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家中的琅環福地

10-23 作者:hxl

读《琅環记》,知道天上的玉帝也有专供藏书、读书的书房:一个叫张华的苦读学子,某日来到天宫,“游于洞宫,遇一(仙)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张)华历观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室名),曰:‘琅環福地也。’”“每室各有奇书”,这是说天帝的书房多、书多、书奇;“琅環福地”,这是说天帝对自家书房也有命名。于是乎,《现代汉语词典》里从此多了一个“琅環”的词儿,专指“天帝的藏书处”、“天帝的书房”。

有了书房,犹如大海之有了灯塔,沙漠之有了绿洲;有了书房,读书人就有了发愤用功的洞天福地:于“一钩残月天如洗”的静夜,坐拥书房,沏一盏清茶,点一盏心灯,伴一窗幽竹,持卷低吟,在书香的氤氲中,一洗尘心。于是乎,法国大作家罗曼·罗兰开口说了:“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

于是乎,拥有书房,便成了天下读书人毕生的梦想和追求。藏书家提出:“藏书之所,宜高楼,宜宽敞之净室,宜高墙别院,与居室相远”(清·叶德辉)。对此,梁实秋先生却讲得比较实际:“书房不在大,亦不在设备佳,适合自己的需要便是。”据说西方国家的读书人对书房的要求还要实用、还要随便。美籍华人梁厚甫在《美国人的读书态度》一文中介绍:“美国人家中有书桌的,百中无一。美国人要读书,都在吃饭的桌子上边。美国人不见得家家都有饭厅,没有饭厅的人,吃饭的桌子就在厨房内,因此,厨房就是美国人的书房。”

书房,其实如同一本摊开的百科全书,里面写滿主人的际遇和好恶,写滿主人的学养、情趣和风格;而书房的构筑,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里面彰显每一位主人各自的好恶、际遇、学养、情趣、人品和风格。推开一个书房的门,就听得见一颗真诚心灵的怦怦作响。

大凡读书人对自己书房的格局都极讲究,谁都想让自家的书房充满生气。最令人羡慕的是金庸先生二百多平米的书房,一整套一整套的百科全书、文史哲经爬满墙柜,尤其是书房的一整面是落地玻璃,透视着一百八十度宽银幕的海景。读书之余,闲看蓝天碧海,舟楫过处,沙鸥翱翔,怎么说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台湾女作家喻丽清对书房里“花”的摆设曾有过专门的论述:“书房中最宜放置盆栽,案头的山水,可把大自然的气息浓缩于方寸之间”、“插在书房里的花,最好是清雅而简单的,多不如少,艳不如柔,香不如淡”;清人孙从添的书柜是用赣杉、川柏、银杏木做成,式样精工雅致,并请高人将唐诗宋词名句刻在书柜的门上;著名文史掌故大师郑逸梅老先生喜爱“梅”,而古代咏梅诗中,涉及纸帐和铜瓶的颇多,铜瓶是插梅的,纸帐是围于梅花四周的饰物,郑老便把自己的书房称作“纸帐铜瓶室”。先生虽一生移居多处,但书画家陈散原的尺幅、吴湖帆绘的《纸帐铜瓶室图》一直挂在壁上,透露出书斋主人清雅的心情;再说书房里书的摆放,各人又有各人不同的见解:林语堂先生书房里的书从不分类陈列,犹如天花乱坠,不规则的放置构成一种“错落之美”,正如他自己所说,把书籍分类是一种科学,但不去分类是一种艺术;胡适先生书房里的二十架书也从不编目,凡读过的书中有意思的地方,就用红、黄、兰三色纸片夹在那里,到了要用的时候,一翻就得。

说到书房的命名,或寄情,或明愿,或自勉,或言志,一示主人自家的风雅志趣。刘禹锡的“陋室”、诸葛亮的“茅庐”、扬雄的“玄亭”,表明安贫乐道的情趣和保持节操的愿望;陆游的“老学庵”,取“师旷老而学犹秉烛夜行”,以“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读书不止”自勉;蒲松龄晚年拿“闲谈”排遣寂寞之苦,聊以读书写书自娱,在20多年的极度贫困中,完成了“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的孤愤之书《聊斋志异》。他的书房取名“聊斋”,暗示了小说题材的来源;梁启超的“饮冰室”,语出《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舆。”形容内心的愁闷与焦灼,以此表达对祖国前途的忧虑;而周作人的“苦雨庵”、“苦茶庵”、“知堂”等斋名的一次次更换,正好表现了他在历史巨变中的双重性格;现代著名语言学家王力称自己的书房为“龙虫并雕斋”,他自己解释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专门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小意思,龙虫并雕,两样都干。”因此,他一生中既写过构架恢宏、内容祥实的“雕龙”巨著,也写过不少短小精悍的“雕虫”小文……此外,书房的命名有时候也反映书房主人特定的藏书、著述活动内容;有时侯,书房的名称还常常被书房主人刻成藏书章,钤印在珍藏的图书上,成为后人查证著者藏者、考据典籍、鉴定版本、分析源流的重要线索之一。(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读书是个人的行为,也是整个人类的行为。读书意味着明天,意味着希望:个人没有知识人生将暗淡无光,人类没有知识社会将无有希望。因之,我赞成梁实秋的识见:“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现如今,社会求和谐,家庭奔小康,人们以读好书为光荣。因势而倡,我怀着杜甫老先生“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祈愿,翘首切盼天下每“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也能在现有的住室内挤出一间书房来,筑成自己家中的一方“琅環福地”:让书香浸漫家里每一个人的身心,让先贤时哲的思想智慧滋养着每一个幸福家庭里每一个有理想的家人。

共 0 条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