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集

09-25 作者:尔承

我年少时曾在北方乡村插队当知青,当年乡村那个贫困落后啊,非如今青少年能够想象。回想在那段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极度贫乏的日子里,最令人向往的,莫过于赶集了。

那时是人民公社,农民平时大呼隆下地干活记工分,到了每年农历九月二十,才是生产队结账分红的时候。老百姓辛苦一年,总算秋收完毕,交完公粮,少得可怜的粮草到手,喘了口气,于艰难竭蹶之中,存聊以卒岁之想。手中有了一点黄豆、花生之类,家里喂养一年的禽畜也有了秋膘,可以到集上卖掉,换钱还一年的赊欠或打灯油、称盐巴,给小孩扯点布。总而言之,集上是个好地方,没钱的可以拿东西变卖到钱,有了钱又可以买到需要的东西,因此,从秋天到年关,赶集的人最多,集上也最热闹。

当地风俗,农历逢五、逢十是赶集的日子,只不过五是单日,小集,赶的人少;十是双日,大集,赶的人多。到了大集这天,吃过早饭,只要站在门口,就不断会有路过的村民招呼我,走啊!赶集去啊!于是不管囊中有没有钱,多半就会跟着去了。

集有八里路远,还要过一条河。沿途经过几个村庄,清一色泥墙草顶土房子,门前屋后的树在秋冬落尽了叶子。但各村赶集的人源源汇聚到路上,有挑担的、推车的,也有牵头猪抱只鹅的,更多的则背着搭敛或挎着筐篮。大伙结伴说笑而行,互相开一些俚俗的玩笑,不知不觉忘了负重赶路的辛苦,等到远远望见两排青砖红瓦的气派房子,远远听见树上高音喇叭唱着“北风那个吹”或“临行喝妈一碗酒”,就是集镇快到了。

集也就是门户对开的农业资料供销社和生活资料供销社之间的一条街巷,煎油粑粑和炸油馓子的香味,残忍地诱惑折磨着常年就着咸菜喝杂粮粥的人们,但想到明春的种子、孩子的学费、迫近的年关和赊欠,还是很少有庄稼人舍得买来吃,只有产妇坐月子的人家才买一串油馓子,再在供销社买包红糖回去。那年头肉除了逢年过节凭票限量供应外,平时是看不见的,因为杀猪卖肉是搞资本主义,杀耕牛更是弥天大罪,要坐牢的。可集上仍熙熙攘攘,两边墙根蹲满了摊主,放着各种农副产品、蔬菜、禽、蛋、柿子、秋枣,延伸到尽头才是粮行,升、斗在笆篓麻袋中舀进量出,进行粮食交易。附近的鸟雀们也撒着欢飞上飞下,乘人不备捡食谷粒。旁边一块已收割的空茬地里一片猪的哼哼声,百余头猪集中在这里,买卖双方通过握手在袖中用手指谈妥价钱。

逛集做买卖之余,本村或邻村沾亲带故的人们聚在一起,烟袋锅在嘴边闪着火星,一年的收成和今天的行市就是他们的话题了,偶有俊俏媳妇或大闺女路过就是众人目光的聚焦了,二、三好友走进路边小饭店叫一盆白菜炖豆腐和一瓶山芋干子酒,就是一次奢侈的享受了。然后大伙下集回家。(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一次我口袋里居然有八角钱,天冷了没有袜子穿,准备在集上买一双长统棉袜,走进供销社眼前突然一亮,在卖文具的柜台角落里,竟有一本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在那样的年代那样的穷乡僻壤,这实在是惊喜的发现啊,毫不犹豫就花六角四分钱买了下来,袜子当然是买不成了。出了店门又遇村邻告诉我,晚上县电影放映队在集镇中学操场露天放映《南征北战》和《青松岭》,真是好事成双,令人兴奋不已。

回村途中挽起裤腿提着鞋涉水过河,冰冷的河水浸得皴裂的赤脚杆生疼,我攀上高陡的河床,惊起了迁徙途中落在沿河冬麦田里啄食麦苗的灰斑雁群,大雁的振翅声和清越的鸣叫回响在空中,由近而远,我的心里竟也泛起朦胧的希望和莫名的冲动。

再经过那些村庄的时候,家家户户升起的袅袅炊烟和鸡犬之声使村庄有了生气。碌碌的饥肠也使我加快了脚步。

那天晚上,在四村八寨通往集镇的坎坷田间小路上,都有一串串手电筒和马灯的亮点象萤火虫一样跳跃移动,远远的彼此间还“哦呵呵——哦呵呵——”地呼应着,这都是要赶到集上去看电影的乡亲们。我虽然肠胃里只添了两只煮红薯,却也兴致勃勃高一脚低一脚的行走在这行列之中,这大概就是所谓的青春活力吧。

共 50 条文章评论
  • 很好 赞了,推荐阅读2011-09-25 18:37
  • 问安尔承2011-09-25 18:38
  • 可以做课文阅读2011-09-25 18:42
  • 推荐阅读,问好2011-09-25 20:45
  • 推荐阅读!问好!!2011-09-25 21:22
  • 推荐阅读2011-09-25 21:31
  • 推荐阅读2011-09-25 21:45
  • 回复@.艺~博.:谢谢!2011-09-25 22:23
  • 回复@.艺~博.:祝好!2011-09-25 22:23
  • 回复@.艺~博.:过奖了,不敢当。2011-09-25 22:25
  • 回复@荷塘青青:谢谢!祝好!2011-09-25 22:25
  • 回复@淡了红颜:谢谢!祝好!2011-09-25 22:25
  • 回复@老曹:谢谢!祝好!2011-09-25 22:26
  • 回复@祭★空城♂鑫:谢谢!祝好!2011-09-25 22:26
  • 赶集 听着就舒服!2011-09-25 22:39
  • 回复@梦天:那特殊的感觉真的和逛超市或菜场不一样。祝好!2011-09-25 22:54
  • 看了您的文章,才体会到那个时代特有的乐趣,欣赏,问好。2011-09-25 22:54
  • 回复@疯狂侠客88:谢谢大侠支持鼓励!祝好!2011-09-25 23:07
  • 读之倍感亲切,看电影的经历我也有,此篇让我有回到童年之感,喜欢!2011-09-25 23:31
  • 读完此篇不禁感叹时代的进步2011-09-25 23:34
  • 熟悉亲切的感觉!2011-09-25 23:37
  • 回复@静默:谢谢喜欢!祝好!2011-09-25 23:48
  • 回复@静默:希望乡亲们都过上了好日子。2011-09-25 23:50
  • 回复@木木:谢谢理解!祝好!2011-09-25 23:51
  • 记忆中总是听老爹说他们那时的事情,老爹那时在公社宣传队,那个时代,虽然物质比较匮乏,但是精神却很饱满啊!2011-09-26 09:43
  • 苦难是人生的教师!庆幸这样的日子早离我们渐行渐远了!问候并祝福作者!2011-09-26 10:14
  • 回复@三三:谢谢您!祝好!2011-09-26 11:16
  • 回复@弱水:谢谢阅读!祝好!2011-09-26 12:13
  • 拜读了,在那个日子里,贫穷也是快乐的,没有贫富差距,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假冒商品。快乐的时光离开了我们。2011-09-26 12:51
  • 回复@落魄书生:不敢当。谢谢阅读!祝好!2011-09-26 13:24
  • 我是知青,走过的路,有苦。有感触,赞一个2011-09-26 14:42
  • 赶集,多么亲切的两个字啊!2011-09-26 16:00
  • 我也喜欢真实、言之有物的文章。读后想起过去那段岁月,感叹社会的发展,同时又有那种对醇厚的东西的失落感。2011-09-26 16:06
  • 回复@玉兔:谢谢!祝好!2011-09-26 16:25
  • 回复@落影:谢谢!祝好!2011-09-26 16:26
  • 回复@lyszsyb:谢谢理解支持!祝好!2011-09-26 16:27
  • 《赶集》生活真实,情感饱满,是一篇好文章。再接再厉!2011-09-26 18:24
  • 呵呵,一个疯子路过。2011-09-26 19:54
  • 回复@马珂:谢谢鼓励!祝好!2011-09-26 20:05
  • 回复@瘋子:谢谢阅读!祝好!2011-09-26 20:05
  • 当辛酸来临时,它仅仅是辛酸;当辛酸过去时,它就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拜读美文,祝福尔承老师!2011-09-29 08:42
  • 回复@月满西楼:是这样。谢谢文友!只是别再称我老师,不敢当的。祝好!2011-09-29 09:19
  • 那年头的辛酸喜悦很值得回味的啊!问候尔承朋友!2011-09-29 15:07
  • 回复@一剪梅:嗯。谢谢!祝好!2011-09-29 15:59
  • 最美的散文总是来源于生活 很朴实却不失美感 远高于那些浮华文字堆积的作品···2011-10-06 14:23
  • 回复@烟花易冷:不敢不敢。谢谢鼓励!祝好!2011-10-07 00:43
  • 多亲切的画面!亦如我的童年。赞一个!2011-10-08 22:44
  • 生动的语言,美丽的画面。艰苦的年代,美好的记忆。2011-10-09 06:07
  • 回复@飞雨:谢谢老朋友的支持!祝您快乐安好!2011-10-09 08:23
  • 回复@汉茂油桃:谢谢大哥鼓励!青春历程总是难忘。祝您快乐安好!2011-10-09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