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孤寂
窗外火车站广场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的人虽然面带旅途倦容却一身轻松怀着无限的憧憬去探寻自己的城市梦;有的人拖着行李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城市。我曾因为考试,先后两次客居于此,我与这座城市结缘已十年了。十年前我怀揣自己的城市梦进入了信阳师院完成了的大学梦。
三年后,在一个多雨的季节,如无数学子一样,饱含着深深的眷恋以及对前途的迷茫我们匆忙的离开了这座城市。进入了一个小城,小城里有条诗意般的小潢河绕城而过,河堤两岸有原生态的小树林、有着如银般的沙滩、古老的石桥横挂其上,小桥的那头是悠长而发霉的小巷。在这里我曾度过了三年求学生涯,而后又在这里度过了三年的执鞭之路。期间因为工作或生活的中的事情也曾多次路过信阳,但每次总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又一个三年后,我再次回到了这座有山有水的城市。这次少了些许的兴奋,多了一份生存的压力和内心的孤寂。人是进城了,心却无法和它亲近。三年来,我也曾春游贤山十二峰,驻足于国民政府军抗日遗迹前,感慨历史弄人;也曾夏游燕尾岛,饱览了南湖时而山水相连、水阔云低、烟雨迷蒙的缠绵;领略了南湖时而风大浪急、贤岭松涛博大的情怀;也曾三五成群畅游南湖的淋漓酣畅;也曾把酒换盏贪恋南湖人家的农家饭乐而忘返;记不起有多少个夜晚驻足于浉河之畔、垂柳之边,望着盈盈浉河之上皓月圆了又缺、缺月复园,不禁感叹世事无常;浉河秀竹抑或记起寒风肃月银装素裹的她,曾见证了我携妻带子踏雪于此;可是三年以来,寂寞与孤独时时侵扰着我,客居他乡家何在的复杂的情愫缕缕涌上心头。我是个没有大志向易满足的人,不求高官厚禄、不慕灯红酒绿、不羡锦衣玉食,只求一家人和和美美安安稳稳过日子。
三年来,妻子带着儿子在外地教书,父母双亲留守老家,我一个人身居于此。只有那轮晓月能理解我的孤独和对亲情的牵盼。慢慢习惯了城市的喧嚣,热闹的是他们,孤寂的是那轮不变的残月。看着窗外冲忙的脚步,可是没有几个熟悉的,即使是熟悉的面孔最多不过点头而过。封闭和内向的我,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上班时,一个人,一台电脑,一间屋就是我的世界;下班后,一辆车,一个人,一个窝就我的生活。寂寞的还我的小区,一个单元就住了4家人,到了夜里稀稀落落的几盏灯,连个鸟鸣的声音都没有。虽然在老父老母的资助下有了自己的屋,可是感觉不到家的温馨。虽为异乡人,朋友也有几个。彼此也很长时间不联系,即便联系了也无非是吃吃饭饭打打牌而已,毕竟大家都已不再年轻,都有了自己的家庭。
父母在乡下早已住惯了,他们舍弃不下那里的老屋,放不下他们饲养鸡鸭鹅,舍不得农家菜园的碧绿的青菜、那点薄田,还有朴实醇厚的老街坊,更多的是在他们还能操持的时候,为我减轻一点负担。他们不习惯每天都爬硬硬的楼梯,不习惯人在家都关门的猜忌,更不习惯邻里之间的冷漠……。是呀!我不能因为我的寂寞,就自私的剥夺老人们对恬淡自由农村生活的追求。
妻子三年来,一边在三尺讲台上挥洒自己青春,一边奔波于信阳与长陵之间。这个淮河边不知名小村落在妻子的生命轨迹上留下了一笔,这个本可以消失一笔却因为我们的一次选择而出现了。05年妻子就已经被罗山教育局录用了,却被分到大别山脚下的山店,当时不忍分离,依然选择了放弃。情况的变化,选择了那里,和妻子一样有很多热血青年,他们作为特岗教师也依然坚守着那里,孤独和寂寞同样也吞噬着她们如花般的青春。( 文章阅读网:www.sanwen.net )
原来寂寞的不仅仅有我,寂寞的还有我们的时代。城里的独生子女,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空间,却少了和兄弟姐妹分享的乐趣;有的是各式的新奇玩具,却少了和小伙伴一起跳皮筋的情趣;有的是过早禁锢的幼儿园,少了农村打谷场无所禁锢的天地;他们是一朵朵开放在温室里的孤寂的花儿。农村的留守儿童如遗漏在旷野间的野草,陪伴他们的是年迈的空巢老人,还有天边的那轮如鹅蛋黄般的懒阳,再有的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挥之不去对父母的思恋。
既然我们驱不走寂寞和孤独,就好好享受寂寞和孤独酿制的那份宁静。
- 谢谢,赐教2011-12-06 14:27