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计篇之我思
孙子兵法十三篇,以一为始,以十为终,三为必成。始终如一,志在必成,天数人气合于一十三篇当中,确实有大将气势。日月明照志士心,仅凭一言:“出其不意,攻其无备”,足见孙武子的旷世智慧。
何为大将,必具伍得,即道、天、地、将、法。上有道,下有法,中间天地人,天时地利人和。
何谓道?人性止于至善,其象如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灵,此为通变之道。三光者,日月星;三才者,天地人。天大地大人亦大,三大之中,人在其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一阴一阳谓之道,以正合以奇胜,奇正相生如连环无端。道法自然,自然即佛释如来。道法自然,道即自然,自然就是大道,无非表象内相。众生平等,卫道者之决心和勇气在于为民族生存权而抗争。这是人道,进不求名,退不避罪,为民是保。世道日进,后胜于今,长治久安,在于安其居乐其业。兵者,最低的道德底线是不能践踏民众生存权,最高理想亦即捍卫民众生存权,这是血性男儿的家国民怀。
制胜之道在于天时地利人和,分合之变有机统筹而操胜局。争取主动权,无论制海权还是制空权,打的就是非对称战争。任你多路来,我只一路去,鬼谷子的“将源兵魂”实为金匮要略,清溪鬼谷亦是兵家的“大乘胜地”。
天地人中,人和为贵,合则利可全,离心离德则是败亡的征兆和根源。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胜败与分合之数不无关系。(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张良何以“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君不闻四面楚歌声,音乐也有杀伤力。打仗还打知识,一字以蔽之“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的“知”。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多谋善断。诸葛孔明,千古帝王师,大名垂宇宙,精通音律文辞,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有夺天地造化之法,神鬼难测之术,是横不世出的旷世全才。
《孙子兵法》十三篇,旨归在人性,兵形象水,率然常山之蛇何足论道?非止如此,《孙子兵法》实是生态战争系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外交风云,心理战、信息战——无所不包。这就是战争,牵一发而动全身。
我等登高,四顾茫然之处,或许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曾经或许无半寸不沃血。兵法源于军法、战法,兵学源于大智慧兵家。克劳塞维茨笔下的战争是政治的继续,马克思又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竞争是否将会取代军事战争?战争是和平的裂痕,还是和平只是战争的间隙?以战养战还是以战止战?是战争缔造和平还是和平铸就了战争这面血色的盾牌?屈子天问,哪有回音?
世道人心思变,千古而下,可有人穷通人类心性的真谛。《孙子兵法》无疑是信奉战争缔造和平的,修道保法,以不战为战,止戈为武,此为武德的大端——道和德,直指人心,明心见性。希特勒曾在《我的奋斗》中阐释“欲望就是自我野心的无限扩张”,战争永远燃烧着人的野性和万丈雄心。理性之光能否驱散这野性的阴霾?
双掌合十,一心走路,拈花一笑,莲花一朵祈祷每个除夕敲响的都是一百零八记太平钟声,暗淡世间的刀光剑影。阳光即佛光,佛光即命光,光明洒下的是祥和的雨露。鬼狐愿化身阴阳犬,守候在战争与和平的地平线,一缕晨光从梦中懒懒唤醒蓝蓝的大海和苍天,有一只白鸽飞在茫茫的海天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