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我一个人在家
那个夜晚,暴雨倾泻,寒风呼啸。偌大的屋子里,只有男孩一人。男孩的父亲长年在外务工,两个姐姐也到深圳去打工了,而母亲和弟弟一大早就出门探亲了,家里变得如此的冷清。本来对男孩来说应该是好事,因为至少安静多了,男孩可以静心去看书。
男孩酷爱看书,无论是杂志,或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世界名著,他都看得津津有味。可是那个夜晚的时间似乎在与男孩作对,居然走得比超级恐龙还要慢,也许是男孩觉得自己一个人在家实在太孤寂了,男孩的心变得浮躁了,竟一点看书的兴趣也没有,难怪会埋怨时间了。男孩喜欢看书,也喜欢写作。有时候,男孩真想像别人那样,在万籁俱寂的夜里,在明亮的台灯下,透过清滤的笔尖,洒然挥发心中的感想。但是男孩觉得自己实在愚笨,无论在什么地方,都难以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想,更别说什么通过拙笔表达感想,就是有了一支神笔,也不懂得去表达。的确,很多时候男孩也问自己,自己所写的到底是不是出自本意。很多次感觉自己在写作的那一刻,面对丰富的题材,不知道写什么好,就像面对一堆丰富的食物却不知道吃什么好。所以也不能很好地去表达自己的感想。
人,有时候就是不懂得去表达自己,生活也就更显得迷惘。
这时,男孩伏在书桌上发呆。平时,男孩也许会看电视听音乐,但现在对它们都没有兴趣。人也许就是这么奇怪:在热闹时候觉得难以去做事,要陪朋友玩;而在清静时候却又什么也不想干,提不起兴趣。热闹时候幻想清静,清静时候却渴望热闹。结果很多时间就这样被浪费了,也什么事都做不成。男孩有这样的心境,自然也十分烦恼。
男孩伏在书桌上,给自己的想象插上翅膀,最后却想到自己的母亲与弟弟。
男孩的母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村妇女。是的,男孩的母亲比不上城里的母亲,她们或许腰缠万贯,或许英姿飒爽,或许能歌善舞,或许口才出众,或许能写会画。而男孩的母亲只懂耕耘,从小与泥土结缘,与老牛为友,常常早出晚归,土里土气,汗味儿满身。田地汲取了她的年轻,时间带走了她的青春,使她的身体变得瘦小潺弱,她的脸变得削瘦,她的手变得皮包骨头。当真如老师所提的那一句:岁月如飞刀,刀刀催人老。(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有人说,母亲给我们的爱比海还深比山还高,她以自己的青春换取我们的成长,她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诉不尽道不完的,是永远无法报答的。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不但不报答,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年老的母亲索取,结果自然是遭到人们的谴责。无论父母是高贵还是贫贱,他们都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无论什么时候,走到哪里,都不应该忘记父母的深恩。想到这些,男孩就难过。因为男孩的学业一塌糊涂,男孩辜负了父母的期望,男孩回到家总是与母亲争吵,有时还为一时的愤慨而诅咒母亲。母亲更多的不是以牙还牙,却是沉重的叹息。每一道叹息都是一条鞭子,鞭策着男孩的灵魂,让男孩懂得人这一生应该有所追求。如果当初在学习上保持锲而不舍的追求,就不致以今天感到后悔。男孩想:我应该像母亲勤劳耕耘般勤奋学习,竭力攀登书山的最高峰,用最优异的成绩报答母亲。
而男孩的弟弟呢?他简直是一个不分天高地厚只知吃喝玩乐的小子。法国作家莫泊桑在《我的叔叔于勒》里写道:“在有钱的人家里,一个人好玩乐无非算作糊涂荒唐,大家笑嘻嘻地称他一声‘花花公子’。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男孩的弟弟虽然没有逼得父母动老本,却喜欢乱花钱。他从不认真学习,并且对待人的态度也不好,有时当真是三问没一应。有时候男孩会教育他,但有时候也放纵他,没有尽到做哥哥的责任,为此男孩也深感惭愧。
而自己呢?男孩真的不敢去想象自己的未来,因为现在的学业是何其的糟糕,男孩对目前的生活感到迷惘。也许自己应该努力学习,即使不能考上理想的高中,也可能让自己无悔。是的,无论这个夜晚的雨下得多大多急,明天的太阳照样升起。是不是应该为迎接明天的太阳而做好准备呢?是不是应该在黑暗中学会摸索并相信自己呢?是不是应该坚信阳光灿烂的日子总会到来呢?男孩坚信风雨过后总会晴朗,乌去遮不住太阳,黑夜之后便是黎明。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放弃,才能明天会更好。男孩这样想着,忽然觉得自己应该把这些想法都记下来,以激励自己。于是拿出一本陈旧的日记本,在日记本上写道:雨夜,我一个人在家……
深夜,男孩伏在书桌上睡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