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哥弹情之十九——关于红杏出墙

11-08 作者:怀哥

有个女孩问我,你对红杏出墙怎么看。我说,红杏出墙,墙也有责任。她说:“作为一个男人,你很侠义”。我说这不是我侠义,我只是为了公平。我真佩服中国的男人,把那么个不太光彩的事,可以描绘得这么的诗情画意。碧瓦红墙,一抹绿色淡写墙头,随风摇弋。淡绿之间,半掩一粒金黄,张望外面的世界,有些沉醉,也有些迷离。这画面真美。我想这还是来自于“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唐诗。中国的男人,在对付女人的问题上,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都成了智慧的海洋。比如红杏出墙这个词,就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是这智慧,起到了化神奇为腐朽的功能,好端端地被浪费掉了。

我在农村生长,乡间真正的杏树,多数都不是在院子里生长。田间地头,开花结果,杏香四溢。在乡下,春色也不是用来关栏的,山上山下,春色肆意展开,写满人间。那些杏树,在早年划分责任田的时候,都明白谁是谁家的了。自己栽种,自己浇灌,自己收获,很少有人去碰。我不明白,杏树为什么一定要用墙院关起来。其实关起来,红杏反而会出墙。在早年,真正有院落的,多半都是些大户人家。闺怨深锁,寂寞缠身,倒是出墙的温床了。所以,把持不住的,倒是那些大户人家的小姐太太。这样的风流故事,数都数不过来。你越紧锁,她越来劲。

我说红杏出墙,墙也有责任,是因为墙违背了红杏的生长规律。有一个红叶题诗的故事,说一个宫女,寂寞难耐,于是摘一片红叶,题一首情诗,放在小桥下的流水里,希望宫墙外面的那个书生,能够看到一颗落寞的心。仔细想来,“一如深宫里,年年不知春”是前因,“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才是后果。一个芳心萌动的女孩,连春天都不知道是个什么样子,还怎么安放她的青春呢。墙的第二个责任,还在于给杏树的空间不够。你把墙砌在杏树的脚下,紧紧包裹,杏树还怎么生长。杏树不可能永远都是那棵小树苗,它要总是要长大的。春来了它要开花,夏天来了她要结果。你能关栏她的形体,但却关不住它蓬勃向上的渴望。你把墙砌的远一些,让杏树有足够的空间,有自己的世界,红杏想出墙都很难。墙还有一个责任,就是滋长了人们的诱惑力。长在山坡上的杏树,人们不会去长久关注,倒是关在墙垣里面,又露出个一枝半叶,会引起人们的好奇心,要去探个究竟。我小时候就去偷过墙院里的杏儿,结果被架在树上的石头砸伤了脑袋,现在都还有伤痕。那个时候,漫山遍野都是杏黄,我却毫无心思。

我从来不主张红杏出墙。红杏出墙毕竟是对感情的背叛。红杏也应该珍惜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哪怕就是贫瘠,那毕竟也是自己的选择。生活的自由,都是相对的,更重要的是责任,是义务。墙也不就是一无是处,它能够给你提供必要的保护而不被肆意践踏。它还可以替你遮风挡雨,让你温馨而舒适地生活。

我想说的是,当红杏出墙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的时候,我们就不能够简单去指摘红杏了。中国的围墙为什么只去围住红杏呢?男人的不忠该用什么去约束,是个问题。中国的女人太悲哀,一个贞节牌坊,把女人压迫的喘不过气来。男人们津津乐道于某女人被男人碰了一下手,回去自己就把手剁下来,却从来不去想罪过是谁造成的,却从来不管自己是怎样的花天酒地。有报纸声泪俱下地报道说,大陆一女子的丈夫解放前去了台湾,几十年如一日独守空房,等待那个离别的身影。改革开放以后,男人带着老婆孩子回来了,女人喜极而泣。报纸说这爱情是多么的崇高,多么的伟大。我说伟大个毛线。你知道那女人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吗。据说旧社会守寡的女人,晚上吹灭了烛火,把铜钱洒在地上,一粒一粒去摸索,如此反复,度过漫漫长夜。这是怎么样的残忍。道德离开了人的本性,就一定会变成道貌岸然。

关于红杏出墙这个问题,墙是否也应该检讨自己?(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共 1 条文章评论
  • 推荐阅读2011-11-08 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