个多世纪来,来到纽约的人都会远远眺望自由女神,在蓝天白云的映照下,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式宽松长袍,右手高擎象征自由的几米长的火炬,左手紧握一部铜质巨书,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日期――公元1776年7月4日,脚上散落着已断裂的锁链,右脚跟抬起作行进状,整体为挣脱枷锁、挺身前行的反抗者形象,女神气宇轩昂、神态刚毅,凛然不可侵犯。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而自然。当夜暮降临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而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了一串闪着金黄色的亮光,给热闹而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

创造这一艺术杰作的法国雕塑家巴特尔迪,在他17岁时亲眼目睹了的激动人心的一幕:1851年,路易·波拿巴发动了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政变。一天,一群共和国党人在街头筑起防御公事,与政变者展开巷战。暮色时分,一位忠于共和政权的年轻姑娘,手持燃烧的火炬,跃过障碍物,高呼“前进”的口号向敌人冲去,不幸中弹牺牲。从此,这位高擎火炬的勇敢姑娘就成了雕塑家心中追求自由的象征,另外,女神像的形体以巴特尔迪的妻子为原型创作,面容则取自他的母亲。历时10年艰辛完成了雕像的雕塑工作。1876年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用来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

自由岛地势平坦,扼纽约港咽喉。耗费了约80吨的薄铜片、120吨的铁骨架、高49。8米、重225吨的女神像要雄踞于此,不仅要稳,而且要经得住强劲的海风,曾设计巴黎铁塔的著名工程师埃菲尔为此设计了一种有四只脚支立的铁塔型内部支撑结构,塔脚嵌入台基约8米深。1886年初,75名工人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用30万只铆钉把自由神像约100块零件钉到它的骨架上。10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全部完工。自1886年落成之后,自由女神每年被闪电击中约600次。这座全世界独一无双的巨像从此稳如泰山般屹立在海滨小岛上。(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自由女神像外实中空,是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女神像内分为22层,乘电梯可抵达第10层,再攀登螺旋形阶梯,可到达雕像的皇冠处。皇冠处设有四面小窗,凭窗俯视,纽约全市的优美景色尽收眼底。观光的游人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通过窗口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曼哈顿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9。11袭击后因顾及安全暂停了开放,直到2009年5月才再次对外开放。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

看自由女神,又拍来许多照片,回到旅馆,躺在床上,翻看回味:美国人的花样经也真多,如此花大钱出大力经营女神,中国类似女神像的东西又有几件?兴许,一个国家的文化,不应该只是京剧、檀香扇、文房四宝这些东西……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